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连锁商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025-09-29 02:48:07 责编:小OO
文档
连锁商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呈现国际化的竞争态势,企业生存发展压力进一步增大内外资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强强联合,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提供了经济实力【1】。但由于经营、人才、技术、制度等多种因素制约,及连锁业的发展过程中本身存在着盲目快上、规模化程度低的特点、社会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3】,使得连锁企业的发展不稳定,持续时间不长。本文将通过上海永乐家用电器企业与苏果超市的发展进行比较,探寻连锁商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关键字】:连锁商业  永乐家用电器  苏果超市  面临的问题

1.引言

连锁经营作为零售商业的一种形式,首先在美国产生并发展起来,以后逐渐传到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连锁经营凭借其独到的优越性,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其销售额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份额均超过30%,美国更是高达60%,成为零售业的主要形式。中国的连锁经营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步,到现在已进入发展期,其发展速度和产生的效果是始料未及的,这种现代化、规范化、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商业零售形式很快就为人们所接受,并且已成为流通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

1984年,我国第一家连锁企业——深圳百佳超市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而后,有多家企业进入了连锁经营的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我国连锁业全面启动,连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上海华联超市公司、山东三联商社、武汉中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果超市公司、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北京京客隆商厦等,都是成立于90年代中后期的国内知名连锁企业[2]。在世纪末中国零售业50强的排行榜中,连锁企业占有24个席位,作为连锁企业的联华超市有限公司,超过了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而雄居榜首,彻底改变了传统百货店一统中国零售业的格局。

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发展连锁业的过程中存在着盲目快上、规模化程度低的特点、社会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制约了我国连锁业的发展【3】。

2.永乐与苏果的比较

2.1 永乐家用电器

上海的永乐家用电器企业为其中一鲜明的例子。回观2004年及2005的中国连锁百强企业的排行榜,永乐企业虽从原来的第七位下滑到第十一位,但其销售业绩却仍是优异的。而事实上,在2007年1月31日永乐今日正式退市,国美收购永乐。(图)

     

2004-2007年中国连锁前8强排行榜

2004年【4】

2005年【5】

2006年【6】

2007年【7】

1.

百联(集团)有限公司

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国美电器集团,其中:原永乐(中国)电器连锁有限公司国美电器集团
2.

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百联集团有限公司百联集团有限公司
3.

大连大商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苏宁电器集团苏宁电器集团
4. 

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润万家有限公司

其中:苏果超市有限公司

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其中:苏果超市有限公司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其中:苏果超市有限公司
5. 

家乐福(中国)

大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大商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大商集团有限公司
6. 

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家乐福(中国)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家乐福(中国)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7. 

上海永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物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物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物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8. 

苏果超市有限公司农工商超市(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康诚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大润发)
永乐企业的发展历程中,董事长陈晓的行为方式令人难以了解。据报道,于2005年10月底,登陆资本市场后的陈晓,第一次出手就令业内瞠目结舌:将永乐上海第一店浦东新店迁址。

    新店对陈晓意义非比寻常。1999年,永乐租下近1万平方米的新店铺,开出上海首家家电大卖场。之后6年,该店见证了永乐“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单店年销售也高达10亿元。就为这,虽然该店租金年年涨,从最初的600万元涨到2600万元,陈晓却一直咬牙承受。05年,该店房租涨到3700万元,陈晓终于决定割舍。在一路之隔处打造新的旗舰店中融商城店,新店面积比旧店扩大一半,房租又低得多。由该店开始,陈晓顺势在全国“清理门户”,所有门店重新按照“样板店”标准改造,达不到要求的门店将被关闭。其解释为了减少成本,增加效益。与当时国美、苏宁的疯狂扩张相反。

但2005年在全国的扩张,确实把国美、苏宁整疯了。 

7月4日,永乐宣布全资收购河南通利,一举攻入兵家必争的中原市场,并准备未来2-3年内拿下中原40%-50%份额。2天后,再次传出永乐以1.4亿元代价购灿坤内地半数门店,巩固了上海和福建。半个月后,永乐江苏无锡旗舰店又开业,以此为标志,永乐杀入苏宁势力腹地江苏。9月底,永乐南京旗舰店在距苏宁全国总店新街口店百米之遥处开业,在有“中国家电第一商圈”之称的南京新街口,国美、苏宁、永乐3家旗舰店炮弹横飞,一打就是一个多月。

“永乐目前上海市场占有率高达60%,上海创造的利润完全可支撑扩张。上市后,我们有了更多事要做:华南市场要精耕细作;要平稳开拓华北、华中市场;新的并购又在商谈;此外,与上游制造商的博弈也在继续。” 

在国内的家电类上市公司中,永乐是主业最为透明的公司。当国美的黄光裕、苏宁的张近东近年来醉心于地产魔方时,陈晓始终专注于家电连锁业的发展,并因此实现了比对手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高的利润率【8】。如此一种经营理念,理应通向成功,但背后的却恰恰相反。

永乐的危机在上市前已开始沉积。

“永乐就是沿着国美、苏宁过去的路在走。”上海永乐的一位负责人曾有过这样的说法。然而,跟随国美、苏宁的全国扩张步伐,却整整晚了5年多时间。永乐的败局从这一刻开始注定。

首先,从行业来看,电器连锁业态已经在一级城市出现饱和态势,电器零售行业的销售收入正在以加速度下滑。中国连锁业联合会出具的数据显示,大零售商的连锁店2003年增长了30%,2004年增加了48%,而总体的年收入的增长速度则从2003年的53%下滑至44%。2005年,这种销售下降趋势进一步持续。与国美、苏宁的自建店面式扩张迥然不同,永乐更多的是采取资本并购式大肆扩张。于是,管理顽疾开始凸现。

“永乐缺乏全国布点的经验,其人才储备、物流与信息管理没能跟上快速扩张的步伐。”据招商证券分析师胡鸿柯研究,2005年,在人力资源开支占业务收入的百分比上,苏宁为3.45%,永乐为2.72%,明显低于前者。

而在终端的执行能力与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方面,永乐甚至出现倒退。据一位永乐的采购人员透露,本来1分钟可以完成的交易,现在最少要20分才完成:1分钟知会营销,15分钟等厂家确认函,2分钟传真与做单。

这造成永乐在整合上的无力。很多收购企业管理体系至今没有融合,只是财务数据的简单相加,没有产生1+1大于2的效果。当年有名的河南通利占当地家电销售市场份额51%以上。被永乐收购后却举步维艰,销售份额节节下滑。知情人士透露,永乐在外地的门店几乎都是处于亏损状态中。

在经历股价暴跌之后,“提高运营管理质量”成为永乐上下的口头禅。但谈何容易——无论是物流管理还是人才储备,功夫绝不是一朝一夕。而一个月前的大规模裁员在一些专家看来,无异杀鸡取卵之举:“优秀人才本来就匮乏,一裁员,人员更是流失严重。”

扩张和上市并没有让永乐成功跻身家电连锁的第一集团行列。未来第二集团军的命运就是被收购。当然,永乐也有收缩战线回到区域耕作,再适时出击这条路可以选择。但资本市场的残酷已经不容它有任何喘息的时间【9】。 

最终的结果只有被收购。

相对于永乐企业的失败,苏果超市有限公司显得颇为明智。

2.2 苏果超市

苏果超市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 积极扩张区域市场。

我国 13 亿人口中70 %生活在农村, 改革开放后广大农民富裕了起来, 农村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于是苏果决定把经营的触角伸向江苏、安徽等省的县及县以下经济发达的乡镇, 挺进农村市场。在如何走向农村市场的问题上,大胆地运用了先进的营销方式——特许加盟。1998年 4 月, 苏果第一家加盟店在南京市溧水县开业 ,这标志着苏果超市开始向外辐射扩张。1998 年 12 月 27 日苏果超市合肥市加盟店作为苏果超市首家省外加盟店正式开业, 此举是苏果向省外扩张的关键一步。苏果以加盟方式积极拓展区域市场,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截止2003 年 7 月苏果特许加盟店已发展到了600 余家, 分布于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 形成了以江苏南京为中心, 向周边城市覆盖的苏果超市经营网络。

2) 多业态共进。

尝试开设便利店: 苏果率先尝试开设便利店, 如今苏果已在南京市发展了 180 多家 100 平方米左右的便利店, 遍布在南京的各个角落, 24 小时营业 , 提供 20 多种免费服务 ,深受消费者欢迎。

尝试开设大型综合超市: 2000 年苏果又尝试开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综合超市,2000 年 9 月 3 日苏果第一家仓储超市——汽车东站店隆重开业, 10000 平方米左右的卖场,30000多种商品, 充分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买的需要。2001年元月1 日、10 日, 苏果仓储超市中山北路店和兴隆店又相继闪亮登场。三座仓储超市分处城东、城西、城北,成鼎足之势, 迅速扩大了苏果的覆盖面。

尝试开设社区店: 2002 年苏果又率先推出的社区店, 其功能几乎囊括了传统菜场、农贸市场、副食品商店、杂货店、小型百货店等零售业态的功能。

3) 产品组合创新。

苏果于1999 年10 月 , 在50 多家大中型超市中推出生鲜加工、面点熟食制作、净菜配菜服务, “家庭厨房工程”把老百姓的厨房搬进超市, 改变了人们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同时, 根据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对超市商品的需求变化, 不断调整商品组合, 分阶段把居民生活必需的数万种食品、洗化、服装乃至电器等引入了店堂。通过不断地调整商品组合, 苏果超市所展出的商品始终给人以丰满、新鲜的感觉。

4)积极改制 , 谋求更大的发展。

为做大做强江苏的连锁企业 , 2001 年 2 月 19 日经江苏省批准, 苏果超市整体改制为“江苏苏果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此举意味着江苏省连锁超市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有了重大突破, 对提高苏果在江苏乃至在全国零售业的市场地位和市场竞争力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5)、尝试使用先进的信息、物流技术。

连锁业靠的是规模效益, 规模的创造主要靠门店的持续强力扩张来体现, 要形成强力支撑门店扩张的持续竞争力,建立配送中心是很必要的。苏果在原有批发仓储的基础上,不断改建、扩建 , 到 1999 年, 公司在南京城西凤台南路投资建设的库容量在 60000 平方米的大型现代化配送中心第三期工程竣工。它的出现 , 支撑了苏果超市以迅猛速度进行大规模的扩张。

苏果在公司成立两年之后引入管理信息系统。1998 年 8月 29 日苏果超市大中桥店开业, 该店为苏果超市率先使用POS - MIS系统的连锁店。管理信息系统引入使用, 使苏果所有数百家门店全部实现了电脑管理, 极大地方便了顾客,提高了门店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实现了单品管理和品类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为苏果的理念提升、管理升级创造了基本条件。

苏果的准确的市场定位,正确的经营理念‘扁平化得组织结构及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都促使着苏果超市有限公司排列于连锁百强企业前十,也是其能继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10】

3.当前连锁商业面临的问题

根据以上两者,由此得出现连锁企业发展的主要存在的问题:

1)经营管理不善,市场定位不清。

现期的许多连锁企业都把精力放在市场的扩张上,频繁开立新店,纷纷抢占有利地势,但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却常常是顾此失彼,企业内部整体的经营管理跟不上,对分店的统一管理和控制较弱,“连而不锁”的现象较多。

同时,企业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目标市场与目标客户不明确,从店面的陈列到商品品种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各家企业大同小异,常常给消费者造成多店一面的感觉,对其吸引力不是很强。同国外企业相比,国内连锁企业自有品牌商品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在品牌的发展和维护方面亟需加强。

另外,国内企业在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维系方面还须改进,对于客户的细分研究工作做得不多,对忠诚顾客的营销力度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客户的流失率较高。

2)规模小,网点布局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

中国的连锁经营商业企业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但是同国外竞争力极强的零售巨鳄相比,还存在一个规模经济劣势,当前,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前几十名的营业总额加起来也没有沃尔玛一家多,在门店数量上,发达国家一般的连锁企业门店数量都在数百家,而我国只有少数企业的门店数量上百,在竞争激烈的微利时代,稍微的差距都有可能会使企业在竞争中举步维艰。

同时,近年来快速的跑马圈地,一方面使企业在管理和人才方面告急,另一方面,在圈地过程中,好几家企业常常在某个热门地段争相开设新店,这种行为也引发了门店租金等成本费用的攀升,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3)技术落后,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当前,很多国内连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同供应商建立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供应商、中间商、配送中心、连锁店之间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数据动态管理系统,企业之间的数据传输与连接较慢,大大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一些店内只是采用了电子收款机,商品的条码化与标准化管理不健全,配送率较低,目前我国连锁商业企业的配送率大约只有30%—60%,这些都同强大的竞争对手有相当的差距。

与国外许多企业实行的品牌末位淘汰制相比,国内企业的通路费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革新动力。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收取种类繁多的上架费、入场费等,这大大损害了双方之间的利益共享,使商家处于一种单方面的优势地位,导致企业经营能力的弱化。同时,某些连锁经营企业拖欠供应商的货款的现象比较严重,甚至通过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来扩张布点,这些做法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4)人才瓶颈制约。

商业企业作为一个服务型企业,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要直接面对消费者,服务能力与经营能力的高低将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员工,这样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服务。但是,我国的连锁经营刚刚起步,市场上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相对来讲比较缺乏,而且近年来,为了同国内外的同行竞争,各家连锁企业纷纷跑马圈地,这种扩张行为更加剧了人才匮乏的局面。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的人才培训机制不够健全,对员工的吸引力不强,员工流动率较高,这无疑会影响整体的服务质量,继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5)制约问题。

一是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形成连锁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建分店的阻力,各地区、各部门的利益冲突难以调和,企业便无法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合理配置资源,无法根据连锁的本质要求实行统一管理,很难形成合理布局和合理规模,连锁经营企业被人为的在一定地区或部门之内发展。其结果是各连锁企业各行其是,在同一区域内重复建设,谁也上不了规模。

二是企业缺乏规模经济的内在动力。企业发展的内部效益动力,来自建立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来自讲求效率的企业经营机制,而相当一部分企业受传统的影响,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于是发展规模停滞不前。【11】

连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虽错综复杂,但树立正确的理念,纵观全局,能够找出一条适宜于自身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硕博网WWW.CHINA-B.C0M,《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

      http://www.china-b.com/jyzy/qygl/20090507/17837_1.html

      摘自2009年05月07日,转于2010年5月13日

【2】 王盛波,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连锁经营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2001年2月28日

【4】 国家信息中心 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http://www.ceie.com.cn/EnterpriseTop/top_PL/TPPL200503180037.htm

      摘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转于2010年5月13日

【5】 企业名录数据库营销服务机构  北京易拜天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ebuywww.net.cn/mksl/news/20061114231002.htm

      摘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转自2010年5月13日

【6】 《世界经理人数据》ICXO.COM

      http://data.icxo.com/htmlnews/2007/04/10/1034313_1.htm

      摘自联商网,于2007-04-10 15:11,转自2010年5月13日

【7】 LinkMall.Cn 

      http://news.linkmall.cn/view/20080331/104127.shtml

      摘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于2008年3月31日,转自2010年5月13日

【8】 段志敏 《永乐电器董事长陈晓2005年犯了两个傻?》

      http://www.ce.cn/cysc/jiadian/main/rwfc/200511/15/t20051115_5218778.shtml

      摘自京华时报,于2006-7-24 10:04:57,转自2010年5月13日

【9】 杨颢 郎朗 冯青 李明伟

      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ticle_News.aspx?ArticleId=60679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于2006-7-24 10:04:57 ,转自2010年5月13日

【10】操阳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解析苏果超市的经营模式》

【11】孙庆兰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提升中国连锁商业企业竞争能力》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