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社会学概论试题参
2025-09-29 02:58:54 责编:小OO
文档
社会学概论试题参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A   2.A   3.C   4.B   5.C   6.B    7.A   8.A   9.C   10.D    11.B   12.A

13.B  14.A   15.A  16.D  17.C  18.D  19.B   2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ABCDE   2.CDE   3.ABDE   4.ABCE   5.ABCD   6.ABDE   7.BDE   8.ABE

9.ABDE    10.ABDE

三、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生活方式

所渭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由生活活动的主体-人的主观方面和客观环境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生活的样式和质量,它表现出一个社会或群体,生活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典型特征。

3. 参照群体

也称参考群体,它是人们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进行比较的人类群体,是人们在决定其行为和态度时所参照的群体。

4. 社区行动

所谓社区行动并非笼统指发生于社区的一切行为。社区行动是指确实作为社区现象的地方行为。不包括与该地区只有微小关系或间接联系的就地行为。

5. 社会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非正式结构的正功能。

(1)能缓冲正式结构所带来的压力。

(2)能提供正式结构以外的丰富的控制和沟通形式。

(3)能及时解决正式结构的失调现象。

(4)能成为组织改革的积极的推动力和维护成员合理利益的有效力量。

3. 简要分析集体行为的形成条件。

(1)事件的突发性是集体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2)情绪感染机制的确立在促成集体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3)匿名效应是导致集体行为及其破坏性后果的最终原因。

4.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4)文化是一份社会遗产,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5)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共同性。

5.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冲突的存在,削弱了社会化机制的功能和社会控制的难度。

第二,社会化机制的不健全是引起社会整合程度降低、引发社会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

第三,社会控制机制的不完备。

社会问题需要具备的条件。

第一,客观性的事实依据

第二,影响相当数量人的公共麻烦

第三,违背社会的主导价值原则和社会规范

第四,社会问题的产生与人的道德抉择有关

第五,社会问题具有可变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试述科层制的特征并分析其优点和弊端。

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它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与家长制的管理方式完全不同。它是建立在有系统地划分组织权力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套专业化的功能、固定的规程和权威分层。科层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层制实行权力分层、职务分等的原则。组织的一切权力不再集中于一个人身上,而是分层领导、分科负责,下级工作人员要接受上级的领导和监督,下级的决定也要得到上级的赞同和批准。每个管理人员都处于一定层次上。担任中间职务的管理者既接受上级管理,又拥有管理下级的权力。各种职位按权力等级组织起来,形成一种固定的指挥系统。

第二,因公设职。科层制内部除明确的分权外,根据因公设职的原则,进行部门科室的划分和职务的设置,各部门都有专职人员负责特定的工作,各尽其职。

第三,任人唯贤。组织成员要具备必要的工作能力,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一般来说,要成为一个组织的正式成员,必须经过组织严格的挑选的专业的培训,以此保证成员能胜任工作,并且根据胜任的程度,考核成员的工作绩效,作为提拔和降级的标准。

第四,照章办事。科层制内部科室的管理权限和每一职务的工作范围、职责,都有一套明确、正式的规章制度来限定。这些规章,不会因人员的不同而随意改变。组织成员在组织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照章办事,不循私情。

第五,管理者和管理手段分离。在科层制中,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具体个人,职务是职业,不再是个人的身份。每个成员的首要任务不是向上级领导负责,而是向他的岗位负责。这样就使得终身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即使管理人员出现变更,只要规则不变,组织仍可以保持协调稳定地运行。

第六,公文往来。在科层组织内部的活动中,包括各项业务的处理、各种信息的传递都是以规范性的公文为手段进行的。公文往来减少了口头交往的非精确性,为组织活动的法规化提供了可能。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科层制的管理方式是由分权制权力体系、等级制职务体系和规范制责任体系构成的,它分工清楚、职责分明、任人唯才,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是现代社会中正式组织的一种理想类型。

虽然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的一种较理想的管理方式,但是,科层制本身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科层组织中等级森严,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科室设置过多,容易造成机构的重叠,职权不明,影响工作效率;过分强调公文往来,又会产生文牍主义、繁琐主义等弊病,造成文山会海的现象;同时,科层制只要求每个成员按章办事,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扼杀了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组织事物的处理变得呆板、繁琐,导致形式主义。这一切说明科层制与官僚主义有相联系的一面。

2.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1)我国当前个人地位获得模式问题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正由封闭的社会结构向开放的社会结构转变,出现了大量的向上流动机会: 决定社会流动的因素正在从重视先赋条件向重视自致条件改变。

(2)目前我国的个人地位获得模式正处于多元化阶段,收入和财产、职业、教育水平、身份、权力、声望等多重社会分层标准的存在,均对地位获得模式的产生影响。

(3)当前社会流动中的问题:总体的流动规模不大:户籍制度的阻碍、干部人事制度存在弊端、传统就业制度与用工制度的阻碍。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