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商情》2014年第48期
【摘要】留置胃管属临床普遍应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由于患者本身个体差异的不同、患病种类各不相同以及胃管材料、胃管留置时间等诸多不同因素,对留置胃管的研究则更加侧重于个体化。本文综述了留置胃管的护理新进展,主要包括胃管选择、胃管置入方法、胃管固定方法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留置胃管,基础护理,胃管置入,胃管固定
虽然在临床上留置胃管属普遍应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但是由于患者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疾病类型各不相同等,也增加了留置胃管的难度。如何进一步提高留置胃管的成功率,缓解患者痛苦,提高临床工作效率,一直以来都是护理工作者着重关注的问题。广大护理人员在就胃管留置相关操作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尝试,现总结汇报如下:
1.胃管选择
1.1硅胶胃管。硅胶胃管的使用优点就是弹性好、无异味且质量轻巧,具有较强的组织相容性,在临床中也已经逐渐将橡胶胃管予以取代,同时由于硅胶胃管头端较为坚硬,易于插入,且管壁相对柔软,不会造成对患者的严重刺激;硅胶胃管管道呈透明状,有利于观察管内情况;硅胶胃管尾端与一小塞子连接,在灌注完成后,只需要通过小塞子将尾端开口塞住即可,可在极大程度上节约卫生材料;硅胶胃管价格也相对低廉,具有较高的使用率,一般用于病情较为严重且胃管留置时间较久的患者。
1.2新型胃管。在这里主要介绍的是我国引进的复尔凯胃管[2],其具有细、软、耐磨、有导向引丝的优点,特别是在留置时间方面,最长可达180天;但其缺点则是价格较为昂贵,一般来说适合是用在昏迷、高龄卧床,需要长期鼻饲(鼻饲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患者。
1.3弯头胃管。在传统胃管的基础上对弯头胃管的前端做了一定改造[3],改造之后的弯头胃管较之于传统胃管,具有较好的引流效果,且极大的减轻了操作难度,在操作过程中无需患者做出特殊配合,也无需取患者特殊体位,易于插入,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到传统胃管在吻合口盘旋的问题,解决了为危重、昏迷病人插管困难或误插入气管的弊端。
1.4头皮针管。使用头皮针管代替胃管,对新生予以鼻饲,在鼻饲时剪断针头端,使后端与空针筒直接相连,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带来奶液或药液滴漏的问题,可在极大程度上控制损伤。
2.胃管置入方法
2.1新生儿胃管置入方法。由于新生儿具有咳嗽反射、吞咽能力不完善的特点,在进行对新生儿胃管置入前,应选择相应合适的胃管;确定胃管后,在胃管置入的过程中,需考虑到新生儿鼻腔狭窄的因素,如若经鼻留置胃管,则可能会造成新生儿的鼻粘膜充血水肿,相反,选择经口置入胃管则会减少对新生儿的影响;在胃管插入的整个过程中,当胃管下降快至咽喉部位(约5~7cm左右)时,需要操作助手及时使用已经蘸了一些温度适宜的奶汁或糖水的消毒棉签,放入新生儿口腔,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患者趋于平静,同时反射性的产生吸吮动作,在这时,操作人员需快速将胃管向下插入到新生儿胃中。
2.2儿童胃管置入方法。
于儿童家长怀中取患儿端坐位,制动其双上肢;操作者站于患儿左侧,对置管长度先予以测量,并对胃管前、后端做润滑处理;操作者左手持胃管,右手扶住患儿顶枕部,轻轻将胃管置入患儿鼻腔,稍作停顿后插入,在患儿哭闹间歇的换气、吞咽时,把握时机迅速插入胃管;对于哭闹较严重或昏迷的患儿,则可以通过使用简易开口器实现胃管置入:取患儿仰卧位,将其头部予以固定,将5ml的一次性注射器去掉活塞,同时去其根部及乳头部,对其切面予以修整达到平滑状态,完成后将此特制注射器插入到患儿口腔,直至其舌根部;操作助手进行对口腔外空筒柄部的固定之后,操作者再将胃管沿注射器内壁直推至胃部。此种胃管置入方法较之于常规方法可有效减轻患儿痛苦,且易于操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胃管置入成功率。
2.3成年人胃管置入方法。由于人体咽喉部分密集分布着喉上神经,较为刺激、敏感,如若使用常规胃管留置方法,在此部位可能会引发患者呕吐、恶心,继而使胃管置入失败;这也就表明胃管置入的关键在于能否缓解对患者喉上神经的刺激。快速插管法整个过程最长只需要15s左右,可有效减少对患者喉上神经的刺激时间,缓解患者呕吐症状,继而置入成功;饮水留胃管置入方法是指在胃管插入15cm左右时,嘱患者饮水并下咽,或咽下5~10ml左右的石蜡油,在咽下同时将胃管送入;此种方法可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且通过吞咽使胃管顺利进入胃道,避免误入气管问题的发生。
3.胃管的固定方法
传统的胃管固定方法是使用胶布双固定于患者鼻翼两侧与面颊处,胶布上缘未能紧贴胃管,只能依靠下缘贴住胃管,较易掉落,发生胃管脱滑问题;当前临床上使用的蝶形胶布则很好的改善了这一缺点,蝶形胶布是指将胶布剪成2cm宽、5cm长的条形,从中剪开4cm,在清洁患者鼻部后,使用酒精灯将胶布微微加热,末端围绕胃管固定一周,两分叉处围绕胃管一周后粘贴于同侧鼻翼;这样胶布便可牢固的粘贴在胃管上,增强牢固性,避免胃管发生脱落。
另外,棉线绳胃管固定方法在当前临床上也较为常用,该方法是取长约60cm的三股线绳,在患者上唇据鼻腔约0.5cm处将其予以固定在胃管上,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将线绳松紧度予以相应调节,绕过患者耳朵,固定于耳后或枕后;这种胃管固定方法不仅牢固,具有环保型、经济性,而且还可以定期更换,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皮肤刺激或损害,亦不会影响到患者正常呼吸。
参考文献:
[1]凌艳萍,王媛.低体重早产儿两种留置胃管方法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0):18-19.
[2]陈亚红.舒适护理对改善留置胃管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19-20.
[3]张冬梅,高志杰,王迪等.留置胃管及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3(z1):124-124.
[4]王志新,刘颖,李静等.留置胃管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171-172.
[5]韩红霞,李鑫.复诊再宣教对留置胃管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11(8):773-774.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