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名称 | 小学音乐 | 课程类型 | 必修课程 | 设计人 | 李春丽 | ||||||
课程名称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 学 校 | 须水镇中心小学 | ||||||||
适用年级 | 三年级 | 总课时数 | 36课时 | 日 期 | 2014、9 | ||||||
学期课程目标 | |||||||||||
编写要领 | 遵循全面、适当、清晰的原则,目标要涉及三个维度,特别是认知要求。 | ||||||||||
课程目标 |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通过欣赏优秀的儿童歌曲,培养学生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的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活动中运用乐谱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6~8首。 6、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爱国主义精神及团结友爱精神。 | ||||||||||
课程内容 | |||||||||||
序号 | 专题 | 学习 重点 | 教学内容 | 课时 安排 | |||||||
1 | 童年 | 唱准音准 | 1聆听:《捉迷藏》、《我们多么幸福》。 2、表演:《摇啊摇》、《小酒窝》。 3、知识与技能:发声练习、钢琴音名 4、编创活动。 | 4 | |||||||
2 | 草原 | 能准确模唱“mi sol la”三个音 | 1、聆听《森吉德玛》、《赛马》 2、表演《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 3、知识与技能: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胡、唱名“sol mi do” 4、编创活动。 | 3 | |||||||
3 | 好伙伴 | 流畅的唱好《原谅我》、《哦!苏珊娜》 | 1、聆听《同伴进行曲》、《我和你》 2、表演《原谅我》、《哦!苏珊娜》 3、知识与技能:乐句 4、编创活动。 | 4 | |||||||
4 | 放牧 | 了解音乐与地区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 1、聆听《牧民新歌》、《草原放牧》。 2、表演《老水牛角弯弯》、《放牛山歌》。 3、知识与技能:琵琶、唱名do re 4、编创活动。 | 4 | |||||||
音乐活动 | 柯伊达 | 首调唱名法 | 柯伊达教学法 | 2 | |||||||
5 | 妈妈的歌 | 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 1、聆听《妈妈》、《妈妈宝贝》《母亲教我的歌》。 2、表演《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3、知识与技能:四分休止符、音乐速度、发声练习 4、编创活动。 | 4 | |||||||
6 | 四季的歌 | 为歌曲配简单的打击乐器 | 1、聆听《雪花飞舞》、《樱花》。 2、表演《四季童趣》、《捉迷藏》。 3、知识与技能:齐唱 4、编创活动。 | 3 | |||||||
7 | 钟声 | 有感情的唱好《美丽的黄昏》并用轮唱的形式表演“黄昏钟声”的情景 | 1、聆听《灵隐钟声》、《维也纳的音乐钟》。 2、表演《美丽的黄昏》、《铃声叮叮当》。 3、知识与技能:轮唱、电子琴、唱名fa si do、发声练习 4、编创活动。 | 4 | |||||||
8 | 丰收歌舞 | 边歌边舞表演《桔梗谣》、《如今家乡山连山》 | 1、聆听《浏阳河》、《丰收》。 2、表演《桔梗谣》、《如今家乡山连山》。 3、知识与技能:发声练习、古筝 4、编创活动 | 3 | |||||||
复习课 | 复习课 | 回顾旧知 | 回顾旧知 | 2 | |||||||
9 | 我们的爱 | 感受歌曲浓郁的河南音调的风格特征,启发学生热爱河南的情感。 | 1、聆听《河南的孩子爱河南》。 2、表演《小羊爱妈妈》、《画金鸡》。 3、编创活动。 | 3 | |||||||
课 程 实 施 |
编写要领 | 三年级注重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欣赏、演唱的趣味性较强,音乐形象比较鲜明,音乐情绪以活泼欢快为主,主要还是注重学生的情绪体验。 | ||||||||||
教 学 的 实 施 | 实施内容 | 教法实施 | 学法运用 | ||||||||
聆听 |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强调以音乐为本,注重情感体验发挥音乐对人发展的促进作用 | 使学生以充满自信的态度迎接每一次学习,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活动,鼓励相对优秀的学生多多表现自己 | |||||||||
表演 | 注重音乐的审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意识,让音乐走进每个孩子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 举行学期舞台,使每个孩子都用表现的机会 | |||||||||
编创与活动 | 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提倡民主教学,使学生的心情愉快想象丰富。 | ||||||||||
课程资源 实施 |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常用打击乐器等。 | ||||||||||
课 程 评 价 | |||||||||||
编写 要领 | 1.与课程目标匹配,以获得学生实现目标的证据,包括过程作业与模块、单元测试。 2.课程评价方式包括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则要力求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 ||||||||||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与充分的关注,找教学过程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等方式进行。 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的、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进行量化测评。 3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自评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由于学生在音乐学习学生个别差异明显,因此,学生的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4“班级音乐会”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气氛,通过班级音乐会或其他活动,展示师生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演出照片、录音录像等,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 | |||||||||||
所需条件 | |||||||||||
1.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三年级上册) 2.设备:多媒体 3其它资源:网络:班班通信息教育平台,自制:(教具、课件等)PPT、教学卡片、教学光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