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论文《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的影响》
2025-09-29 03:03:28 责编:小OO
文档
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的影响 

摘  要:尼采曾说,“孩子犹如一张纯洁的白纸,他们的思想行为完全由环境和教育形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观看《心理访谈》和相关报导及问卷调查显示,当前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十分大,近年来孩子成长问题占家庭问题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本文从家庭环境中家庭结构的差异,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和家庭关系的不谐四方面,探究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的影响。 

关键词: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沟通方式;教育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家庭规模和结构、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正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经济化,父母受教育程度提高化,家庭关系的不谐化。这些变化对与家庭关系最密切的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个人除天性之外,他的成长是与他所处的环境和后天的培养分不开的。其环境的影响最具有造就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人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工作环境中,得到发展和开拓性的教育,使良好的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到底家庭环境是如何影响孩子学习的呢,这方面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孩子学习的影响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教育经济学中"投入——产出"的视角来看,家长在所受的教育程度越高,他们就越容易养育出优质的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及其受教育的程度对孩子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主要家长的父母,是家庭教养的“主要责任者和执行者,是最直接、最经常、最重要的教育者”,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主要由父母执行的家庭教养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逐渐为大多数人所认可。一般说来,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水平也趋向于较高。父母受教育程度主要通过其自身拥有的文化资源为子女创造条件从而对子女学习和受教育程度产生影响。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同。低教育程度的母亲在教养方式中的更倾向于溺爱、忽视、、惩罚、成就要求及教育的不一致等特点,教育程度高的母亲则更具有民主性。教育专家研究发现,所有的优秀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多表现的比较轻松自如,多表现出以下共同的特征:1.身体健康,精力充沛;2.心理健康,情绪稳定;3.有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孩子的学习榜样;4.灵活,耐心,乐于接受新知识;5.喜欢抚养孩子,乐在其中。现代人生活紧凑忙碌,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但是调查显示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陪伴子女的时间却呈大幅度增加趋势。陪伴子女的时间增加了,对于孩子的学习上的帮助和引导作用也随之增加,随着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录取名额却十分有限,导致学生为了自己脱颖而出,必须让自己很“特别”,而家长在这当中扮演的角色就是花更多的时间,帮助自己的孩子达成这个目标。

父母受教育经历以及他们从自身的教育程度获得回报的经验也会影响他们加大或减少对子女教育投资的意愿,从而影响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一般来说,受教育层次高的父母倾向于认为投资子女教育将获得极大的未来收益 ,对于孩子的学习会花更多的心思育精力,去帮助孩子获取更多的知识,并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他们自身就是教育的受益者。早在上个世纪六十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Becker和Tomes两位学者就研究发现,高学历水平的父母可能预料到子女在学习上的天赋和将来的收益,因更加愿意投资孩子的教育。

相关研究证明,孩子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学习成绩,与父母素质及文化水平的高低相关。当今的孩子求知欲强,兴趣广泛,这些都要求父母通过各种方式,结合家庭教育实践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家庭教育从知识上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家庭经济状况对孩子学习的影响

调查发现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的整体性格是内向的,敏感的,甚至是趋于自卑和怯懦的。他/她们对生活、对苦难都有一定的体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生活的困境,使得他/她们更坚强更有责任感。所以看起来更成熟一些,所谓“立世”更早一些。学习,对他/她们来说有着不一般的意义,那就是改变——通过学习来把命运改变。正因为如此,在课堂上他/她们往往是最专心的群体,唯恐漏掉老师的任何讲授。他/她们对老师、对学校、对环境不质疑,墨守成规,甚至带有一种虔诚的感恩之心(他/她们懂得生活给予的一点点馈赠)。而对待同龄中的其它群体,他/她们有足够的忍让。

而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的主体性格往往是外向的,个性鲜明的,他/们大胆、头脑开放。他/她们没有承受过生活的压力,普遍比上一个学生群体幼稚一些,更象是青春少年,所以看起来很阳光、有主见、敢于质疑。他/她们获得间接的信息量大,所以课上更活泼,真正活得象个孩子。他/她们不必把学习升格为“改变命运”,所以,学习的压力主要是来自家庭来自于父母。那些纨绔子弟都是来自于这个群体,他/她们有条件去贪恋物质享受,自然要承受精神层面的浅薄与空虚。这应该是大自然的一种平衡法则吧。

当然,还应该提一提介于两者之间的来自于工薪家庭的孩子,他/她们算是一个“幸运”群体,他/她们在学习上的压力是双方面的——既有对自身的要求又有家长的期望。个人的表现,就看两种力量的协调了。当然,抛开群体的性格,个体也是千差万别的。贫寒家庭里有会破罐破摔的败家子,富足家庭里也大有自立自强的好儿女。贫穷与富足,只是一种外在的条件。关键是我们如何来用,早就有人提出“挫折教育”和“再富也要苦孩子”的想法卫生.

通过分析调查,我们可以得到两点认识:第一,家庭极端困难,不能为子女提供正常或必要的学习条件,就会严重影响子女的教育和身心发展。这个规律在我国以前,以及在资本主义 社会确实有普遍存在。第二,超过满足其子女正常学习需求的家庭经济条件在任何幅度 上的增长额,对于子女的学习和教育 而言,就不再产生有益的影响或发生积极的作用;过于优裕的家庭条件,反而容易养成子女养尊处优的品性,成为影响教育效果的不利因素。

三、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对孩子学习的影响

小李, 16岁。她性格活泼、开朗,心直口快,而且是口无遮拦。她成绩一般,本性不坏,但是因为嘴上不饶人,稍微吃一点亏就会破口大骂,脏话、野话一股脑儿蹦出来,班级里面没有几个同学受得了她,因此同学关系很紧张。平时她只和小丽、小平这两个人走得最近,她们是从小到大的玩伴,都是咋咋呼呼、心思不全在学习上的人。她从小就是这个毛病,为此她不知道吃了多少亏,挨了老师、父母的多少批评,和同学闹了不知道多少的矛盾。八年级的时候,她的这一情况有所好转,在老师的教育下知道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也慢慢学会了试着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是,从九年级开始,因为进入了青春期,她的病又开始发作了:一和同学有小矛盾就破口大骂,一受到老师的批评就顶嘴,父母一说教就耍脾气,恨不得要和父母亲吵架,学习成绩也很差……面对孩子的这一种情况,李佳的妈妈一个劲地发愁:该怎么办呢?孩子的成绩不好,孩子也没要学会怎么样做人才。

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在于她父母亲平时在家不注意方式方法,一个指责、大骂,一个袒护、偏帮,没有适当与孩子建立一个比较轻松的沟通环境。作为父母,如何帮助她进行心理疏导,怎样给予她应有的关心和爱护,促使她尽快改掉这些坏习惯,是他们的重要任务。我认为,父母应该帮助她树立信心,明白做人最根本的道理,和同学、老师和睦相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沟通方式,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工作和娱乐的时间,平时对孩子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理解和宽容,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有问题时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为孩子多考虑一下,帮助其改正错误。

其实,很多孩子都很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更希望得到家长的尊重。只有以朋友的角度为孩子设身处地地考虑,才能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那么,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孩子对家长的教育就比较容易接受,也乐于和家长、老师沟通,才会专心在学习上。

很多的家教失败的起因,首当其冲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给孩子造成的压力过大。天下的父母都望子成龙,不管孩子先天的条件如何,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当明星、当科学家、当企业家,很少有当普通人的心理准备。小李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很优秀,尤其是在社交方面特别突出,孩子还很正直,他们认为这是很多孩子都比不上的。因此,从小他们就对孩子的期望很大。但是,小李妈妈的脾气比较急躁,一旦孩子发生什么问题,在教育时和她顶嘴,她就会气急败坏,口无遮拦,甚至有“随你怎么办,我不管了。”、“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你不要今后自己倒霉”等等。从而导致孩子在情绪上和她的冲突更大。而且接下来的一个阶段,她的妈妈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对孩子放任自流,认为“树大自然直”、“是什么命、吃多大食”、“家长操那么多心还要学校干嘛”……由于她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平时也为自己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一直得不到改善,学习成绩很差。

爱孩子是母鸡都能作到的事情,然而教育孩子却需要一点学问。现在是网络时代,信息渠道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生活复杂化,家庭经济生活富营养化,教育孩子显得有些难。这客观上要求家长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因此,父母应调整家庭教育观念,争取成功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更是老师所无法替代的。因此,良好的沟通对孩子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四、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学习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一般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中所通常运用的方法和形式,是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父母所采用的教养方式类型大致上可以分为溺爱、否定、民主、过分保护、放任和干涉。这6种类型基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状况。民主型是理想的教育方式,而其他类型都在不同方面存在着问题。

溺爱的教育方式是把孩子摆在高于父母的不恰当的位置上,过多地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包办孩子的一切。父母宁肯自己省一点也要满足孩子,常常因为心疼孩子而迁就他,使得孩子勤劳节俭的作风较差,而且助长了孩子学习不努力的不良习惯。

否定的教育方式是父母经常批评、责怪、打骂孩子,对孩子否定多于肯定,管教过于严厉,使孩子较少接受正面的教育引导,这样不利于孩子的社会道德的养成和努力学习精神的养成,表现出文明素养较差、个人信用较差、勤劳节俭精神较差。

过分保护的教育方式是父母把孩子囿于父母控制之下,经常按照父母的意志为孩子安排学习内容,陪孩子做作业,帮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结果妨碍了孩子性的发展和勤劳节俭道德的养成,同时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惯和不思进取的思想。

放任的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了解较少,甚至对不良行为也不加干涉或过分迁就,孩子缺乏来自父母的道德规范教育,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道德,同时导致孩子学习不努力、勤劳节俭精神较差。

干涉的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对孩子的日常活动包括自由玩耍、看电视、交友等日常活动过多,管教过于严厉,使得孩子经常处于被动状态,缺乏自制能力。因而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表现较差,学习不努力的情况十分突出。

民主的教育方式是父母给孩子自我发展的自由空间,尊重和信任孩子,并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上进,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道德规范。而且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气氛中容易产生发挥自身潜能的动力,在学习上表现出主动性较强,很少有学习不努力的情况。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到的社会化的形成,而不良的方式是导致孩子道德人格缺陷。溺爱、否定、过分保护、放任和干涉都是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行为。建议父母树立教育孩子“以孩子为本”的理念,尊重孩子的权利,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快乐,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

通过分析可知,家庭环境中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家庭教育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学习,那么在家庭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孩子,缩小差距,加强夫妻、亲子沟通,亲子关系与家庭气氛,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代父母们务必要努力去重视与行动的,以求优化家庭环境,为孩子快乐学习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伟宜.不同社会阶层子女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05(4):27.

[2] 刘叶;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影响——西部五省小学生家庭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安爱华;汪玲;史慧静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因素的探讨[期刊论文]1998(02).

[4] 卢智泉;张国毅;侯长余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期刊论文]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al Science  2000(01).

[5] 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6] 候锁生:《幼儿家庭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7] 赵忠心 . 家庭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 印小青 .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 学前教育研究,2004.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