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出镜记者如何做好采访
2025-09-29 02:43:11 责编:小OO
文档
出镜记者如何做好采访

● 王政仁 刘庆华

出镜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等;一种是“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

出镜记者的作用

1.现场感强,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记者出镜是记者在现场“带领式”地引导观众,在现场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从而消除观众对现场的疑虑,使报道内容更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

2.使现场信息更加条理化、秩序化。出镜记者应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现场的信息会在记者的提问、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主题,从而使报道更加条理化、秩序化,有效地深化和突出报道主题。

3.挖掘、延伸和搜集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摄像机只能记录具体形象信息,而那些人际关系、内心情感、思想观念等不具有直观形象的信息,则需要电视记者以交流的方式进行激发,使隐含的、微妙的现场信息得以外显,成为能够被摄像机镜头记录的声音或者形象信息。

4.更好地实现转场。电视报道力戒平淡拖沓,场景、采访对象的变换若用空洞的语言去叙述就显得呆板,而记者出镜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报道更加生动、活泼。出镜记者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1.首先要具备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白岩松在接受《中国记者》的记者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记者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你必须是个杂家,作为一个主持人更是这样。新闻不会因你的专业而发生,不会说对这个行当比较感兴趣就老发生这方面的新闻。我们随时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新闻。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做好准备。”记者所做的一切要和记者的身份相吻合。记者要学会多学习多思考,丰富自己的阅历,做好知识的储备和准备,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甄别能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只有在现场细致观察,才能抓住采访的细节,才能调动采访的激情,才能选准采访的突破口,才能抓住采访的重点。细致的观察能力是记者采访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观察力不够,很可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一个很明显的漏洞,可能因为你的不仔细,从眼前悄悄溜走了,最后很可能导致采访的失败。

3.要有发现的能力。发现的能力就是职业的敏感度如何,就是发现新闻事实、新闻角度、新闻背景、发现新闻中值得追踪的蛛丝马迹的能力。只有具备长期的采访经历,出镜记者才能准确判断什么信息值得放大,什么信息应该放弃,采访对象透露的什么问题应该穷追不舍,什么话语应该及时打断以免偏离主题,同样的事实从什么角度更有利于深度挖掘等,这些都需要职业化的发现能力。

4.对新闻现场的驾驭能力。一名优秀的出镜记者除了要具备镜头感、良好的形象和流利的口才外,还要具备非凡的洞察力以及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力。有些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一遇到突发事件就不知该如何收场,手忙脚乱地应付差事或干脆只见其面不闻其声。其实这都是记者学艺不精、底子不扎实的表现。在采访前,记者应详细了解新闻事实的背景,在头脑里先形成一个大致的框架,想好采访的角度,这样才能在新闻现场快速准确地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一些突发事件,记者虽不能提前预见,但只要在平时的采访中能多留心,多观察,多积累经验。

5.语言表达的能力。现场采访要求出镜记者要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具备较好的口才。“除了吐词清晰、表情自然外,还应该懂得修辞,出口成章,做到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表述利落。记者谈吐时要富有生活气息,注意礼貌,讲究风度,落落大方。”出镜记者在现场就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身之所感的人、事、景以及由此引发出的联想,即兴提问或发表评述,使无声的视觉信息与有声的语言信息相互交汇,同时作用于观众的听觉和视觉感知,使观众在双重信息流动中,更深刻地去认识世界,从而加深新闻的厚度。

6.要有提问和倾听的技巧。出镜记者在现场采访,无论被采访对象是谁,记者的行为视角不宜“仰俯”,而应该“平视”,注意区别不同的场合和对象,要学会提问和倾听。采访中记者常遇到这种情况:你想要被采访对象说出来的内容,往往是人家不愿意说的;而被采访对象想讲的,又往往不是你所要的。此时“倾听”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倾听是一种技巧。记者的倾听会逐渐使对方生成一种美妙的成就感,他会认为你是一个愿意倾听他的故事、愿意接受他想法的人。一旦双方能达到这种心灵互动,那么近距离采访他就易如反掌了。

7.注意非语言行为的运用。在一条电视新闻中,出镜记者的衣着、风度、气质、表情、语调、动作等都是电视画面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出镜采访时要注意这些非语言行为的运用。(作者单位:青岛广播电视局黄岛广电中心)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