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咨】 2010-7-28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
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历来都是有的,尤其对于正处在行业调整转折期的中国市场上,各个乘用车企业,坐立山头,竞相施展各自的本领,以图在当今国际,国内汽车市场上赚取最大化的利润收入。然而历数国内能够登上市场高端的汽车企业,其所给出的市场业绩却是参差不同,市场蛋糕分配严重不均匀。在这个经济效益决定一切的年代里,也就必然会引发出不同市场占位人员的“红眼”,“白眼”。接下来看一看2010年我国汽车行业竞争趋势
一、汽车行业竞争之品牌竞争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的不断深入,品牌这个词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不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意识到了企业品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产品品牌之上,或发布或筹划企业品牌主张,打造企业品牌形象。
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迈过产销近1000万辆规模,品牌竞争时代的大门已经开启。汽车厂商竞争的焦点正在从产品、渠道的争夺,升级至品牌的竞逐。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眼中最诱人的市场,对于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来说,产品和服务日益趋同,当产品、营销手段逐渐丧失了取胜市场的“魔力”,品牌则成为汽车厂商们手中至关重要的“绝地王牌”。
虽然有高达96%的中国汽车消费者都主张中国必须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但是在目前的消费行为中,真正愿意购买自主品牌汽车的消费者仅为55.7%,这说明我国民族品牌离国际品牌还有较大的差距。
在这个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品牌自然会变成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一种工具。由于同质化程度相当高了以后,消费者就会发现选择非常困难,如果从车型的排量、变速箱这些入手,会发现相似的产品太多了,因此很难一下子选择,这个时候消费者就会从其他方面着手,比如说品牌,确定以后再开始到车型中选择,这样使消费者容易筛选。
由此可见,品牌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差异化优势的关键,同时也是一个企业需要悉心维护的长期资产。但也并非所有品牌都能为消费者接受和认可,只有那些品牌文化与众不同、富有特色,才便于消费者识别,有利于品牌竞争。
奔驰、宝马、劳斯莱斯、沃尔沃等都是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都具有尊贵豪华的气质内涵,但它们体现出来的文化特色却都不类同,奔驰是最坚固的汽车、宝马是最能体验驾驶乐趣的汽车、劳斯莱斯是最具贵族气质的汽车、沃尔沃是最安全可靠的汽车,品牌个性都十分鲜明。
在大众类的品牌中,大众汽车和福特汽车的亲民、丰田汽车的稳健、别克的大气、雪佛兰和honda品牌的活力、标致的优雅,都带有鲜明的个性烙印。鲜明而丰富的品牌文化是消费者区别同类产品、形成心理认同的重要特征。
同时,品牌也能够使人识别出它标定下的产品有别于其他产品的质量、技术、设计等本质特征。例如,奔驰轿车意味着工艺精湛、品质精良、安全耐用、行驶速度快等。正是因为奔驰轿车有如此令人称赞的质量属性,才使得奔驰成为广受赞誉的品牌。
虽然中国的消费者目前普遍缺乏品牌忠诚度,然而,从另一个角度,随着汽车产品的普及,汽车消费的文化和价值取向正在形成中,多数中国消费者正在通过体验、尝试培养和形成自己的消费经验和品牌感知。
在此过程中,厂商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其需求特征,通过有吸引力的产品、服务、差异化的品牌形象满足其理性与感性需求,就能很好地在市场消费文化形成的初期逐步建立和强化品牌忠诚度,随着目标消费群的成熟而实现同步成长,品牌战略毫无疑问将成为竞争时代中国汽车厂商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二、汽车行业竞争之节能成为竞争新焦点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包括能源、交通、环境承受力在内的资源要素能否提供足够支撑,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节能将是未来汽车产业竞争的一个焦点。
我国将大力推广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生物柴油、甲醇、二甲醚、氢燃料等多种新能源汽车。国家也陆续出台“汽车燃料消耗标准”、“燃油税”、“新能源车购置奖励”等相关,着力引导发展小排量节油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小排量节油型汽车,推进轿车柴油化和发展替代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要使1.5升排量以下轿车占市场的60%。据了解,国家是参照欧美国家轿车市场的构成而定下60%比例的。
面向“十一五”,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仍然是科技工作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重点支持包括先进的发动机、柴油机等方面的技术。有关部门将继续组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在原来组织的电动汽车专项布局基础上,增加了包括各种代用燃料、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等技术的研究。继续坚持不懈地支持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发展将成为国家的长远战略。
提高传统汽车的燃油效率,仍是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同时,先进柴油机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并不排斥、更不能替代其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在发动机技术路线上应该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不断提高传统燃料汽车的燃油效率,发展先进汽油机和柴油机技术;另一条腿是大力发展替代燃料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先进技术。
三、汽车行业竞争之市场转向发展中国家
汽车市场调查报告显示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汽车市场呈现萎缩趋势,西欧及北美等传统发达国家的情况与全球整体变化趋同。与此同时,全球汽车产业的生产规模不减反增,目前每年全球有1500万辆汽车属于过剩产品,各大汽车生产商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在发达国家汽车市场逐渐饱和,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汽车销售持续疲软的同时,以亚洲、东欧、南美的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匈牙利、巴西等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以其庞大的人口(为发达国家的6倍之多,且绝大部分为无车人口)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为基础,近年来汽车市场发展迅速,成为新的世界汽车市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心逐渐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以这些地区为转移重点。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