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 历史科作业的创新方式研究 | 学科 | 历史 |
研究教师 | 闫海军 | 时间 | 2014——2015 学年度上学期 |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作业是反馈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状况与课堂效果的重要渠道,通过作业能够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和理解水平及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情况,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方式 虽然课改进行了多年,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有很大的改进,但是作业这种传统方式改变很少,仍然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与考核,重视结果,而缺乏对学生作业过程的考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作为教学评价重要形式之一的作业也是体现新课标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体现这样的教育理念。 | ||
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 | 根据目前我校在课程改革中传统作业出现的不良问题,我们作了认真的研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1、对传统作业形式和效果进行总结,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作业创新研究做好铺垫和准备。 2、集体讨论确定研究的角度和方向,以及作业的创新类型,使得本次研究真正解决我们作业类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能为教学服务,并明确分工和要求,保证课题研究按计划顺利进行。 3、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发放问卷调查、找学生谈话等)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历史作业的认识、看法、作用和他们需要的历史作业的方式的种类,以便教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愿意以怎么样的形式让教师呈现出来。 4、汇总分析研究,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历史组教师的集体智慧,研究出历史作业创新的种类、要求和具体实施步骤。 5、具体实施阶段,将研究出来的作业种类和要求分别通过不同的班级实验,分别由学生和教师就不同类型的作业进行反思,写出体会及不足,以便进行整改和总结。 6、再实验阶段,优化作业方式,再在不同班级进行实验,写出体会和反思,进行总结。 7、分类总结阶段,通过前一阶段的具体实施和检验,基本形成一个比较可以的的模式,并结合作业创新模式进行的背景进行总结和反馈。 8、结题,撰写结题报告,汇总各个研究阶段的资料,结束此次研究工作,并向有关专家、领导汇报成果。 | ||
预期目标及成果形式 |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讨论和研究,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适应初中学生历史学习、适合家长、学生承受心理的新的类型的作业,以历史课作业创新的研究为课题呈现出来,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服务,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使得教育教学的目标能够较快的实现;并将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关随笔、课件、故事、设计及论文等等整理汇总,形成资料,便于以后的教育教学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