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断指再植护理常规
2025-09-29 02:56:42 责编:小OO
文档
断肢(指)再植的护理常规

断肢(指)再植是指失去血液供应的离断肢体,通过骨科与显微外科手术重建其血液循环使肢(指)体获得再生的手术。 

【护理评估】

(1)伤口的部位及性质,皮肤缺损的范围、皮肤活力,肌腱、神经、血管及骨关节损伤的程度,以判断伤情。

(2)患肢(指)血运情况 了解扎止血带时间,观察是否存在皮肤苍白、皮温降低,皮肤青紫或肿胀等情况,以便及时松解止血带,配合医生采取有效措施。

(3)伤口疼痛程度 以便及时处理疼痛,避免因剧烈疼痛发生虚脱、休克。

(4)肢体离断的程度   完全离断与不完全离断。

(5)肢(指)体损伤的性质  整齐损伤与不整齐损伤。

【护理问题】

(1)焦虑(2)疼痛(3)潜在并发症:再植肢(指)体血液循环障碍(4)知识缺乏 缺乏功能锻炼的知识

【护理措施】

(1)全身护理:病人经过长时间的创伤和手术,失血较多,术中应补充足量的全血,术后严密观察伤员的皮肤色泽、血压、脉搏及周围静脉的充盈程度,初步判断有无贫血表现,并做血的常规化验和血细胞压积,必要时用中心静脉压测定,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高位断肢者,应注意有无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毒血症的产生。

(2)患肢用敷料或石膏托妥善固定,包扎不宜过紧,指(趾)端暴露,覆盖无菌巾或纱布,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注意防止伤员入睡后移动肢体,使血管受压痉挛。

(3)体位 绝对卧床休息7-14d,避免肢体受压,预防血管痉挛。禁止吸烟,严禁烟中尼古丁的刺激而引起的血管痉挛。

(4)环境要求:环境要求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22~25℃,湿度60℃,手部垫一软枕,抬高患指20~30℃,再植指体的皮肤温度应在33~35℃,应用60W烤灯作局部持续照射,灯距患指30~40cm。

(5)定时定点皮温测定。术后可用半导体皮温计测量肢体温度,一般术后10天内每小时测皮温1次,测温应在烤灯关闭后15分钟进行,避免误差,测温时应同时测健侧肢体的相应部位,记录对照,断肢再植后一般患侧皮温高于健侧1℃左右,若低于健侧或皮温突然下降则表明有血管危象存在,应及时报告,采取措施。

(6)皮肤颜色 再植肢体的皮肤颜色与健侧一致。皮肤肢体末端苍白,指腹瘪陷,皮肤弹性消失,皱纹加深,皮温下降,提示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动脉痉挛或栓塞;末端皮肤色泽青紫、肿胀,皮肤水疱,皮温下降,指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变短,针刺指端出血呈紫色,皮肤出现散在瘀点,变暗,提示静脉血管痉挛。

(7)抗生素的应用:伤口感染可致血管吻合口的爆裂、出血,影响再植肢(指)体的成活,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的生命,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无菌操作、彻底清创,并在术前术中给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经常作伤面渗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提示有效抗生素的应用。

(8)有关抗凝药物的应用:近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断指再植手术后,一般已不再应用抗凝治疗。肝素常补用作吻合血管时的局部冲洗抗凝药,将肝素50 ml稀释入2%利多卡因20ml及生理盐水200ml中组成溶液,供局部冲洗抗凝用。 

(9)教会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遵医嘱及时给予止痛药物,避免疼痛的刺激引起的血管痉挛。

【护理评价】

患者焦虑感减轻,未诉伤口疼痛,肢体末端血运良好,皮肤颜色红润,张力好,再植肢(指)功能恢复状况良好。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