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怎么饲养好孔雀鱼
2025-09-29 03:01:10 责编:小OO
文档
第一篇:新鱼的兑水 

孔雀鱼的适应力,相对来说应该还是比较强的。其适宜温度在22到26度之间、PH值在7.0到7.6之间,其他的如水的软硬度等,由于基本都是用自来水养鱼的,水质差别不大,基本可以忽略不记的。OK,介绍完基本要求,下面我们就开始进入正题: 

一、缸和水的准备 

缸的准备主要是清洁和消毒。消毒我是采用沸水消毒法,消毒既彻底,还没有化学药物消毒后遗留的的问题,同时还是最环保的方法。要注意的是消毒时先把缸放平稳,一定要平稳,否则容易裂的。然后要先加少量沸水,让玻璃适应温度,以防止玻璃突然高度受热而炸裂。最后再加适量沸水进行消毒。 

养水是将自来水静置3到5天,将水中氯气挥发干净。然后将水加入消毒后的缸中,再加入硝化菌,用水妖精连续充氧24小时,即可初步建立起硝化系统,这样的水就可以放鱼了。 

还有另一种方法,是在上述养好水的缸中,把自己的健康的鱼放入养2到3天,然后捞出。将缸中抽出杂质,换一半水,天天开水妖精8到10小时,再养3到5天水。这样的水我用的效果很满意,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试用试用这个方法的。 

二、接鱼 

接到鱼后,不要急于打开包装箱,回家后暗光处开箱。途中防止动作过大导致的震动或翻滚。因为鱼停食、无光的环境下,再经长途、长时间运输后,体质虚弱、精神紧张,因此要特别小心,防止鱼受惊而导致撞袋或撞缸受伤,或导致因惊恐引发的夹尾等情况。因此一切工作都要温柔小心的操作。 

三、兑水{也称过水,专业名词} 

兑水工作是最最重要的工作,同时还很是烦琐的*作。但想养好鱼,就一定要细心、耐心的去完成,保证鱼能够初步顺利适应我们的饲育环境,为以后正常养育打好基础。而很多新手,都是在这方面犯了错误到导致损伤惨重!兑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水温:缸中的水温稳定在22到26度之间。接到鱼后,不要急着打开包装袋,先要把包装袋用与缸中同水温的水冲洗干净。然后把包装袋放入缸中,约20到30分钟,使袋中的水与缸里的水,温度达到一致。 

2、开袋:打开袋后,先加入相当于袋中水量1/10的缸中水入袋,然后再慢慢的不断把缸中水加入袋中,使鱼逐步适应水质如PH、KH等的变化,整个过程持续30到40分钟左右。当加入缸中的水达到袋中水的量时,即可把鱼温柔捞出放入鱼缸中。此兑水过程,也可以用打吊瓶的输液系统进行的,可以更好的让鱼适应水质的,对于比较珍贵的鱼适用。兑水结束后,要将袋中的原水倒掉,因为鱼在运输过程中排泄的废物、脱落的黏膜等物质,是细菌最喜欢的食物和产床,是鱼致病的重要病源。 

3、鱼入缸后十分恐慌,这时的光线不要过强,更不要惊动它,例如观看时都不能指指点点动作过大的,接鱼之前的准备工作做的一定要充分,鱼入缸后不要总是在鱼缸周围四处乱窜,它烦你呢,呵呵。同时记住当天千万不要喂食! 

4、第一天也不要喂食、不要换水,观察它的状态怎么样。一般来说在第一天鱼的状态会恢复一些,如找食、追逐配偶等。如状态不好的话,可以加入1%浓度的饱和盐水。 

5、第二天:观察如状态不错,鱼四处寻找食物、追逐配偶等表现,就可以少喂一点点活饵,意思一下即可,千万不要喂多!开口饵料以活食最好,如丰年虾等,人工饵料由于消化困难,不建议用。可换1/10的水,冬天换的水要比缸中水温高出1至2度,夏天要低1至2度,这也是一年中换水时温度掌握的方法。 

如果状态不好,不喂,继续观察。 

6、第三天:关键的一天!鱼有问题的话这天就会明显的看出来,观察症状后对症下药即可。 

如果没有问题,状态良好的话,同样喂一餐,比昨天喂量稍多一些,逐步在一周内过度到正常的喂量。换水也是如此。 

7、兑水的规程一定要仔细完成,即使你对你的水质再有把握,也不赞成不经兑水直接把鱼放入缸中,这一点切记,否则受伤总是难免的,我有过惨痛深刻的教训…… 

四、检疫的重要性 

新鱼友最常犯的最严重的错误之一,就是不经检疫直接把新买的鱼与原来的鱼混养!造成鱼病泛滥而大量死亡。因此在新鱼混养前的兑水、检疫工作,就是重中之重!这是每一位鱼友都必须认真完成的工作!家中的新鱼养殖缸、病鱼治疗缸是必备的,鱼具是专缸专用、定期消毒的,饵料是消毒静养、投洗干净的!这些预防措施,都是养好鱼前必须做到的!

第二篇:幼鱼的饲养

当我们兴冲冲的拿到了喜欢的鱼,并顺利的完成兑水工作后,合缸交配繁殖和出生的幼鱼养育就是现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了。幼鱼如何能够顺利养育成型,品质如何能够达到亲鱼一样的品质,可以说是我们鱼友们最最关心和关键的工作了!影响幼鱼健康成长的因素,按兄弟所掌握的经验和理解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温度、饵料、密度、水质和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一、温度 

孔雀鱼的适温在22到26度之间,成鱼一般我是控制在22到24度,幼鱼则是控制在24至26度度左右。有些鱼友鱼友则把幼鱼温度提高到27、8度,认为这样幼鱼才活跃,食量和新陈代谢增加,才能发育的快,此话说的不假,但这种高温的负面影响却被忽视掉了。在这种高温下,幼鱼新陈代谢过快,即使吃的再多,也供不上代谢出去的速度快,尤其是钙质,因此在一段时间后就可能会出现突发畸形等病症,而且即使是在成鱼后也易发生如早衰、母鱼产后塌腰或公鱼突然塌腰、母鱼产出的子代畸形多等负面情况。这些例子在大棚养殖时,在夏天高温期繁育出的鱼是最好的例证,有经验的玩家应该都遇到过的。 

孔雀鱼留做种亲鱼的,基本都是冬天繁育出的鱼,原因也主要是在冬季水温恒定适宜的。 

二、饵料 

对于饵料来说,主要是指饵料的种类、喂食的量和每天喂食的次数,以及随着鱼龄的增长不断增加饵料的品种和喂量的调整。 

刚出生的子鱼,当天是不喂的,因为一是先使其适应环境,二是有卵黄囊还未吸收完,呵呵,孔雀鱼可是卵胎生的哦。从第2天开始,最好是以活丰年虾幼虫开口,其营养丰富并易于吸收,又有促进排便的功效。这个时期使子鱼尽量多吃、吃饱,吃到肚子呈半球型,此时缸中还可保留少许活饵的程度。兄弟总结了一句谚语是“4周内尽量撑,二月内使劲喂,3、4个月吃得饱,5月以后喂的少”。在这段时期内,如果按欧美、倭国等专业玩家的标准,每天应喂6到8次,每次间隔2、3个小时左右,这样的喂法可以供专业玩家去参考。 

如果不孵化丰年虾的话,我们也可以用冷冻的丰年虾幼虫、脱壳丰年虾卵{这两样一般在鱼市都有出售的}、水蚤或专业幼鱼人工开口饵料来喂养,这些饵料比活虾略差,差距主要体现在适口性和营养含量上。比如适口性,鱼都有追逐捕捉食物的本能,因此活饵可以极大的刺激起鱼的食欲,促进鱼去运动捕捉,运动的同时又促使鱼加强了新陈代谢。而在营养上人工饵料与天然活饵更是无法比拟的,而且人工饵料还存在难以消化的弊端。所以在饲喂人工饵料时要十分注意水质,绝对不能留残饵,或者 喂完就要换水。 

在幼鱼2、3周大时,除了喂虾和水蚤幼虫外,我会逐步增加其它饵料,如细小的水蚯蚓{不要喂个大的会噎死幼鱼,可以用网筛出细的喂或把它剪碎、剁碎}、人工饵料等,使幼鱼摄入的营养更充分。饵料种类喂食的顺序是先喂其他饵料,最后喂丰年虾,以使丰年虾在鱼的肠道内停留时间更充分,营养更好的被吸收。

在3周大时,幼鱼正常的发育程度已经可以分出公母性别了,大家可以用这个标准来做参照物,看看你的幼鱼养育的是否达标。我养的幼鱼基本在18天左右公母即可辨别出来了,但此时不用急于把公母鱼分缸饲养,还可以再等等后一起分开的。 

当幼鱼4周大时,如果想使鱼继续发育好、长得大、品系特征突出,就必须将公母分开饲养了。呵呵,因为公鱼这么大就会开始追逐母鱼干“体力活”了,不好好吃食又耗费宝贵的身体能量,自然是瘦小枯干印堂发暗没有神采的,因此分缸饲养是必须的,这也是培育出优质孔雀鱼的关键! 

在1个月内分辨公母鱼:

一看颜色,一般先发色的决大多数是公鱼;

二看臀鳍,就是**后面的那个鳍,公鱼是尖形的,发育成交配器,而母鱼是圆的;

三、如果上面两招还无法区分的话,例如有一些白子品系的鱼确实在1个月内很难区分性别的,那么我们还有一招,就是看胎斑!胎斑是指腹部下边,在臀鳍前边的那一块部位。如果是有些透明的,那就是母鱼,如果跟肚子一个颜色没有透明感觉,那就是公鱼!

1个月到2个半个月大的鱼,我每天喂的次数在4到5次左右,这一阶段,要逐渐增加富含蛋白质的人工饵料的比例,能够极大的促进鱼的快速生长。这个时期的鱼生长速度是最快的,在头一个月的喂养打下良好的基础的情况下,这一个半月就是我们能否养出好鱼的最关键时期! 

2个半月到4个月:此时公鱼体型已经定型,因此喂量可以减少一些了,每天喂3餐即可。同时养殖空间要大一点,因为鱼已经开始放尾了。另外需要提醒鱼友的是:白子的幼鱼由于视力等感知能力比野生色幼鱼低 ,因此白子的幼鱼最好不要同野生色幼鱼混养的。

至于成鱼,在4个月后,每个月都要逐渐减少喂量,如5个月大时每天1至2次,每次8分饱,6个月后的鱼每天喂一次,喂6、7分饱即可,这样做可以有效的延长成鱼的鱼龄,能够避免成鱼过早就衰老的。 

三、水质 、氧气含量和水流大小

1、水质和水位

水质的调节主要是在什么情况下换水、日常换水的次数和换水的量上如何掌握。 

换水可以有效的刺激鱼的新陈代谢加快,食物、氧气和温度再跟上的话,自然而然生长的速度就快了。因此换水次数对子鱼的生长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的,玩家是要充分掌握好的。 

日常在给子鱼换水时,是每天换一次,每次换20%左右。每周换2次换50%,2周后全部换水1次,同时把缸清理干净。在子鱼的第一个月内,我这是这么换水的。 

第2月到第3月,每天一次换20%,一周一次50%,2周左右一次全部换水的。 

第3个月后的鱼,我也是每天换水20%,2周一次换50%,一个月左右一次全部换水的。 在换水时,抽水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离鱼太近,避免吸到鱼造成损伤;加水时,一定不要拿着管子或大桶之类的盛水容器直接望缸中加水,极力避免加水的水流对鱼冲击过大!否则鱼体极易因突然受到刺激而引发鱼病的!正确的加水方法是水流控制要小,紧贴在鱼缸内壁上,缓缓将水加入。冬季加水,水温比原水高1到2度,夏季加水的水温要低1到2度。在日常观察到的鱼状态不好时,即使没有明显的病症,也要抓紧换一半水,随后下盐,然后再继续仔细观察。至于在鱼有病的情况下,如何换水就是在病理篇给大家介绍的了。水位的高低,就是指水压的强度。对于1个月内的仔鱼来说,水位过高对它们的发育是很不利的,因此把水位控制在15到18厘米的高度,从实际养育过程中看,是很理想的。

2、氧气含量和水流控制

养鱼用水中的氧气含量,简单的说就是两方面提供,一是水面与空气接触,而自然融入水中的氧气,这个不在咱们现在探讨的话题里。咱们探讨的是第二个主要融氧方式,就是水妖精提供的空气与水的接触融氧和由此产生的水流。

水妖精学名 称为生化棉过滤器,其主要作用:一是利用生化棉提供硝化细菌的附着床,二是利用水妖精内含的矿物沙提高水的硬度{孔雀鱼喜欢硬水,在器材中会给大家做详细介绍},同时矿物沙也能提供硝化细菌的附着床,三就是通过气泡使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加水的含氧量、产生水流,并吸附、分解水中的垃圾和对鱼有害的杂质。对于水妖精的详细介绍,同样在器材篇里再同大家探讨,这里我们先只讨论“第三个作用增加水的含氧量、产生水流”这一课题。

水妖精通过气泡使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加水的含氧量、并产生水流,其实需要研究的就是水妖精通气量的大小对鱼的影响。在控制水妖精通气量上,我是针对不同的鱼龄,区别控制通气量和水流的大小的。{水流大小的控制,是现在很多鱼友所忽略的}做法如下:

在1个半月龄以内的幼鱼,控制的标准,是全缸的水在水妖精通气量的带动下,大约1个小时过滤1.5至2次左右,{用的是苯方法,计算的方法是观察气泡的大小和速度,多少体积的气泡带动多少体积的水},水流控制的关键是幼鱼水流不要过大,平稳一点为好。1个半月到4个月的公鱼,控制在3至4次/小时,水流强一些,对于这个时期的公鱼背鳍和尾鳍发育,是很有帮助的。4个月以上的鱼,基本控制在2至3次/小时左右。

第三篇:母鱼的生产与护理

经常遇到有鱼友问到:

“为什么生的都是蛋蛋?”{未受孕,公鱼无力;或流产,受外界刺激或药物刺激导致,主要是孕期护理不到位导致}

“为什么生的小鱼都没发育好?”{流产,受外界刺激或药物刺激导致,主要是孕期护理不到位导致}

“为什么生的小鱼都黑黑的瘦瘦的趴在缸底不动?”{早产,外界刺激或药物刺激;或发育不良导致营养不良、主要是孕期护理不到位导致}

“为什么我的母鱼在生产时只把小鱼的一条尾巴挂在泄殖孔外就生不出来了?”{难产,因素很多}

“为什么母鱼生产中间就不继续生产了?”{主要是环境刺激导致,如产中受惊吓等}”

“为什么生出的小鱼有很多是畸形?”{高温,母鱼钙质摄入不足或流失迅速,主要是孕期护理不到位导致;或基因遗传导致}

“为什么生的都是死的?”{死胎,因素很多,主要是孕期护理不到位导致}

“为什么我的母鱼生完后肚子突然瘪了,瘪的似乎连内脏都没有了?“{孕期护理不到位导致,营养不良造成产后瘪肚}

“为什么母鱼生产完后腰突然塌了?{因钙质摄入不足或流失过快过大造成产后塌腰}”

“为什么母鱼产后容易得病?”{产后免疫力、抵抗力低,孕期及产后护理不到位导致}

“为什么产后母鱼突然死了?”{产后免疫力、抵抗力低,孕期及护理不到位导致}

由以上种种问题可见,在母鱼受孕后到生产前的孕期阶段,如果护理工作做不到位,母鱼是极易发生流产、早产、难产、子鱼体质不良、畸形、死胎、母鱼产后瘪肚、塌腰直至体弱感染发病、甚至死亡等恶劣情况的。因此在母鱼孕期的护理工作,可以说是是决定母子平安与否,和是否能拥有健壮子鱼的关键时期,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时期!而母鱼孕期的护理工作,主要涉及在营养、温度和日常护理等方面。

1、饵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次数,以及饵料合理的营养搭配

当母鱼受孕后,基本是在合缸后的第一周开始,食欲和食量就会惊人的增长了。此时我们就需要逐步的、适当的提高投喂量和投喂次数,以及合理的搭配饵料的营养了。

在这个时期,从每天3次左右的投饵,每次控制在5分钟左右吃完的基础上,从第二周起每天增加一次投喂量的,就是从第二周起每天喂4次,一直持续到第三周结束。每次投喂的饵量控制在5分钟左右吃完即可,决不能让鱼缸中有残饵的存留,否则极易导致过量投喂、过量吃食而造成鱼的消化系统障碍,如造成消化不良而导致食欲不振、拉白色粪便、水质浑浊等情况。严重的还会因消化不良而导致免疫力降低,使病菌趁虚而入感染发病。如腹水症据我观察,就同饵料败坏和水质问题有很大的关系的。所以鱼不可以让它吃饱,跟人一样,吃的太饱会胃口不佳、早衰早死的,所以每次吃个8分饱足以,讲究个少喂、多餐最好。同时为了保证子鱼的健康和强壮,所以在这一时期,母鱼饵料营养的合理搭配很重要。将丰年虾、水蚤、水蚯蚓和富含高蛋白质的人工饵料依次搭配来投喂,来确保孕期母鱼和子鱼的营养需求的。如果营养方面做到位,你就会观察到母鱼的肚子迅速膨胀变大、胎斑颜色逐渐变深、胎斑面积逐渐变大的。

2、温度

对于温度,保持在22到26度之间,不赞成温度过高的。因为孕期母鱼自身和胎儿,都对钙质的需要极大。而高温能促使鱼体循环系统加快,导致钙质得不到充分吸收就会被排出体外,因此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导致母鱼产后突然塌腰、出生的子鱼畸形率高等严重负面情况的产生的。

3、日常护理工作

在日常照顾方面,虽然人人都会做,但细致和耐心,却不是人人都有的。如捞鱼尽量要温柔,要轻缓准确的捞取,而不是拿着网在鱼的后面追撵,使鱼受到大的惊吓,因而精神高度紧张造成免疫力低下,而导致病菌入侵;甚至因鱼夺路狂奔而造成擦伤、因撞缸而受伤的情况。再如在转缸时,一定要先轻柔的捞鱼到水舀中再进行,把鱼放入缸中时再轻缓的连水倒入缸中,而不是拿着鱼网在鱼缸上空把鱼空投扔入水中,来个高台跳水 !象这些工作都是我们在日常护理中经常做的,但必须是要加十分小心才能够做好的!养好鱼,就是靠着做好这些烦琐、细致的日常护理工作,才能得到最大的保障的!经常会看到有些鱼友在说:“我的鱼不用困水,没事!就这么粗放饲养,没问题!”其实表面看短时间内好象没有事,但那样做已经严重导致了鱼的虚弱和免疫力、抵抗力的降低,当一有外部病菌侵入时,等待他们的后果,就是一缸缸的死鱼!怎么治疗都没有效果的,因为鱼的生命力,已经被折磨的差不多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得病的孕期母鱼,它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往往在它病的几乎让我们都惨不忍睹的时候,它仍然不死!往往要拖到它生产后才死亡,尽管基本都是早产、流产、甚至是难产……由此可见母亲的伟大,致敬。对于这样的母鱼,一般是采用剖腹产来结束它的痛苦挣扎的,同时也是尽量让她的后代得到最大的保存。剖腹产会在接下去“母鱼的生产护理”中,再给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第三节、生产中的护理 

当母鱼在合缸后的第三周结束后,其腹部已经明显膨胀变大、胎斑面积也明显扩大而且颜色加深了,有些品系还可以观察到子鱼的眼睛已经可以在胎斑的部位看到了。这个时候我就把母鱼单独捞到产缸中待产了。{因为工作忙,为稳妥起见才如此。真正的老鸟确定母鱼何时生产是很准的,一般都在母鱼生产的头一天才放母鱼入产缸的,呵呵}。决大多数时候,我们可以正确的判断母鱼的生产日期的。但偶尔也会有特殊情况,会导致母鱼的生产提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孕期的母鱼流产或早产的严重情况发生。如我们在买鱼回家的途中,买到的孕期母鱼可能因为环境的突然改变而突然生产;如我们在换水后,新水的刺激也会导致突然生产;如下药后的药物刺激,同样能导致提前生产;甚至鱼突然受到强烈惊吓,如突然的响声或强光,以及长途运输途中,都可能导致孕期的母鱼提前生产的。所以对于孕期的母鱼,一定要注意这些意外的发生的。

一、产前的准备

产缸放置在背光安静处,里面多放些水草,一是做子鱼的隐蔽处,二是模拟自然环境,减轻母鱼的受迫感。再把水妖精开的气量稍小一些,同时我们在进行日常护理操作中,还要尽量不要打扰母鱼的。有的鱼友会把公鱼也放进去,这样做我是不赞成的,这样会使母鱼感到子鱼受到威胁,加重紧迫感的。从第四周开始到生产前,母鱼的投饵量要逐渐减少了。临产的母鱼对饵料基本没什么兴趣的。

到大约24、5天的时候,这时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临产的母鱼经常躲避在角落中,偶尔会有上下急游的表现,同时呼吸频率加快,鳃丝变得更鲜艳,如果母鱼的体型变得嘴尖上翘{俗称撅嘴}、背部弓起{俗称拱背}、**再变成方型外突的话,就是马上就生了! 

二、生产时的护理

母鱼的生产时间,基本都是在深夜开始到第二天凌晨结束的。在生产的过程中我们尽量不要去打扰它。如某些鱼友在鱼缸前晃来晃去看母鱼生产,或怕母鱼吃崽,就蹲在一旁,见生下一条就赶紧捞出一条!岂不知你给母鱼造成了多么大的压力啊,极容易导致母鱼因过度紧张而中断生产,甚至难产的!所以当母鱼在生产前,要做好充分的预备接产工作,给小鱼留有足够的隐蔽场所就可以了,你就别在旁边捣乱了,母鱼烦着你呢!另外突然加大的声音,突然变强的光线,都会对孕期中或生产中的母鱼有强烈的刺激,尽量要避免的。

三、生产中的护理{3}难产的处理 

难产是我们在饲育孔雀鱼当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也是最棘手的情况.如经常有鱼友在论坛或群里问,为什么我的母鱼肚子老大了,怎么就不生呢?为什么母鱼在产期里憋的上下急游、甚至撞缸,最后都漂在水面奄奄一息了也不生呢?为什么母鱼在生产中泄殖孔拖着个幼鱼的尾巴,怎么折腾也生不出来呢?下面,我们就在这一章节中,与大家深入交流一下。对于难产的处理,我们首先需要针对不同的难产原因,区别应对的。先就想鱼友问的,“为什么我的母鱼肚子老大了,咋就不生呢?”做个分析啊。母鱼肚子庞大,有很多原因可以形成,例如肥胖、腹水、脂肪肝等,并不一定代表鱼怀孕了,呵呵。

1肥胖

2腹水车轮虫并发 

3内脏肿胀,无传染性

4立鳞+腹水+内脏肿大.连鱼肛都快胀满了

以上这些情况,与母鱼正常怀孕的情况很类似,尤其是由于母鱼肥胖导致的不孕,更是与正常母鱼受孕后的不生很难分辨的。据总结,唯一的区别恐怕就是在胎斑上,肥胖不孕的母鱼,胎斑色淡、不明显的。

难产的处理2

而对于母鱼真正因为难产生不出来的情况,我们可以这样处理:

一、提高水温、换新水刺激,同时加大水流,促进母鱼生产。

二、对于幼鱼卡在母鱼的泄殖孔,只露出尾巴而生不出来的,可以把母鱼用手温柔的固定住,然后用镊子等工具,细致轻微的先把幼鱼望里塞,再轻柔的拉出,千万注意用力的温柔,不要划伤母鱼的产道,致使母鱼产道受伤而发病、不孕甚至死亡!

三、对于母鱼实在生不出来而漂浮在水面奄奄一息,濒临死亡的,或因为怀孕母鱼感染疾病濒临死亡的,如我在前面章节中所说的“得病的孕期母鱼,它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往往在它病的几乎让我们都惨不忍睹的时候,它仍然不死!往往要拖到它生产后才死亡,尽管基本都是早产、流产、甚至是难产……由此可见母亲的伟大,致敬。对于这样的母鱼,一般我是采用剖腹产来结束它的痛苦挣扎的,同时也是尽量让她的后代得到最大的保存。

1准备用物,两个装水浅盘,一个装水瓶子,两个滴管,一支剪去前端,两根大头针,夹子,剪刀

2大腹便便待产,却得腹水立鳞的可怜母鱼.

3在鳃上滴酒精予以麻醉。

4去头,快准狠避免鱼儿痛苦,沿着心脏往后剪开一小口。

5拿夹子往后撕开露出卵巢。

6将卵巢放入浅盘,用滴管冲开开卵巢膜,比较熟的小鱼受到压力会自动破卵膜游出

7大部分的鱼无法自行破除卵膜,需要予以协助,注意手会抖的人视力差的人不要学喔,通常鱼儿在卵中呈现的姿势是像逗号一样头和尾几乎连在一起,但那是有空隙的,一根大头针就是插在那空隙,另一根针则是用来调。

8插在空隙的那根针往外拉小鱼就出来了。

9把小鱼吸进干净的水里就大功告成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