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 ||||
一、本课概述 《植物的根和茎》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教材以“植物制造食物所需要的水和土壤中的养分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呢?”设问引入,目的在于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对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做出肯定的回答。关键在于:1、如何设计实验?学生可能按教材设计的思路,肯定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在此前提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同样也可能怀疑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从而证明根没有吸收水分的作用。2、如何使实验设计周密些?即:怎样控制实验的条件? | ||||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植物器官的特点进行分类。 2、能的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根和茎的作用。 2、能说出如何辨别植物的根和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质疑能力、实验设计能力(通过研讨改进实验的能力),体会交流、合作的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例说明人们对根和茎的利用。 | ||||
三、教学重点 亲历对根的吸收水分的作用及茎的运输水分的作用的科学探究过程。 | ||||
四、教学难点 根的实验设计、改进。 | ||||
五、教学支持 幻灯片、教师准备多种多样的带根的植物、预做的实验、学生分小组自备带根的植物、记录单 | ||||
六、教学过程 | ||||
教学 内容 | 教学 行为 | 教学内容及实施过程 | 学习行为 | 设计思想及点评 |
一、认识植物的根 二、研究根的作用 | 1、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 1、设计实验 2、验证猜想 | (出示带根的植物)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分和养分是怎样讲入植物体内的呢?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真的是依靠植物的根吸收到植物体内的吗? 找出根的共同特征。并进行分类。 分小组设计实验,讨论、记录,证明猜想。内容:1、需要的材料;2、实验步骤和方法;3、选择擅长的方式记录;4、看到什么现象能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把实验设计与大家分享好吗?建议:1认真倾听;2我们得到了什么启发;3我们能提出的建议。说一说你的想法或建议好吗?在小组里修改我们的方案好吗? 出示、介绍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根有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吗? | 观察、猜想、交流 各组代表汇报分类标准。 小组活动,设计实验,并按要求进行讨论、记录。 交流设计方案,认真倾听,通过交流、质疑,修改、完善方案,并认真记录。 | 直接切入研究问题,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发学生进行合理猜想。 总结表述能力的培养。 学生亲历实验设计过程。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提出讨论内容和建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对于培养交流能力、质疑能力、实验设计能力(通过研讨改进实验的能力)是有效的。同时,在交流中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分享,能体会交流与合作的价值。 |
六、教学过程 | ||||
教学 内容 | 教学 行为 | 教学内容及实施过程 | 学习行为 | 设计思想及点评 |
三、研究茎的作用 四、课后作业 | 1、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 2、设计实验。 3、验证猜想 | (出示植物)土壤中的水和养料被根吸收后,又是怎样被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去的呢? 让我们像设计根的吸水作用的实验那样,再设计实验证明对茎的运输作用的猜想。注意讨论的内容,别忘了记录。 怎样设计的?说一说好吗? (出示、介绍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茎有输送水分、养分的作用吗? 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并认真记录。查阅有关植物的根、茎作用的资料,记录在科学手册上。 | 猜想、交流。 小组活动。设计实验,讨论、记录。 交流、倾听、质疑,修改、完善方案,并认真记录。 观察、思考。 课后实验、观察、记录,并查阅相关资料。 | 在初步经历对根的吸水作用的科学探究过程的基础上,对茎的运输水分的作用的探究让学生再次亲历了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强化了他们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尝试指导少一些,放手多一些。 将实验和观察等活动放在课外进行,实验设计活动方能充分展开。 |
六、教学过程 | ||||
教学 内容 | 教学 行为 | 教学内容及实施过程 | 学 习 行 为 | 设计思想及点评 |
教学反思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节课我在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问学生:谁能分清根和茎?你能说出几种啊?为更好地理解植物的根和茎做了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