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海南珍贵乡土树种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及评价项目树种识别
2025-09-29 03:02:11 责编:小OO
文档
珍贵乡土树种种苗选育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子课题——

海南珍贵乡土树种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及评价

一、重点调查、收集及保存的21种树种名录

序号科名中文名学名(拉丁名)
1樟科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
2瑞香科

土沉香(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3龙脑香科无翼坡垒Hopea exalata
4龙脑香科坡垒Hopea hainanensis
5龙脑香科青梅(青皮)

Vatica mangachspio
6梧桐科蝴蝶树Heritiera parvifolia
7蝶形花科海南红豆Ormosia pinmela
8苏木科

油楠Sindora glabra
9金缕梅科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10山榄科海南紫荆木(子京)Madhuca hainanensis
11马鞭草科海南石梓(苦梓)Gmelina hainanensis
12木兰科醉香含笑(火力楠)

Michelia macclurei Dandy
13罗汉松科竹柏Podocarpus fleuryi
14天料木科母生(红花天料木)Homalium hainanense
15桑科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
16桑科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
17大戟科秋枫Bischofia javanica
18紫葳科海南菜豆树Radermachera hainanensisMerr
19松科海南油杉Keteleeria hainanensis
20苏木科酸豆Tamarindus indica
21使君子科海南榄仁Terminalia hainanensisExell

二、拟调查、收集21种乡土树种主要识别特征

1、油丹,樟科,油丹属。

乔木,高达25米,胸径达30厘米,除幼嫩部分外全体无毛。枝及幼枝圆柱形,最小枝条直径2毫米,灰白色,有少数近圆形的叶痕,幼枝基部有多数密集的鳞片痕。顶芽小,有灰色或锈色绢毛。叶多数聚集于枝顶,长椭圆形,长6-10(16)厘米,宽1.5-3.2 (4-2)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急尖,革质,上面光亮,有蜂巢状浅窝穴,下面带绿白色,晦暗,边缘反卷,中脉在上面下陷下面明显凸起,侧脉12-17对,纤细,两面略明显,末端弧状网结,叶柄粗壮,长1-1.5厘米,腹凹背凸。圆锥花序生于枝条上部叶腋内,长3.5-8(10-12)厘米,无毛,干时黑色,少分枝;总梗伸长,与花梗近肉质;花梗纤细,长3-8毫米,果时增粗。花被裂片稍肉质,长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微急尖,外面无毛,内面被白色绢毛。能育雄蕊长约2.5毫米,被疏柔毛,花药椭圆状四方形,钝头,与花丝等长,第一、二轮雄蕊花药药室内向,第三轮雄蕊花药上2药室侧向下2药室外向,其花丝基部有一对具柄腺体。退化雄蕊明显,箭头形,具柄。子房卵珠形,花柱纤细,柱头不明显。果球形或卵形,鲜时绿色,干时黑色,直径1.5-2.5厘米;果梗鲜时肉质,干后黑色,长1.2-2厘米,有皱纹。花期7月,果期10月至翌年2月。种子在11月下旬成熟,果实由绿色变成蓝黑色时就可采摘。

产广东海南。生于林谷或密林中,海拔1400-1700米。越南北部也有。

本种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均匀,材质稍硬而重,具韧性,加工容易,干燥后不开裂,亦不变形,含油或粘液很丰富,色泽油润,极能耐腐,有香气,干燥后则香味稍减,纵切面具光泽,颇美观,故其木材适用面很广,特别适用于耐腐而韧的用途,如作水工、造船、桥梁、枕木、桩木等,用作矿柱、车辆、建筑、家具、农具以及其他细工用材亦佳。

2、土沉香(白木香),瑞香科,沉香属。

乔木,高5-15米,树皮暗灰色,几平滑,纤维坚韧;小枝圆柱形,具绉纹,幼时被疏柔毛,后逐渐脱落,无毛或近无毛。叶革质,圆形、椭圆形至长圆形,有时近倒卵形,长5-9厘米,宽2.8-6厘米,先端锐尖或急尖而具短尖头,基部宽楔形,上面暗绿色或紫绿色,光亮,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每边15-20,在下面更明显,小脉纤细,行,不明显,边缘有时被稀疏的柔毛;叶柄长约5-7毫米,被毛。花芳香,黄绿色,多朵,组成伞形花序;花梗长5-6毫米,密被黄灰色短柔毛;萼筒浅钟状,长5-6毫米,两面均密被短柔毛,5裂,裂片卵形,长4-5毫米,先端圆钝或急尖,两面被短柔毛;花瓣10,鳞片状,着生于花萼筒喉部,密被毛;雄蕊10,排成1轮,花丝长约1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4毫米;子房卵形,密被灰白色毛,2室,每室1胚珠,花柱极短或无,柱头头状。蒴果果梗短,卵球形,幼时绿色,长2-3厘米,直径约2厘米,顶端具短尖头,基部渐狭,密被黄色短柔毛,2瓣裂,2室,每室具有1种子,种子褐色,卵球形,长约1厘米,宽约5.5毫米,疏被柔毛,基部具有附属体,附属体长约1.5厘米,上端宽扁,宽约4毫米,下端成柄状。3-5月开花,果实9-10月成熟。

产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喜生于低海拔的山地、丘陵以及路边阳处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老茎受伤后所积得的树脂,俗称沉香,可作香料原料,并为治胃病特效药;树皮纤维柔韧,色白而细致可做高级纸原料及人造棉;木质部可提取芳香油,花可制浸膏。

3、无翼坡垒,龙脑香科,坡垒属。

常绿乔木,高可达15m,胸径50cm。树皮青灰褐色,具明显环纹,内皮黄白色至黄褐色;小枝略呈“之”形,幼时密被灰黄色绒毛。叶互生,革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7.5(-17)厘米,宽1.5-3.5(-7.8)厘米,基部略圆,通常偏斜,稀微心形,基出脉5-6条,小脉结成网状;叶柄长6-8毫米,幼时密被灰黄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长6-11厘米;萼片5,覆瓦状排列;花瓣5,粉红色,长约5毫米,顶部一侧凹缺;雄蕊15,排成2轮,药隔伸出成长约1.3毫米的丝状附属物;子房上位,卵圆形,3室,每室有2个胚珠。坚果卵圆形,长约13毫米,宿萼不扩大成翅。花期3月,果期5-6月。无翼坡垒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种,为海南特产的稀有树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4、坡垒(海南柯比木),龙脑香科,坡垒属。

乔木,具白色芳香树脂,高约20米;树皮灰白色或褐色,具白色皮孔。叶近革质,长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8-14厘米,宽5-8厘米,先端微钝或渐尖,基部圆形,侧脉9-12对,下面明显突起;叶柄粗壮,长约2厘米,均无毛或具粉状鳞粃。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长3-10厘米,密被短的星状毛或灰色绒毛。花偏生于花序分枝的-侧,每朵花具早落的小苞片1枚;花萼裂片5枚,覆瓦状排列,长约2.5毫米,顶端圆形,外面2枚全部被毛;花瓣5枚,旋转排列,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约6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具不规则的齿缺,基部略收缩偏斜;雄蕊15枚,两轮排列,外轮的花丝呈阔卵形,内轮的花丝呈线形,花药卵圆形,药隔附属体丝状,长约1毫米;子房长圆形,基部具长丝毛,花柱锥状,柱头明显,具花柱基。果实卵圆形,具尖头,被腊质;增大的2枚花萼裂片为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5-7厘米,宽2.5厘米,具纵脉9-11条,被疏星状毛。花期7-9月,果期次年3-4月。属国家I级保护植物。

产海南。生于海拔X00米左右的密林中。越南北部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海南。

坡垒是我国珍贵用材树种之一,为有名的高强度用材,经久耐用,最适宜做渔轮的外龙骨,内龙筋,轴套及尾轴筒,首尾柱;亦作码头桩材、桥梁和其它建筑用材等。

5、青皮,龙脑香科,青梅属.

乔木,具白色芳香树脂,高约20米。小枝被星状绒毛。叶革质,全缘,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5-13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侧脉7-12对,两面均突起,网脉明显,无毛或被疏毛;叶柄长7-15毫米,密被灰黄色短绒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4-8厘米,纤细,被银灰色的星状毛或鳞片状毛。花萼裂片5枚,镊合状排列,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不等大,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两面密被星状毛或鳞片状毛;花瓣5枚,白色,有时为淡黄色或淡红色,芳香,长圆形或线状匙形,长约1厘米,宽约4毫米,外面密被毛,内面无毛;雄蕊15枚,花丝短,不等长,花药长圆形,药隔附属体短而钝;子房球形,密被短绒毛,花柱短,柱头头状,3裂。果实球形;增大的花萼裂片其中2枚较长,长3-4厘米,宽1-1.5厘米,先端圆形,具纵脉5条。花期5-7月,果期8-9月。

产海南。生于丘陵、坡地林中,海拔700米以下。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菲律宾。

木材心材比较大,耐腐、耐湿,用途近似坡垒,为优良的渔轮材之一;纺织方面可以做木梭;工业方面可以制尺、三角架、托以及其它美术工艺品等。

6、蝴蝶树,梧桐科,银叶树属。

常绿乔木;高达3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密被鳞秕。叶椭圆状披针形,长6-8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短尖或近圆形,上面无毛,下面密被银白色或褐色鳞秕,侧脉约6对;叶柄长1-1.5厘米。圆锥花序腋生,密被锈色星状短柔毛;花小,白色,萼长约4毫米,5-6裂,两面均有星状短柔毛,裂片矩圆状卵形,长1.5-2毫米;雄花的雌雄蕊柄长约1毫米,花盘厚,直径约0.8毫米,围绕在雌雄蕊柄的基部,花药8-10个,排成1环,有不发育的雌蕊;雌花的子房长约2毫米,被毛,不育花药位于子房基部。果有长翅,长4-6厘米,含种子的部分仅长1-2厘米,翅鱼尾状,顶端钝,宽约2厘米,密被鳞秕,果皮革质;种子椭圆形。4--6月开花,8--10月果熟。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产广东海南岛,为海南岛特产。生于保亭、崖县、乐东等县,为五指.山一带山地热带雨林的主要树种,常为最上层树种,有明显的板状干基。木材暗红色,质硬,为优良的造船材。

7、海南红豆,蝶形花科,红豆树属。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3-18米,稀达25米,胸径30厘米;树皮灰色或灰黑色;木质部有粘液。幼枝被淡褐色短柔毛,渐变无毛。奇数羽状复叶,长16-22.5厘米;叶柄长2-3.5(6.5)厘米,叶轴长2.5-9厘米,叶轴在最上部一对小叶处延长0.2-2.6厘米生顶小叶;小叶3(-4)对,薄革质,披针形,长12-15厘米,宽约4 (-5)厘米,先端钝或渐尖,两面均无毛,侧脉5-7对;小叶柄长3-6毫米,有凹槽及短柔毛或近无毛。圆锥花序顶生,长20-30厘米;花长1.5-2厘米;花萼钟状,比花梗长,被柔毛,萼齿阔三角形;花冠粉红色而带黄白色,各瓣均具柄,旗瓣长13毫米,瓣片基部有角质耳状体2枚,翼瓣倒卵圆形,龙骨瓣基部耳形;子房密被褐色短柔毛,内有胚珠4粒,花柱无毛而弯曲。荚果长3-7厘米,宽约2厘米,有种子1-4粒,如具单粒种子时,其基部有明显的果颈,呈镰状,如具数粒种子时,则肿胀而微弯曲,种子间缢缩,果瓣厚木质,成熟时橙红色,干时褐色,有淡色斑点,光滑无毛;种子椭圆形,长15-20毫米,种皮红色,种脐长不足1毫米,位于短轴一端。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产广东(西南部)、海南、广西(南部)。生于中海拔及低海拔的山谷、山坡、路旁森林中。模式标本采自海南。越南、泰国也有分布。

木材纹理通直,心材淡红棕色,边材淡黄棕色,材质稍软,易加工,不耐腐,可作一般家具、建筑用材。为海南五类用材。树冠浓绿美观,近年用作行道树,甚受欢迎。

8、油楠,苏木科,油楠属。

乔木,高8-20米,直径30-60厘米。叶长10-20厘米,有小叶2-4对;小叶对生,革质,椭圆状长圆形,很少卵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顶端钝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圆稍不等边,侧脉纤细,多条,不明显,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约5毫米。圆锥花序生于小枝顶端之叶腋,长15-20厘米,密被黄色柔毛;苞片卵形,叶状,长5-7毫米;花梗长2-4毫米,中部以上有线状披针形小苞片1-2枚,长5-6毫米,苞片、花梗及小苞片均密被黄色柔毛;萼片4,两面均被黄色柔毛,2型,最上面的1枚阔卵形,长约5.5毫米,宽5毫米,背隆起,有软刺21-23枚,其他3枚椭圆状披针形,有软刺6-10枚;花瓣1枚,被包于最上面萼片内,长椭圆状圆形,长约5毫米,宽2-6毫米,基部近截平,有不明显的瓣柄,顶端圆钝,外面密被柔毛,边缘具睫毛,内面无毛;能育雄蕊9枚,雄蕊管长约2毫米,两面被紧贴、褐色的粗伏毛,内面较密,花药几乎等大,长2-3毫米,顶端凹头,有时有小凸尖;子房长约3毫米,密被锈色粗伏毛,有胚珠4-5颗,柄长约0.8毫米,花柱丝状,旋卷,无毛。荚果圆形或椭圆形,长5-8厘米,宽约5厘米,外面有散生硬直的刺,受伤时伤口常有胶汁流出;种子1颗,扁圆形,黑色,直径约1.8厘米。花期4-5月;果期6-8月。

分布于海南。生于中海拔山地的混交林内。模式标本采自白沙县。

木材性质优良,可供建筑、车辆及家具用材;树脂用于照明。

9、半枫荷,金缕梅科,中国特有种,具有枫香属Liguidambar和蕈树属Altingia两属间的综合性状,疑杂交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半枫荷分布星散,植株稀少,除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严禁砍伐外,产区各植物园、树木园应引种保存,各林场可营造人工林。

常绿乔木,高约17米,胸径达60厘米,树皮灰色,稍粗糙;芽体长卵形,略有短柔毛;当年枝干后暗褐色,无毛;老枝灰色,有皮孔。叶簇生于枝顶,革质,异型,不的叶片卵状椭圆形,长8-13厘米,宽3.5-6厘米;先端渐尖,尾1-1.5厘米;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稍不等侧;上面深绿色,发亮,下面浅绿色,无毛;或为掌状3裂,裂片长3-5厘米,两侧裂片卵状三角形,长2-2.5厘米,斜行向上,有时为单侧叉状;边缘有具腺锯齿;掌状脉3条,两侧的较纤细,在不的叶上常离基5-8毫米,的主脉还有侧脉4-5对,与网状小脉在上面很明显,在下面突起;叶柄长3-4厘米,较粗壮,上部有槽,无毛。雄花的短穗状花序常数个排成总状,长6厘米,花被全缺,雄蕊多数,花丝极短,花药先端凹入,长1.2毫米。雌花的头状花序单生,萼齿针形,长2-5毫米,有短柔毛,花柱长6-8毫米,先端卷曲,有柔毛,花序柄长4.5厘米,无毛。头状果序直径2.5厘米,有蒴果22-28个,宿存萼齿比花柱短。花期2-3月,果期8-9月。

分布于江西南部、广西北部、贵州南部,广东(海南岛在内)。

根供药用,治风湿跌打,瘀积肿痛,产后风瘫等。

10、海南子京(海南紫荆木),山榄科,紫荆木属。 

乔木,高9-30米;树皮暗灰褐色,内皮褐色,分泌多量浅黄白色粘性汁液;幼嫩部分几乎全部被锈红色、发亮的柔毛。托叶钻形,长3毫米,宽1毫米,被柔毛,早落。叶聚生于小枝顶端,革质,长圆状倒卵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6-12厘米,宽2.5-4厘米,顶端圆而常微缺,中部以下渐狭,下延,上面有光泽,无毛,下面幼时被锈红色、紧贴的短绢毛,后变无毛,中脉在上面略凸起,下面凸起,侧脉极纤细,20-30对,密集,明显,成60度角上升,上面微凹,下面微凸,网脉不明显;叶柄长1.5-3厘米,上面具沟或平坦,被灰色绒毛。花1-3朵腋生,下垂;花梗长2-3厘米,密被锈红色绢毛;花萼外轮2裂片较大,内轮的较小,长椭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1.5-8(12)毫米,宽5.5-6.5毫米,先端钝,两面密被锈色毡毛;花冠白色,长1-1.2厘米,无毛,冠管长约4毫米,裂片8-10,卵状长圆形,长约8毫米,上部短尖;能育雄蕊28-30枚,3轮排列,花丝丝状,长约1.5毫米,花药长卵形,长约3.5毫米;子房卵球形,被锈色绢毛,6-8室,长约2毫米,花柱长约12毫米,中部以下被绢毛。果绿黄色,卵球形至近球形,长2.5-3厘米,宽2-2.8厘米,被短柔毛,先端具花柱的残余;果柄粗壮,长3-4.5厘米;种子1-5,长圆状椭圆形,两侧压扁,长达2-2.5厘米,宽0.8-1.2厘米,种子褐色,光亮,疤痕椭圆形,无胚乳。花期8-9月,果期次年2-4月。

特产海南;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地常绿林中最普遍。

木材暗红褐色,结构致密,材质坚韧,耐腐,作造船、车轴、桥梁等用材;种子含油量达55%,供食用和制皂;树皮含鞣质,可制栲胶。

11、海南石梓(苦梓),马鞭草科,石梓属。

乔木,高约15米,胸径可达50厘米,树干直,树皮灰褐色,呈片状脱落;幼枝被黄色绒毛,老枝无毛,枝条有明显的叶痕和皮孔;芽被淡棕色绒毛。叶对生,厚纸质,卵形或宽卵形,长5-16厘米,宽4-8厘米,全缘,稀具1-2粗齿,顶端渐尖或短急尖,基部宽楔形至截形,表面亮绿色,无毛,背面粉绿色,被微绒毛,基生脉三出,侧脉3-4对,在背面隆起;叶柄长2-4-(5.5)厘米,有毛。聚伞花序排成顶生圆锥花序,总花梗长6-8厘米,被黄色绒毛;苞片叶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近无柄,两面被灰色绒毛和盘状腺点,花萼钟状,长1.5-1.8厘米,呈二唇形,外面被毛及腺点,顶端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顶端钝圆或渐尖;花冠漏斗状,黄色或淡紫红色,长3.5-4.5厘米,两面均有灰白色腺点,呈二唇形,下唇3裂,中裂片较长,上唇2裂;二强雄蕊,长雄蕊和花柱稍伸出花冠管外,花丝扁,疏生腺点,花药背面疏生腺点;子房上部具毛,下部无毛。核果倒卵形,顶端截平,肉质,长2-2.2厘米,着生于宿存花萼内。花期5-6月,果期6-9月。

产江西南部、广东、广西等地。生于海拔250-500米的山坡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广东海南岛。

12、火力楠(醉香含笑),木兰科,含笑属。

乔木,高达30米,胸径1米左右;树皮灰白色,光滑不开裂;芽、嫩枝、叶柄、托叶及花梗均被紧贴而有光泽的红褐色短绒毛。叶革质,倒卵形、椭圆状倒卵形,菱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7-14厘米,宽5-7厘米,先端短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上面初被短柔毛,后脱落无毛,下面被灰色毛杂有褐色平伏短绒毛,侧脉每边10-15条,纤细,在叶面不明显,网脉细,蜂窝状;叶柄长2.5-4厘米,上面具狭纵沟,无托叶痕。花蕾内有时包裹不同节上2-3小花蕾,形成2-3朵的聚伞花序,花梗直径3-4毫米,长1-1.3厘米,具2-3苞片脱落痕,花被片白色,通常9片,匙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3-5厘米,内面的较狭小;雄蕊长1-2厘米,花药长0.8-1.4厘米,药隔伸出成1毫米的短尖头,花丝红色,长约1毫米;雌蕊群长1.4-2厘米,雌蕊群柄长1-2厘米,密被褐色短绒毛;心皮卵圆形或狭卵圆形、长4-5毫米。聚合果长3-7厘米;蓇葖长圆体形、倒卵状长圆体形或倒卵圆形,长1-3厘米,宽约1.5厘米,顶端圆,基部宽阔着生于果托上,疏生白色皮孔;沿腹背二瓣开裂;种子1-3颗,扁卵圆形,长8-10毫米,宽6-8毫米。花期3-4月,果期9-11月。

产于广东东南部(雷州半岛)、北部、中南部,海南、广西北部。湖南南部已引种栽培。生于海拔500-1 000米的密林中。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广东广州。

木材易加工,切面光滑,美观耐用,是供建筑、家具的优质用材。花芳香、可提取香精油。树冠宽广、伞状,整齐壮观,是美丽的庭园和行道树种。

13、竹柏,罗汉松科,罗汉松属。

乔木,高达20米,胸径50厘米;树皮近于平滑,红褐色或暗紫红色,成小块薄片脱落;枝条开展或伸展,树冠广圆锥形。叶对生,革质,长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有多数并列的细脉,无中脉,长3.5-9厘米,宽1.5-2.5厘米,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上部渐窄,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向下窄成柄状。雄球花穗状圆柱形,单生叶腋,常呈分枝状,长1.8-2.5厘米,总梗粗短,基部有少数三角状苞片;雌球花单生叶腋,稀成对腋生,基部有数枚苞片,花后苞片不肥大成肉质种托。种子圆球形,径1.2-1.5厘米,成熟时假种皮暗紫色,有白粉,梗长7-13毫米,其上有苞片脱落的痕迹; 骨质外种皮黄褐色,顶端圆,基部尖,其上密被细小的凹点,内种皮膜质。花期3-4月,种子10月成熟。

产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其垂直分布自海岸以上丘陵地区,上达海拔1600米之高山地带,往往与常绿阔叶树组成森林。也分布于日本(模式标本产地)。

边材淡黄白色,心材色暗,纹理直,结构细,硬度适中,比重0.47-0.53,易加工,耐久用。为优良的建筑、造船、家具、器具及工艺用材。种仁油供食用及工业用油。

14、母生(红花天料木),大风子科,天料木属。

乔木,高8-15米,稀2米或25米;树皮灰色,不裂;小枝圆柱形,无毛,有槽纹。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稀倒卵状长圆形,长6-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全缘或有极疏不明显钝齿,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平坦,下面突起,侧脉8-10对,在近边缘处网结;叶柄长0.5-1厘米,无毛。花外面淡红色,内面白色,多数,3-4朵簇生而排成总状,总状花序长5-15厘米,花序梗密被短柔毛;花被极短,长1.2-2毫米,密被短柔毛,中部具节;花直径约2.5毫米,结果时增大,约4毫米;萼筒陀螺状,长约1毫米,被短柔毛;萼片线状长圆形,长约1.5毫米,宽约0.3毫米,结果时增大,先端急尖,两面被短柔毛,边缘具短睫毛;花瓣宽匙形,长约1.5毫米,果时略增大,先端钝,两面均被短柔毛,边缘有睫毛;雄蕊5-6,花丝无毛,长于花瓣,花药圆形,直径0.35毫米;花盘腺体近陀螺状,顶端平,微被短柔毛;子房被短柔毛,花柱(4-)5-6,长约2毫米,略高出雄蕊;侧膜胎座5-6,每个有胚珠3-5颗。蒴果倒圆锥形,长约4毫米,直径约1.5毫米。花期6月至第二年2月,果期10-12月。

产海南(保亭、崖县、定安、乐东、澄迈、东方)。生于海拔400-1200米的山谷密林中。云南、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区有栽培。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保亭。

木材优良,为海南著名木材,结构细密,纹理清晰,供建筑及桥梁和家具的重要用材。

15、见血封喉,桑科,见血封喉属。

乔木,高25-40米,胸径30-40厘米,大树偶见有板根;树皮灰色,略粗糙;小枝幼时被棕色柔毛,干后有绉纹。叶椭圆形至倒卵形,幼时被浓密的长粗毛,达缘具锯齿,成长之叶长椭圆形,长7-19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浅心形,两侧不对称,表面深绿色,疏生长粗毛,背面浅绿色,密被长粗毛,沿中脉更密,干后变为茶褐色,侧脉10-13对;叶柄短,长约5-8毫米,被长粗毛;托叶披针形,早落。雄花序托盘状,宽约1.5厘米,围以舟状三角形的苞片,苞片顶部内卷,外面被毛;雄花花被裂片4,稀为3,雄蕊与裂片同数而对生,花药椭圆形,散生紫色斑点,花丝极短;雌花单生,藏于梨形花托内,为多数苞片包围,无花被,子房1室,胚珠自室顶悬垂,花柱2裂,柱头钻形,被毛。核果梨形,具宿存苞片,成熟的核果,直径2厘米,鲜红至紫红色;种子无胚乳,外种皮坚硬,子叶肉质,胚根小。花期3-4月,果期5-6月。

产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广西、云南南部。多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雨林中。斯里兰卡、印度(包括安达曼群岛)、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苏拉威西)也有。变种分布于大洋洲和非洲。

本种树液有剧毒,人畜中毒则死亡,树液尚可以制毒箭猎兽用;茎皮纤维可作绳索。

16、白桂木(胭脂木),桑科,桂木属。

大乔木,高10-25米,胸径40厘米;树皮深紫色,片状剥落;幼枝被白色紧贴柔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倒卵形,长8-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至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幼树之叶常为羽状浅裂,表面深绿色,仅中脉被微柔毛,背面绿色或绿白色,被粉末状柔毛,侧脉每边6-7条,弯拱向上,在表面平,在背面明显突起,网脉很明显,干时背面灰白色;叶柄长1.5-2厘米,被毛;托叶线形,早落。花序单生叶腋。雄花序椭圆形至倒卵圆形,长1.5-2厘米,直径1-1.5厘米;总柄长2-4.5厘米,被短柔毛;雄花花被4裂,裂片匙形,与盾形苞片紧贴,密被微柔毛,雄蕊1枚,花药椭圆形。聚花果近球形,直径3-4厘米,浅黄色至橙黄色,表面被褐色柔毛,微具乳头状凸起;果柄长3-5厘米,被短柔毛。花期4—5月,果熟期7—8月。

产广东及沿海岛屿、海南、福建、江西(崇义、会昌、大余)、湖南、云南东南部(屏边、麻栗坡、广南)。生于低海拔160-1630米,常绿阔叶林中。

乳汁可以提取硬性胶,木材可作家具。

17、秋枫,大戟科,秋枫属(重阳木属)。

常绿或半常绿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2.3米;树干通直,但分枝低,主干较短;树皮灰褐色至棕褐色,厚约1厘米,滑,老树皮粗糙,内皮纤维质,稍脆;砍伤树皮后流出汁液红色,干凝后变瘀血状;木材鲜时有酸味,干后无味,表面槽棱突起;小枝无毛。三出复叶,稀5小叶,总叶柄长8-20厘米;小叶片纸质,卵形、椭圆形、倒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7-15厘米,宽4-8厘米,顶端急尖或短尾状渐尖,基部宽楔形至钝,边缘有浅锯齿,每1厘米长有2-3个,幼时仅叶脉上被疏短柔毛,老渐无毛;顶生小叶柄长2-5厘米,侧生小叶柄长5-20毫米;托叶膜质,披针形,长约8毫米,早落。花小,雌雄异株,多朵组成腋生的圆锥花序;雄花序长8-13厘米,被微柔毛至无毛;雌花序长15-27厘米,下垂;雄花:直径达2.5毫米;萼片膜质,半圆形,内面凹成勺状,外面被疏微柔毛;花丝短;退化雌蕊小,盾状,被短柔毛;雌花:萼片长圆状卵形,内面凹成勺状,外面被疏微柔毛,边缘膜质;子房光滑无毛,3-4室,花柱3-4,线形,顶端不。果实浆果状,圆球气形或近圆球形,直径6-13毫米,淡褐色;种子长圆形,长约5毫米。花期4-5月,果期8-10月。

产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常生于海拔800米以下山地潮湿沟谷林中或平原栽培,尤以河边堤岸或行道树为多。幼树稍耐荫,喜水湿,为热带和亚热带常绿季雨林中的主要树种。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砂质壤土生长特别良好。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寨埔、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澳大利亚和波利尼西亚等。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爪哇。

散孔材,导管管孔较大,直径115-250微米,管孔每平方毫米平均11-12个。木材红褐色,心材与边材区别不甚明显,结构细,质重、坚韧耐用、耐腐、耐水湿,气干比重0.69,可供建筑、桥梁、车辆、造船、矿柱、枕木等用。果肉可酿酒。种子含油量30-54%,供食用,也可作润滑油。树皮可提取红色染料。叶可作绿肥,也可治无名肿毒。根有祛风消肿作用,主治风湿骨痛、痢疾等。

18、海南菜豆树,紫葳科,菜豆树属。

乔木,高6-13(-20)米,除花冠筒内面被柔毛外,全株无毛;小枝和老枝灰色,无毛,有皱纹。叶为1至2回羽状复叶,有时仅有小叶5片;小叶纸质,长圆状卵形或卵形,长4-10厘米,宽2.5-4.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两面无毛,有时上面有极多数细小的斑点,侧脉每边5-6条,纤细,支脉稀疏,呈网状。花序腋生或侧生,少花,为总状花序或少分枝的圆锥花序,比叶短。花萼淡红色,筒状,不整齐,长约1.8厘米,3-5浅裂。花冠淡黄色,钟状,长3.5-5厘米,直径约15毫米,最细部分直径达5毫米,内面被柔毛,裂片阔肾状三角形,宽10毫米。蒴果长达40厘米,粗约5毫米;隔膜扁圆形。种子卵圆形,连翅长12毫米,薄膜质。花期4月。

产广东(阳江)、海南、云南(景洪)。生于低山坡林中,少见,海拔300-550米。模式标本采自海南岛。

本种树干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而均匀,加工容易,暗红棕色,材质硬而稍重,耐腐,干燥后稍开裂,但不变形,纵切面平滑而有明亮的光泽,色调鲜明,生长轮略现花纹,颇美观,适作农具、车辆、建筑材料,尤为优良的家具和美工材,当地多作楼板、家具;可作低海拔地区绿化树种;根、叶、花果均可入药。

19、海南油杉,松科,油杉属。

乔木,高达30米,胸径60-100厘米;树皮淡灰色至褐色,粗糙,不规则纵裂;小枝无毛,一、二年生枝淡红褐色,三、四年生枝呈灰褐色或灰色,有裂纹;冬芽卵圆形。叶基部扭转列成不规则两列,条状披针形或近条形,两端渐窄,先端钝,通常微弯,稀较直,长5-8厘米,宽3-4毫米,上面沿中脉两侧各有4-气孔线,下面色较浅,有2条气孔带,无白粉;幼树及萌生枝的叶较长宽,长达14厘米,宽达9毫米,上面中脉两侧无气孔线;叶柄短,柄端微膨大呈盘状;横切面上面至下面两端有一层连续排列的皮下层细胞,两端角部二至三层,下面中部一层,稀上面近中部有少数皮下层细胞,树脂道边生,形较大。雄球花5-8个簇生枝顶或叶腋,长约7毫米。球果圆柱形,熟时种鳞张开后通常中上部或中部较宽,中下部渐窄,长14-18厘米,径约7厘米;中部种鳞斜方形或斜方状卵形,长约4厘米,宽2.5-3厘米,鳞背露出部分无毛,先端钝或微凹,两侧边缘较薄,微反曲;苞鳞长约为种鳞的一半,中部较窄,上部近圆形,中有长裂,窄三角形,长约2.5毫米,两侧微圆,常有细缺齿;种子近三角状椭圆形,长14-16毫米,径6-7毫米,种翅中下部较宽、约13-14毫米,上部渐窄,先端钝,连同种子几与种鳞等长。 花期1-2月,果期12至次年2月。

为我国特有树种,产于广东海南岛霸王岭(模式标本产地)海拔约1000米的山区。

海南油杉与其他各种油杉的区别主要在于叶较宽长,两端渐窄,通常微弯,树脂道较大。大树之叶长5-8厘米,宽3-4毫米,上面沿中脉两侧各有4-气孔线;幼树及萌生枝的叶长达14厘米,宽达9毫米,上面无气孔线,亦为其区别特征。

20、酸豆(罗望子),苏木科,酸豆属。

乔木,高10-15(-25)米,胸径30-50(-90)厘米;树皮暗灰色,不规则纵裂。小叶小,长圆形,长1.3-2.8厘米,宽5-9毫米,先端圆钝或微凹,基部圆而偏斜,无毛。花黄色或杂以紫红色条纹,少数;总花梗和花梗被黄绿色短柔毛;小苞片2枚,长约1厘米,开花前紧包着花蕾;萼管长约7毫米,檐部裂片披针状长圆形,长约1.2厘米,花后反折;花瓣倒卵形,与萼裂片近等长,边缘波状,皱折;雄蕊长1.2-1.5厘米,近基部被柔毛,花丝分离部分长约7毫米,花药椭圆形,长2.5毫米;子房圆柱形,长约8毫米,微弯,被毛。荚果圆柱状长圆形,肿胀,棕褐色,长5-14厘米,直或弯拱,常不规则地缢缩;种子3-14颗,褐色,有光泽。花期5-8月;果期12-翌年5月。

产地、分布与属同。果肉味酸甜,可生食或熟食,或作蜜饯或制成各种调味酱及泡菜;果汁加糖水是很好的清凉饮料;种仁榨取的油可供食用。果实入药,为清凉缓下剂,有驱风和抗坏血病之功效。此外,叶、花、果实均含有一种酸性物质,与其他含有染料的花混合,可作染料。

本种属常绿乔木,干粗树冠大,抗风力强,适于海滨地区种植。材质重而坚硬,纹理细致,用于建筑,制造农具、车辆和高级家具。

21、海南榄仁(鸡针木,鸡占,鸡珍),使君子科,海南榄仁(学名:Terminalia hainanensis)是使君子科诃子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

乔木或灌木,高达15米;树皮灰白色或褐色,有斑点;小枝柔弱,无毛,棕色,有纵皱纹,皮孔圆形,黄色。叶互生或枝端近对生,半革质,叶片卵形、倒卵形、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偶有近圆形的,先端渐尖或短尖,稀有微凹,基部钝形或楔尖或圆形,长4—11厘米,宽 2.5—5.5厘米,全缘,近叶基边缘有腺体,无毛或沿中脉上面被小柔毛,或幼时背面薄被柔毛,侧脉8—10对,稀有6对者,稍斜举,两面均微凸起,网脉稠密而显著;叶柄长1—2.4厘米。花序顶生或腋生,由多数穗状花序组成圆锥花序式,长6—8厘米,密被深黄而带红色的柔毛;苞片卵形,长约4.5毫米,两端均渐尖,先端外弯,密被深黄色的柔毛,早落;花细小,4—5数,白色,有香气;小苞片披针形,长1.5毫米,被白色柔毛;萼筒杯状,长1.5毫米,裂齿三角形,外面无毛,内面密被纤维状白色长毛;花盘小, 无毛;雄蕊8—10枚,插生于萼筒上,伸出花萼约2倍,花丝纤细,长4.5毫米,花药黄色,药隔突出;子房卵形,长约1毫米,无毛,胚珠2枚;花柱长4—5毫米。果椭圆形或倒卵形,有3翅,连翅长(1.5一)2.5—3.5厘米,宽1.5—2厘米,翅半革质,有横条纹,无毛,基部钝圆,先端钝三角形,高出果核约5毫米,边缘浅波状,绿而微红,成熟时变黑而带紫或青紫色。 花期7一9月,果期10月开始。

产广东海南岛。在中海拔森林中常见,为当地著名的优良用材树种之一。

三、具体调查工作

一)调查前准备:

1、GPS定位仪;2、手锄;3、砍刀;4、枝剪和高枝剪;5、小标签;6、保鲜袋(大中小);7、记录夹;8、铅笔、油性笔、削笔刀;9、照相机;10、大比例尺的地形图(鹦哥岭);11、工具包;12、测绳;13、植物标本夹;14、钢卷尺;15、测高器;16、胸径尺。

二)调查过程:

1、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