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 |||
(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电机电器及其控制) 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 语言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 面的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制造运行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等邻近领域的科技工作。 2.主修课程 公共课 | 基础课 | 学科基础课 | 专业课 |
基础体育 | 工科基础数学 | 电路基础 | 电力系统分析 |
大学英语 | 概率与数理统计 | 电工测量 | 电气控制技术 |
思想品德修养 | 大学物理 | 电子技术基础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
思想概论 | 计算机文化基础 | 电力电子学 | 高电压工程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 信号分析与处理 |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 工程制图基础 |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 |
理论概论 | 工程力学 | 自动控制理论 | |
军事理论 | 实验物理 | 电机学 | |
技术经济学 | 电磁场 | ||
法律基础 | 电力工程概论 |
4.修业年限:四年
5.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6.基本教学要求(略 见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7.现专业设置理由
(1)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等专业的专业范围偏窄,但主干学科、 主要基础与技术基础课程基本相同,重新组建宽口径专业,适当扩展电子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与 处理、自动控制等方面的课程,实现强电与弱电结合,互相渗透,可以大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领 域,提高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性,开辟新的工作领域,以便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由于原有基础 与技术基础 课基本相同,宽口径的教学组织较容易实现。
(2)有利于传统专业的更新改造。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应用到电力输配电系统,并引发广泛的 研究课题,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站、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以及电气测 试技术带来性的影响。因此,在专业内容中引入计算机、电子与控制等新兴技术,有利于传统专 业的更新改造,有利于和相近的自动化专业的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