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教学反思
2025-09-29 02:58:43 责编:小OO
文档
人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

《分与合》教学反思

2到5的分与合是学习6、7的分与合的基础,而每一个数的分与合都有他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2的分与合是让学生掌握分和合的概念,3的分与合是解决成对的问题,4的分与合是有序、结构的问题,5的分与合是初步的用结构,6、7的分与合是熟练的用结构,8、9的分与合就是要全面放开,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探索,所以经过这一个单元的教材分析,就知道学生在每一节课上要掌握什么,每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而不是把绝大数已经懂了的问题进行反复强化。

在教学2到5的分与合之前,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朦胧的认识(在幼儿园学过),但不是太清晰,而且学生没有有序、成对的意识,所以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帮助学生形成成对、有序的意识上。

这节课从总体上把握得过关了,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重点理解是通过操作、合作让学生自己探索2、3、4、5的分与合,而且要让学生多练习分与合连着说。重点的把握我觉得很好的一点是我让学生说的机会很多,每一个环节不管是游戏或是练习,都很注重说。课上学生的反映也很好,基本都能说完整。

从教学内容来看,例题选择的是分向日葵教学4的分与合、分玉米棒教学5的分与合,我没有用教材上的例题,而是选择了自己剪的花和磁扣,学生既熟悉,又方便操作。对孩子来说,2—5的分与合已经不陌生了,大部分在幼儿园已经学过,所以让他们用小棒去分,似乎已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4、5的分与合时,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即引导他们有序地归纳为一个总的分合式,我觉得这也是孩子学习数学应培养的一种意识和能力。在这一环节上,我不是很满意,觉得自己引导的成分多了一些,原因是:1、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分与合就是分开的分合式,已形成定势,不愿再去接受一种新的形式;2、怕孩子的归纳能力达不到,没有怎么放手。每学完一个分与合,及时通过游戏地形式加以巩固。在之后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先读题,再审题。在全课总结时,一位孩子的表现让我眼睛一亮,他准确地说出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条不紊。举个例子,看到5可以分成4和1,就应该想到5也可以分成1和4,而在这个时候,前面5分成4和1,可以借助圆片来摆,5也可以分成1和4,就不需要学生摆圆片,这是借助学生的推想,属于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思维的深度提高了,如果再让学生借助小圆片来摆,有把他拉到了形象思维阶段,反而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其次,像2和3的分与合,可以尝试让学生看图写出分与合来,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

从教学常规的训练上,说实话,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一个月不到的时间,绝大部分同学已做得不错(也许我的要求不是太高),因为孩子还小,一堂课40分钟能基本坐住已很不容易了。从听课习惯上来讲,我注重培养孩子的听课习惯,如倾听,眼睛跟着老师转,等等,当然这需要假以时日,我相信会越来越好其实在课前我已单独做过他们的思想工作,不知他们是希望表现自己,还是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或是已养成的一种坏习惯,这个情况还比较特殊,因为一般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下都知道上课举手发言,更何况是这样旁若无人地在课堂上随便说话,这值得我去思考,找到一些解决办法。

我的困惑:1、一年级孩子大部分数学知识都在幼儿园已经学过,如何更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上课听课的积极性,是值得我研究的一个话题。2、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该如何放手,有时觉得自己把握不住。如摆学具,他们会把学具盒掉地上,让他们整理好学具时间会很长,这样有时完不成教学任务。3、有的孩子坐不住,而且会影响别人听课,该如何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