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三一轮复习教学反思和二轮复习计划
2025-09-29 03:03:23 责编:小OO
文档
高三一轮复习教学反思和二轮复习计划

一、一模考试已经结束,应该说成绩和问题同在,下面就一轮数学教学复习做如下反思:

(一)教

1.学案中对题目的筛选不够细致,有些题目较难,综合性太强,不利于一轮复习中对于基础知识的落实。做了无用功。

2.对学情了解得不很到位。平时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主要是从作业及课堂上两个途径,但对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了解的不够细致。

3.目标生补弱做得还不够。主要是课太多,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单独关注这些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或者是考完试后关注他们,但关注程度还不够。

4.试卷讲评落实不够。每次测试后,只是对学生出错的题进行讲解,但是对于学生出错的原因了解得不够彻底,没有去细究。

5.对于学生的规范性训练不够。有时候为了赶进度,讲题时,只是讲方法,没有写出规范的步骤演示,总以为到了高三学生会写步骤了,其实不行。

(二)学

1.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我们发现讲过的题学生还是会出错,解题方法不会迁移运用,学生的思维定势严重制约了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反映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只顾埋头做题,不注重反思,有些同学在做题时,只要结果对了,就不再去研究所用的解题方法和题目所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二是只注重课堂听会了,而不注重课后练习巩固,这往往导致学生眼高手低的结果。

2.学生的学习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但我们发现边缘生与优秀生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是学习方法的差异,在一轮复习中发现,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头,比如说,在课堂上记了就忘记听,听了又忘了记;课下不会整理等等。直接导致其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三)打算 

1.教会学生复习。要求学生根据每一章每一节的课标要求来复习内容。

2.教会学生做书头笔记。要求学生在看书时手中不离笔,随时在课本上圈、点、记。把重点、难点、不懂的或感想随时记录。

3.教会学生感悟。也就是教会学生理解,教会学生思考,让他们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想的习惯。特别是要求考后感悟,写考后反思札记。

4.教会学生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争取发言,争取发表见解。还要认真听他人的发言并指出对与错,从交流中获益。

5.教会学生积累和运用。“积累”包括好的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运用”是指能举一反三,把积累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6.教会学生解题、审题方法。通过解题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审题和解题的能力。

 7.教会学生反思。请每位同学每天都要对所学过的新知识进行思考对比,以掌握知识和未掌握知识以及需要巩固的知识都要记录下来,提出解决的做法。在课堂中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成功之处,用表扬来激励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特制定二轮复习计划如下:

(一)明确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如果说一轮复习指导思想是夯实基础,完善体系,构筑知识网络,重视能力的培养,那么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应为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捕捉热点,分解难点,各个击破,模拟、强化、综合提高。

(二)确定二轮复习的具体措施

1.夯实基础,回归课本。课本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学生智能的生长区,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有相当多的高考试题是课本中基本题目的直接引用或稍加变形而得到的。应特别提醒考生注意教材,重视基础,引导学生对主要公式,法则,定理进行回顾,还要展示例习题的示范性,提炼例习题的蕴含的重要思想与思维方法,通过例习题诱导学生类比,组合,迁移,拓广,延伸,提出新问题进行探索,并求其活用。在梳理知识点上应注意知识系统性,完整性,网络化。另一方面,对于优等生来说,不能重讲基础,不讲综合,要收到基础复习中要注意综合,综合训练时要兼顾基础,视不同章节,阶段有所侧重,才能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2.注重能力培养。考查能力是高考的重点和永恒的主题,能力的培养首先应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思想方法的渗透。反过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有助于能力的提高。其次要改进教法,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如知识复习中,可让学生自己归纳,梳理知识,在解题中,师生共同探索,讨论交流解题方法,经验,鼓励他们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对正确的要予以肯定,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剖析及时纠正,使课堂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对优等生,重在引导他们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法,一题多变的学习,培养他们求同思维,求异思维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与创造性,最后还应强调学生重视审题与解题后的总结与反思,领悟思想方法,即在审题过程中要看到破题的思维过程,在解法探究中要看到解法产生的过程,在错解的剖析中要看到境界提升的过程,在反思中要看到深化知识的过程。

3.强化数学思维的运用。常用的数学思维可分为三类:一是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等。二是逻辑思维方法,如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归纳法等。三是具体操作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它蕴含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中。它是数学的精髓。熟练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方面,教师要做出典范,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运用,渗透。可以就课本、资料、近二年的高考试题为基础选一些题目,进行这方面的专题训练,对所选题目保证有针对性,代表性,层次性和思考性。在“精”不在“多”,要能够突出体现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题目在“立意”“设问”“情境”上要有创新。并进行多次重现,不断强化,才能实现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

4.加强集体研究,努力提高复习课的效益

现行的高考试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素质的测试。以个人的微薄功夫去应付由专家组成的高考命题组,显然是以卵击石。这就要求我们备课组全体同志,团结一致,齐心合力,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扎扎实实地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共同把握复习方向,范围,重点。同一层次的尽量做到统一教学目的,统一课时安排,统一例习题,上好每一节课。在二轮复习中,单靠旧模式训练难以适应考试要求。要力争改变那种学生做试卷,老师对答案的做法,做完一套试卷后,能否给学生留点反思时间,让学生自己改错,分析失分原因,是知识理解、方法选择、计算上的失误,还是推理不严谨、答题不规范所致,从而积累考试经验。教师在此基础上,对错的原因,进行针对性讲评,讲评要重在评,评要学生评,老师评,师生共评相结合。评中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讲评课更具有针对性,从根本上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等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5、在单元过关、查缺补漏时,应重视基本题型的解法总结和强化训练。适度综合,归类整理,对有关重点,难点,弱点、热点内容做专题复习,跨章节联系,由知识点向知识块过渡、向知识体系过渡,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指导意义,提高整体把握中学数学知识和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注意切换方向,由第一轮“复习什么巩固什么”向“解哪类题有哪些方法”过渡。为进一步巩固基础,每周三套左右综合测试题(定时定量),滚动复习,缩短复习间隔,提高重现频率,在滚动中领悟和宏观把握知识体系,把课本“由厚读薄”。在掌握知识点及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先练后讲,讲练结合,对高考各种题型和综合试题强化训练,提高解题观点,进行心理素质、应试策略的指导和调整。讲评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选择题、填空题宜指出“三基”,力求正确、迅速;解答题宜明晰思路,力求清楚、简捷;对文科考生应重视讲解每一道立体几何题(注意作图)和应用问题,以消除畏惧心理,提高学生应考自信心。综合训练阶段心理调整和策略指导优先。模拟训练要从难到易安排,考出旺盛的斗志,考出必胜的信心。指导学生以考学考,提高应试技能 。考试是一门学问,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而且取决于临场的发挥。要让学生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把平时考试当做高考,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诸方面不断调试,逐步适应。要训练学生调整好心态的能力,不能让试题的难度、分量、熟悉程度影响自己的情绪,力争让会做的题不扣分,不会做的题尽量得分。         

附:内容及课时安排建议

   复习专题

课时安排
1

函数与导数

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
基本初等函数2
函数的综合应用2
2数列等差等比数列2
数列的综合应用2
3

三角与向量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斜三角形2
平面向量2
4不等式解不等式与基本不等式2
5直线和圆直线和圆2
6圆锥曲线圆锥曲线的定义、方程与几何性质2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2
7立体几何平行与垂直2
角与距离2
8排列组合

二项式定理概率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2
30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