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2025-09-29 02:44:07 责编:小OO
文档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当我用心读完《教育的细节》这本书后,不禁心潮澎湃,作者的朴实、真挚深深的打动了我。之前也前读过一些谈教育的书,反复大多重复的框架理论让人犯困,鲜有像作者这样结合案例,让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我产生了种种共鸣,诸多方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

    一、细节蕴藏卓见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细节不仅仅来源于生活中同的方方面面。在教育中,细节也无处不在,小到和学生的每一个微笑,大到各项规定学生的理想,作为老师,每天都和学生打交道,这其中会有多少细部啊!最近和办公室知心大姐朱老师在交流这本书,起初,我对词句一词概念模糊。我问郑老师细节是什么?于是,朱老师婉转的为诉说我讲述她的故事。她说:“细节就是生活中的点滴”比如,每次开完会后,有的老师起身后将椅子推进桌内,有的老师则不屑一顾;比如,学校一楼大厅的门如何打开方便大家行走?为此,她做了很多实验,最终自由选择向内的门朝外开,向外的门朝里开,这样走路就不会多绕半圈。”听完她的举例后,惭愧不已,因为这些细节我从来都接纳没有广泛支持,我也开门,只想着门朝里开后,前院爬行的孩子就不会撞伤,但我没有关注到绕半圈的无法细节,就窃喜自己的贴心。我想,朱老师此举,一定只是有关怀之心,所以才会注意到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而细节的发现来源于内心是否有着对他人的和帮助。生活中是如此,在教育上更是如此。

    二、观念凸显力量

    在看到《活在观念里》这一整章时,前引中的这几句话我觉得特别好:在我们肉体的躯壳里,住着一个名叫“观念”的幽灵,我们日常的教育行为中,时刻秘雕着她的身影,糟糕的是,我们往往要等到把教育搞砸了,才意识到观念这个猎人的存在。在最近的课堂中,有一课题为“一‘mu’不一样”,周一在6班上课时,我引出课题,本意识地将“mu”的发音读成“mo”,没有一个学生不能指出我的错误,错误而我也相信自己的正确读音,可当我走向四班时,照例读出课题,这时孩子们当即指出错误,说读音为“mu”,因为自己的观念问题,我还加以反驳,坚信自己读得正确性,在我们的再三争论下,我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回家查字典。下课后,我又将此事说给办公室大爷一朱老师,她也告诉我读“mu”,这是多音字,组词分别为:一“mu”一样、“mo”型。然后,我又查了度娘,原来在这里真的读“mu”,并且原型拼音为一声,朱罗马字母老师为我讲解完拼音和字音后,这才慌然大悟。随后,又问我:“那你下要节课怎么办?这件事就过去了吗?”我点点头,坚定不移的说,我选择鲜少过问此事,于是朱老师又开始苦口婆心。最终,我选择给全班学生道歉并承认错误。用朱老师的话说,体育老师向学生道歉并不丢人,反而能让学生更加信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及时系统升级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思想顺应潮流,如果我不怎么承认错误,可能给好学生留下一辈子的心理混乱状态,甚至讨厌我、讨厌我的课程,最后的结果将一发不可收拾。

    三、平等对待学生

    感触最深处的还有书中《平等观念在哪儿》一文,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对学生的问候漠然处之,这让我想起有次开会,王校长在会上要求老师们积极辩解学生的问候。起初,我匪夷所思,这么小的事还值得大动干戈的在全教会上提醒么?读了此文后,我才明白,王老师不算在小题大做,因为问候是双向的,是情感上的尊重,漠然处之,则是对情感的破坏,我们对学生情感习以为常的忽略教师行为,日积月累,会导致他们的人格上布满冷淡与冷漠阴影。

    其次,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总会偏爱好学生,对差生则会多情铁不成刚,其实每优劣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回想四五班的何翰林,什么作业都不按时交,我的美术作业也不可取。起初,我用了恐吓、惩罚等办法都不尽人意,后来,我让他每节课都来我的讲台,跟我做同桌并告诉她我们是好朋友,这个是谁表现好才可以来跟我当同桌,外加每节课3分钟的循循教诲。最终,这名学生有了明显好转,我懂事的作业按时交了也听话了,我不知道是因为我的唠叨让他折服还是因为习惯,但孩子的进步让我想想: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在我们的目光之外成为“局外人”,单个学生都想让老师关注、鼓励。老师的态度和方式,将会发生改变学生的人生。我想,这或许就是平等的力量吧!

    四、温和对话孩子

    在这一章节中,给我启发很大,那鲜活的例子使我顿悟:自己的言行决定着师生的一切,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切记使用语言暴力,用书中所说:当我们情绪激动时,固然做不到口吐莲花,但至少可以选择闭口藏舌。在审视自己的教学中才,发现自己对学生较弱耐心,语言粗爆生硬,时而用强制命令式的措词:如:“完不成作业就罚十张”“随便”等,这种粗暴语言,只会使孩子不听教诲,心怀怨恨,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避免粗暴,要通过关心、爱心跟孩子沟通,多表扬学生,时刻谨记;舌头的摇动,关系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和自尊。

    细节决定成败,教育的改变,往往是先从教育彻底改变的细节的改变开始的。品读《教育的细节》,朴实的图画渗透着细节的力量,我将沿着作者的路,把他的思想融进我的教学实践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审视自己,从生活、学习等方面,文化教育全面教育和关心学生的成长。最后,想用文章有心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分享:教育,就在一个又一个的细节之中;每一个细节,都又蕴含着独特的教育内涵。让我们一起走进“教育的细节,去细细体味教育的风韵独特韵味吧!

    需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