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人:吕梨学
复习目标:三次科技是以往各省中考的重要考点,三次科技的时间、代表国家、主要成果、特征及其影响都是中考内容,从题型看,出现过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及列表题。
复习重点:三次科技的重大发明。
复习难点; 三次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一、复习提纲(学生分组自主合作完成)
名称
类别 | 第一次工业 | 第二次工业 | 第三次科技 |
开始时间 | |||
主要标志 | |||
主要国家 | |||
主要发明及发明者 | |||
把人类带入的时代 | |||
引领人物 |
1、九年级81班组织一次活动,主题是《科技与中国》。请你参加。
步骤一:失去的辉煌---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英国大文豪、哲学家培根曾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教派或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三大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更大。”请问这三大发明是什么?
步骤二:走进三次科技
(2)请你列举第一次工业中交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3)第二次工业走在时代前列的是哪两个国家?
(4)第三次科技加强了世界经济的什么趋势?
步骤三:回顾三次科技与中国的关系
(5)19世纪的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英国用他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签订了《南京条约》。请问,《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6)第二次工业以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0世纪初,《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问该条约中什么内容最能体现清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在第三次科技的影响下,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请举出一例。
2、科技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三、随堂训练:
参照《优化设计》P121--122
教学反思
本节课型为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对三次科技的相关知识既有一些印象基础,但又有遗忘,在教学设计上先完成三次科技线索及发展简表,再现和巩固已有的相关认知知识,掌握三次科技的基础知识,建构知识体系,为后面的分析打基础。对三次科技的影响采用分析归纳法,得出启示,以史为鉴;课堂中注意穿插复习方法的指导,及学业水平测试信息的传递。
本节课以导学案进行教学,学生自主完成三次科技简表,再以抢答的方式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真题强化巩固知识点,然后合作探究设计一道有关三次科技的练习题,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本课是世界近现代史部分重要的复习课,课堂设计重点突出实用性,增强学业水平测试信息传递的作用。利用导学案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效果较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但由于课程设置1课时,所涉习题大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题目,故略显时间紧张。
通过学习新课标回顾这一课又有新的感悟和体会,反思自己在一些环节准备上有欠火候,课堂应变能力有待提高。尤其认识到设计课时如果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单凭主观设想,那绝对不会设计出真正对学生适用的课。本节课在教学评价上是一大缺陷,学生进行了分组,并进行了必答和抢答,但在最终评价却草草收尾,可谓是美中不足。今后我会进一步加强自身业务修养,完善教学。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