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与探究
2025-09-29 02:46:14 责编:小OO
文档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与探究

【内容摘要】:

现如今的美术教育教学中,我们提倡以学生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与学生共同学习,了解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避免花架子。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策略运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现代美术课程应该是技能课与人文学科的有机融合,注重教师的人文素养,体现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教师的人格魅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效果等,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知识等。

【关键词】: 人文性质   人文素养  农村小学 美育 

【正文】:

     现行教育方式总是把小学生 当成“一张白纸”,相应的美术教育也只是强调在这张白纸上“描绘”对外在的、美的事物 ”的观察和表达。所以,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发展。现如今的美术教育教学中,我们提倡以学生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与学生共同学习,了解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避免花架子。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策略运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现代美术课程应该是技能课与人文学科的有机融合,注重教师的人文素养,体现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教师的人格魅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效果等,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知识等。

纵观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观念陈旧,美术课教法平淡,教学教育资源缺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等。其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氛围差异

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与其在美术教学的区别体现在教育氛围的差异上,城市的孩子基本上可以受到较为规范的美术教育,而校外各种美术辅导班、兴趣班也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可农村小学一般第一课堂都没有得到保证,更谈不上受到好的美的熏陶和教育了!

二、观念陈旧,重视度不够

从学校领导到一线教师,从家长到学生自己,都存在着重智育、德育,轻美育的认识,他们往往把眼睛盯在语、数、外等文化课的教学上,把这些课程与美术课分为主科与副科的关系。许多学校的美术课开设不完整,随意性很强,有的既便是开设了也不能正常上课,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美术与考大学无关,学不学无所谓。有些喜欢美术的孩子,在家里刚刚拿起画笔,就听到家长的严厉训斥:“有时间不好好学习,瞎涂乱抹什么?鬼画符能考100分?”“咔喳!”画笔连同孩子的“美梦”,一起进了垃圾桶! 

三、师资配给失衡,配套设施落后

农村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缺失还与师资配给严重失衡有关,不少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在小学教起了语文,还做了班主任,有的还教起了其它学科。试想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如何才能实现美术教育的正常化呢?还有一些学校虽然有了美术教师,但由于条件,学校没有配置专门的画室和有关美术教学的用具和材料,教师很难进行规范的教学,因此示范也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随便画画,根本就没有起到示范的作用。象上中国画课,没有宣纸、没有国画颜料、毛笔等怎能去画好国画,岂不是笑话吗?那学生又能怎样知道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呢?

四、教学方法缺失,教育观念停滞不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乡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已有了较大的改善,又因素质教育的推行,使美术教育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的过程中美育重要地位已得到大家的共识,但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美术教育的实施、推广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些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几乎是一片空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美术课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有些农村学校,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是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0分钟,还有的学校课表上写着美术课,实际却是形同虚设。这种现状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我想我们农村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因地制宜的创造一些替代条件,最大限度的搞好美术课程教学,从生活中的点滴出发,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探索教学方法。

一、愉快教学,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1.新鲜多变的导入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气氛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

2.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不赞同有些不做示范的观点。适当的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多适应于低年级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中国画等,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3.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例如绘画中透视规律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 

4.给学生一个较高的评价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 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培养学习兴趣,激发绘画欲望,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教学过程中贯穿鼓励教学方法

1.在教学中,不能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某一幅名画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的?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生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不同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活的平静安宁;有的则感到画里的每一样东西好像自己曾经见过一样。可见,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2.教学过程中,不应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必须要有标准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过多的会影响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价时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

3.在美术手工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技能,在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因地制宜,从自然出发,从生活出发,富于农村特色

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植物景色多种多样。在学习风景写生、泥塑课时,可结合时间、气候、环境,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画画、塑造。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在美术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和热情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注意在教学调动学生表现积极性,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美术教育是以美术学科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和技巧,由此来满足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在农村学校,孩子们更加需要艺术美的教育和熏陶。这需要我们老师具备相应的素养和知识技能,调节好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关系,推动学生的人格成长及社会文明发展。这也是我们农村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