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 , , 。
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 。
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 , 。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 , 。
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 , ,
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 , 。
7.蔑视权贵的句子: 。
8.表现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 , 。
9.表现者力量强大的句子: , 。
10.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 , ,
11.寄寓诗人火热的情怀的句子: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 , 。
《雨巷》
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
《再别康桥》
1.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的两句是: , 。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
3.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 , 。”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4.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 ,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荆轲刺秦王》
1.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 , 。
2.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 ,
3.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义无反顾精神: , 。
4.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 , 。
5.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
6.荆轲慷慨赴难的句子: , 。
《鸿门宴》
1.大丈夫应不拘小节: , 。
2.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 ,
3.形容己方处于危险境地: , 。
4.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 , 。
《记念刘和珍君》
1.对“真的猛士”的评论:
2.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
3.作者对“沉默”的预言(选择复句): ,
答案
《沁园春·长沙》
1.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万类霜天竞自由。
3.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6.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7.粪土当年万户侯。
8.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9.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0.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1.看万山红遍
1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雨巷》
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再别康桥》
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3.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4.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荆轲刺秦王》
1.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4.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5.复为慷慨羽声
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鸿门宴》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记念刘和珍君》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