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word完整版)动火作业方案
2025-09-29 02:58:10 责编:小OO
文档
动火作业方案

作业时间:20   年    月    日    时至    月    日     时

一、作业单位及作业地点:

二、作业目的与内容: 

三、工艺处置简述(附隔离图):

四、动火现场处理措施:

1、作业前,动火实施单位领导必须到现场去做最后确认,确保动火作业安全.

2、检查最少半径15米动火范围内的所有可清理的易燃物,确保焊接时焊渣掉落不会引起二次燃烧;

3、作业点下方拉好警戒绳,防止其他人员穿行;

4、作业人员在使用焊机进行焊接时,必须使用防火毯接好焊渣,防止火花飞溅

5、电焊机焊接时,焊机二次线必须接于动火点处,且电焊机必须做好机壳接地并确保接地牢靠;

6、现场作业人员在作业时必须持有有效的《动火作业票》《临时用电票》并佩带好相应的劳保用品(防尘口罩、劳保手套、焊接护镜、劳保鞋);

7、与此作业相关的用电设施,要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

动火人:                       ,检查人:                 。

五、动火现场监护措施:

1、动火所在车间副主任以上领导、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去做最后确认,

确保动火作业安全,确保无交叉作业;

2、监护人需在动火点附近将消防器材准备到位;

3、监护人在作业完成之前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4、监护人必须持有有效的监护票证并穿佩带明显标志;

监护人:                      ,检查人:                  。

六、应急处理措施:

发生危险情况或事故时立即停止动火,人员撤离,并通知当班班长及值长,启动应急预案.

 附件一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序号工作

步骤

危害及潜在事件主要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LS风险度(R)风险

等级

建议整改/控制措施
1动火前的准备工作动火作业前方案准备不充分,防护措施设施准备不齐全;可燃气体分析不合格,触电、火灾、人员伤害、机械伤害准备作业前的方案落实情况及防护设施措施准备充分;联系质检对动火地点进行取样分析并合格,且分析时间与动火时间间隔≤30min,佩戴好安全带
2动火作业方案的制定及相关人员的培训方案制定不完善,相关作业人员(动火人、监护人、相关岗位人员)培训不合格人员伤害、触电、火灾、机械伤害制定相应的动火作业方案,并完善签字确认。对相关人员(动火人、监护人及相关岗位人员)培训合格,
3动火施工作业气瓶间距不足、焊机无接地,未加漏电保护器、违章动火、监护不当、周围环境变化、可燃气超标爆炸、触电、人身伤害、机械伤害确保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安全距离(≮5米),其于动火点的距离(≮10米);焊机做好接地,并确保连接完好,加装漏电保护;监护人要坚守岗位直至作业结束,检测指标并确保指标合格,必须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六个严禁”
4应急救援措施应急救援措施培训不到位,落实不到位人员伤害严格落实应急救援措施,对监护人员进行救援培训
5现场的检查与清理完工之后,检查现场动火点是否存在残火;场地剩料是否清理干净火灾、影响环境、影响正常工艺生产严格落实“工完、料净场地清"原则,动火完成之后相关岗位人员及安全员检查动火作业现场是否存在余火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

风险分级准则

1。基本准则

风险(R)=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2.后果严重性分级原则

表1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法律、法规

及其他要求

财产

(万元)

停工公司形象
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潜在违反法规丧失劳动能力>252套装置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
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事、慢性病>101套装置或设备停工地区影响
2不符合本公司安全操作规程、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0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
1完全符合无死亡无损失无停工形象没有受损
3。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级原则

表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标     准
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监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做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件
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4。风险等级判定准则

表3 风险等级(R)判断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
20~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
15~16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
4~8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胆需保存记录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