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2025-09-29 02:44:35 责编:小OO
文档
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经常易出现运动损伤,而损伤的程度轻重兼有,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 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1.1 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前准备活动是否充分,是否达到热身,活动各关节,舒展肌肉的目的是防止伤害事故的关键,准备活动是体育课、训练课及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通过准备活动,不但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动作更灵活、准确,还能使内脏器官更好地过渡到适应较高的活动水平上来,如心输出量提高,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量增加,肺的通气量的增加等,以适应较为激烈的运动。人在相对安静的状态下,突然进入较剧烈的运动中,常常会感到动作不协调,力量、速度、灵活性等素质无法充分发挥,运动成绩较差,且极易出现不良的生理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因此,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1.2 思想重视不足。在学习和训练中有些学生过低地估计了学、练内容的科学性、复杂性,或过高地估计了自身的能力、技术水平,学习态度不够认真,不能正确、细致地掌握动作要领,或已掌握了有一定难度的动作要领,但在动作过程中忽略了动作的难度,轻率、漫不经心,以致造成了伤害事故,出现了运动的损伤。

1.3 运动方法不当。体育是一门科学,它有其许多的特殊规律,不是简单的身体运动,要讲究其方法,体育运动应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科学规律,动作的学习和掌握势必要经过泛化、分化、自动化三个阶段,违背这些规律就势必要造成动作的无法完成,甚至出现严重的运动损伤。另外,由于一些同动解剖学知识少,常常做出一些与人体结构和运动功能不相适应的动作。

1.4 心理素质薄弱。在体育训练或比赛中,心理素质对运动训练的效果,比赛成绩的发挥影响很大。不良的心理素质不但会影响运动成绩的发挥,还是导致运动损伤出现的重要原因。表现在比赛或者测试中出现不良反应,破坏了肢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性,极易出现运动损伤。

因此,对上述与运动损伤有关的因素应给予极大重视,认真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消除。

2 运动损伤的预防

2.1 加强对学生全面教育,包括学习、生理、理想、心理、健康等方面,掌握科学的学习和训练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规律,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学习并掌握一定量的运动保健知识。

2.2 教师要多宣讲运动损伤的实例,并加以分析,引起学生的重视,学习并掌握防止损伤的方法。

2.3 提高学生心理的成熟水平,使他们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善于应付各种环境的变化。

2.4 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体育运动科学的特殊规律,真正按照科学系统全面的原则来从事体育运动,使学生用运动保健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运动实践,防治运动损伤。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