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基于普惠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2025-09-29 02:54:01 责编:小OO
文档
基于普惠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作者:朱洋

来源:《财讯》2019年第10期

        摘 要: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中小企业因为自身规模和信誉问题导致金融机构很难对其进行借贷,从而陷入资金困境。但是随着普惠金融的提出,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借贷的权利。本文就将在理顺普惠金融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普惠金融的视角,寻找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方法 。

        关键词:普惠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一、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从数量上看,企业数量已经达到4000万家,占到了企业总数的99%,从质量上看,为中国经济的增长贡献了60%的GDP和50%的税收。但是长期以来,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小企业因为自身规模小,信用状况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等原因很难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面临着融资约束问题,自身发展。当前我国的金融制度主要以大型国有金融机构为主,这种机制下导致信贷配给具有次序性,资金多被大型国有企业控制着,而大量迫切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无法及时获取金融支持,从而错失了企业发展的黄金期,最终走向破产。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05年联合国“国际小额信贷年”宣传中提出来的,定义为能有效的全方位的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普惠金融兼具传统金融的特点即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同时增进社会福利,但是与传统金融又有区别。普惠金融强调的是普惠性,让更多的群体享受到金融发展带来的红利。普惠金融致力于降低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扩宽融资渠道,服务更多的人群。中小企业一直是普惠金融惠及的对象。本文将基于普惠金融视角下,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最后给出建议。

        二、文献综述

        (1)普惠金融内涵分析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金融行业取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金融的发展,仅仅是深度的扩展,广度上并没有相应的延伸,不同企业面临的金融资源很不均衡。这种情况下就迫切需要普惠金融的扶持。普惠金融能够更加贴合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普惠金融相对的是金融排斥(何德旭,苗文龙,2015)。金融机构处于自身经营盈利性角度以及风险规避等等角度,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加倾向于大企业以及高净值人群,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就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体系之外,因此就急需一种能够覆盖更广范围的金融体系出现。

        焦瑾璞(2010)认为普惠金融是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延伸,从普惠金融诞生的背景和发展来看,它与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额信贷因其特点贷款金融小,审批手续相对来说简单,帮助贫困地区人民快速获得贷款,解决生产劳动中的资金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杜晓山(2006)将普惠金融分成了三个层面,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他认为小额信贷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为各个层面提供很好的融资服务。从微观层面看,普惠金融扩大了金融服务的广度,覆盖更多人群,增强了社会各阶层获取金融服务的可能性。从宏观层面来看,当前我国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提高金融资源的分配效率,这不仅能够让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同时也可以稳定金融系统。

        (2)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研究

        传统融资理论虽然为研究企业融资提供了基础,但是大部分理论研究对象都是大企业,大企业的的融资体系相对完善,有固定的融资对象,对融资要求不高。以大企业的融资思路来处理中小企业的问题是不适合的。考虑到中小企业固有的缺点,如企业信息不透明等因素的影响,MM定理的融资理论更加适用于大型企业,而不是中小企业(Grabowski,1972)。不仅如此,对于一些盈利能力越强,但是规模小的企业,越依赖企业的内部融资。根据融资关系的不同,中小企业的贷款可以分为交易型借贷和关系型借贷(Berger,2002)。

        葛勇盛,童盼(2012)以关系专用性投资的视角,通过建立数学计量模型,考察了中小企业对融资关系的处理以及融资契约的安排,检验静态博弈的非效率性,分析了不同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和外部投资者约束条件,得出结论中小企业要和银行等外部投资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才能通过关系型融资方式缓解资金缺口。随着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结合融资理论,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着积极作用。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

        在过去的十年,我国的金融部门作出了很多努力,出台一系列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但是金融机构从自身盈利角度出发,对只是选择性的实施。这里从融资渠道与金融机构角度分析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

        (1)融资渠道匮乏,直接融资成本过高

        我国的资本市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建立至今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拥有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但是在中小板、创业板市场上市的难度大。即使是专门为中小企业准备的新三板市场也规定设立时间且存续期滿两年,公司治理机制健全,这对本身内部治理就不完善的中小企业来说很难进入交易市场。

        (2)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信用体系缺失,缺乏信任

        银行与企业之间缺乏信息披露平台,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往往不会将自己全部的信息透露给银行,只会提供有利自己的信息,导致金融机构出于自身经营角度考虑,自然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同时当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善,没有建立一套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钻了当前信用体系缺失的空子,诚信观念淡薄,骗贷现象屡屡发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机构惜贷的心理,中小企业在银行考虑资金配给是会最先淘汰。

        四、普惠金融体系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

        (1)金融机构提供多样性的金融服务,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传统的金融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机构要针对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规模,制定不同的金融服务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地金融服务。过去单一的信贷服务在面向中小企业服务是遇到诸多不便,中小企业当前不仅是资金方面的需求,还有资金结算,投资理财等等需求。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成本,并且能够给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盈利点。同时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资本市场,为企业获取资金提供便利。

        (2)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013年世界银行对25个中国城市的民营企业进行调查,实证结果表明: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有缓解作用的,并且当企业的规模越小,缓解作用越大。中小金融机构在面向中小企业服务时能够快速反应,经营机制灵活多变,依附于当地,能够更好的了解当地的生产需求,对企业的信息有更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营造一个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中小金融机构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服务。

        五、结论

        本文仅从普惠金融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还有很多,中小企业要想摆脱融资难问题,还要从企业自身入手。普惠金融说到底还是金融,不是转移支付,依然具有金融特征,以信用为基础的借贷关系必不可少。企业如果不建立良好的信用基础,很难获取银行信任。因此企业要合法合规经营,金融机构才能对企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德旭,苗文龙.金融排斥、金融包容与中国普惠金融制度的构建[J].财贸经济,2015,(3).

        [2]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J].中国金融,2010,(10).

        [3]杜晓山.小额信贷的发展与普惠性金融体系挂架[J].中国农村经济,2006,(8).

        [4]Grabowski, H. G. andD. C. Mueller,“Managerialand Stockholder WelffareModelsofFirmExpenditure”,TheReviewofEconomicesandStatistics, 1972(1).

        [5]Berger,A.N. andG. F. Udell, “Small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and Relationship Lending: TheImportanceof Bank Organization Struction”, EconomicJoural, 2002(12)

        [6]葛永盛,童盼.基于博弈均衡的中小企業融资契约安排[J].金融研究,2012,(4).

        [7]李建军,张丹俊.中小企业金融排斥程度的省域差异[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8).

        作者简介:朱洋,男,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