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6年湖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2025-09-29 02:43:29 责编:小OO
文档
2016年湖北省高校新进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综合试卷(5题,每题20分)

答案是自己做的,仅供参考

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现代化教学设备让高校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而如今,大部分高校教室已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便于高校教师能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翻转课堂的出现让大学生能更好的发挥学习的主动性,MOOC的兴起让更多人能够方便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学习;课堂虚拟现实设备的使用,让学生能够在更加真实的环境中体验所学内容。

根据案例,谈谈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特点以及教师应该扮演的主要角色。

答:在充满信息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有益的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的加工和处理信息,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具备的本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要求我们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这样更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课堂运用了信息化教学后,学生的成绩提高的很快。    

信息环境下学习的空间是开放的和博大的,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知识能力的提高。信息的多彩多姿让学生耳目一新。利用了信息资源后,课堂上信息为中心,教师和课本为助手后,就能放开对学生的束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信息资源的运用有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教师讲授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的体现出来。不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通过信息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的思想,大胆想象,突出了教学的灵活性。信息化教学可以为学生知识的孕育、滋生和成长创造物质基础。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当信息化教学走进课堂后,学生可以查阅课文发生的社会背景和环境,老师的课堂地位改变了,只起到课堂的作用,学习目标确定后,学生可以任意在各个相关网站跳转,自由搜集下载信息,可以说有些东西几乎是信手拈来。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长了,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体味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利用信息资源为学生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利用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我觉得把信息引进课堂教学之后,使教学多了一个宏大的实施的空间,教学走向现代化也多了一条康庄大道。有信息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啊?我们要顺应信息时代的挑战,以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会受益无穷的。让知识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 

二、新学期某课程第一堂课上,甲老师给学生指定了教材,按照教材给学生介绍了所学内容的大纲与要点,告诉同学们他讲严格按照这些要点要求大家课堂上认真听讲,于是整整讲授了40min。乙老师对学生说参考教材,给学生列出了一系列参考书目、文献、网站,要求大家课前课后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带着问题来上课,于是开始让大家介绍自己并询问学生对此课的建议与期待,并一一记录下来给予相应反馈,请问:

1、甲乙两位老师分别持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他们对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分别是什么?

2、根据以上案例谈谈你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的理解。

答:1、甲老师的理念是最常用的教授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乙老师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启发学生学习,体现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 

2、以学生为中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反映了教育学的内在规律,对于当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了实现教育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关键在于调整并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应当努力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启迪学生和激励学生,力求建立和谐、协调而又独特的师生关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如果能够借鉴“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先进因素,促进教学观念发生根本的转变,那么一定能促使学校教学与改革的实践提升到崭新的水平,取得显著的成效。 

三、某大学A课堂上,阶梯教室里坐着200多个学生,老师戴着麦克风在讲台上讲课,B课堂上,有20多名学生被分为4个小组,每人围着一张桌子展开热烈的讨论,老师轮流在每个小组观察、聆听和指导,请问:

1、你觉得在我国当前现实条件下,“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的教学分别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2、如果你的课程分别有200多人的大班课堂和20人左右的小班课堂,你会如何进行课程设计和选择教学方法?

答:1、我国目前课堂教学班级规模偏大,尤其一些公共课程。过大的课堂规模势必会出现学生参与度低,学习动机弱化等问题。然而,由于我国实际国情,要完全实现小班教学,在短期内不太可行。但可以采用大班教学,小班研讨的模式进行改革。小班研讨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不是被动消极接受,从而弥补大班的缺陷。 

2、在“大班授课”方面,设计适合教学研讨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尝试了“精讲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其余部分均需学生自学”的教学。“小班研讨”采取以学生为主,报告课内外学习收获和体会、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开展讨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研讨流程,参与点评,记录研讨情况,并给积极参与研讨者判分。研讨课的基本要求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发言,课外做好充分准备。研讨题设计以教学研讨大纲为主线,以主流操作系统为分析实例,与教学进度同步,精心设计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研讨题。研讨题型主要有小组讨论题、实验题、自学题和学生自拟题4种并推选一名组长,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于不同的题目,轮流承担不同的角色。 

四、某大学校风学风存在一些问题,前不久,校园内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凶手刘某是该校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刘某高中时学习勤奋,高考成绩进入高考一本线,进入大学后,他发现大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有些同学谈恋爱在外面租房子住,许多大学生在寝室里面玩游戏、打牌、。刘某和多数同学的关系不好,一次在和几个同学打牌时发生了争吵,其中一个同学指着刘某说“难怪大家都不愿意和你玩”,刘某认为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和蹂躏,于是上街买了个石锤,连续两天在寝室里杀人,一共杀了4名同学,作案后,刘某逃到外地,最终被抓获,判处死刑,请问:

这起凶杀案反映了什么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警觉?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答:有些学生心理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人格发展不健全,这在早期或日常言语、行为中已有所表现,如果在他大学几年的时间里,能及早对他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话,“杀人事件”也许就不会发生。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它再次提醒我们要重视大学生中切实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 反映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大多停留在抽象的道理说教上。教育内容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实践脱节,明显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加之,道德教育忽视教育对象的活的思想情感,意识不强,缺乏说服力。二是教育方法单一、机械,停留在传统的德育理论的灌输上。采取的是说教和压服的手段,缺乏疏导、分析的灵活性。三是教育对象比较被动,没有把教育对象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激发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应对措施:丰富德育内容,更新德育观念;二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改革德育模式,转换德育思路 

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得到了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小王也加入到了创业的浪潮中,但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他发现自己的一些“创新性”有点过于天马行空,难以实现,而在解决问题时,传统的解决问题方法又让问题进入死胡同。

结合有关知识,谈谈阻碍小王创新创业发展的心理因素以及培养大学生创新的途径。

答:创新创业: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传统文化的影响因素来看,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首先是求稳趋同的心理。中国传统文化虽有百家争鸣的历史,但崇尚中庸长期禁锢着国人的行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打出头鸟等说法代代相传,导致不敢求异冒险。同时,长幼尊卑也是禁锢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思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小被教育要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服从成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因而缺乏创造的内在冲动。另外,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创新力能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 

学校应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变革传统的知识观教师观学生观等,推行学分制的弹性学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大学评价体系中加大对创新型教学和对指导学生创新才能发挥的肯定和奖励,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创新热情和动力;培养浓厚的大学校园创新创业氛围;转变教育和观念因素;教育内容上要有创新,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发动,创造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