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乡土中国》1-14章概括
2025-09-29 02:59:25 责编:小OO
文档
1乡土本色-1、在社会学中常把社会分成性质不同的两种社会:一种是 礼 俗,即没有目的,只是因为生长在一起而发生的,是有机的团结;一种是 法 理 社会,即为了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是机械的团结。

1-2、乡土社会的特点是土气、聚居、熟悉。乡土社会中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是不流动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上说是孤立隔膜。

1-3、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是一户人家,是两性和抚育的需要,但多是聚村而居。

1-4、聚村而居的原因有1小农经营。2需要水利的地方有合作的需要。3安全。4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产,使人口在一个地方一代代累计,成为大的村落。

1-5、乡土社会中,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它不是法律。

2文字下乡-1、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发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即“行话”。

2-2、乡下人是熟人中长大,乡下人可以面对面直接接触,可以用声气、足声、气味等来辨认人。所以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多余,连语言都并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2-3、文字能传情达意,是“间接”的说话的工具。

3再论文字下乡-1、文字的产生是在人和人在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的情境中。

3-2、时间阻隔的两个方面:  今昔之隔 、世代之隔 。

3-4、世代经验   无需不断积累   ,只需 老是  保存   。

3-5、在乡土社会这种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没有用文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4差序格局-1、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捆,几捆束成一挑,这就像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每个人对团体的关系相同。

4-2、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而形成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这就像我们中国乡村的差序格局,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是私人关系的增加。

4-3、在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中, 团体格局的家庭是界限分明的团体。而差序格局里的家庭界限是模糊的,可伸缩的。

4-4、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发生的社会关系,以“己”为中心推出去。地缘关系也如此,中国人对世态炎凉特有感触,就是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

4-5、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中讲  权利  ,而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4-6、在差序格局的这种富于伸缩的网络里,以“己”为中心,是自我主义,不是个人主义。自我主义是以己为中心,推己及人;个人主义是讲平等观念和观念。

5维系私德-1、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在社会里生活的人自觉应当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信念。

5-2、在以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中,最主要的是“克己复礼”,“修身为本”,这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

5-3、在团体格局中,道德建立在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团体是个超于个人的 “实在”,不是有形的东西。宗教是团体的象征,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是支持他们行为规范的 力量,个人在神前平等,神对每个人公道。

5-4、差序格局中,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一条路径是亲属、亲子、同胞,讲究“孝悌”,一条路径是朋友,讲究忠信。

5-5、差序格局中,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没有团体格局中那种不分差序的兼爱,也不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洋团体格局中,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的行为规范,在中国传统中没有。像“忠君”依旧是对君私之间的关系。

5-6、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得看所施对象和“自己”的关系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6家族-1、家族是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亲子是其结构,生育是其功能。

6-2、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由事业的大小决定的。

6-3、在乡土社会中,家庭是沿亲属(父系)差序扩大单系,主轴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纵向的;而在西方,家庭是团体性社群,主轴是夫妻,是横向的。

6-4、家族在结构上包括家庭,最小的家族等于家庭。

7男女有别-1、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是了解。所谓了解,是指接收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引起同样的反应。乡土社会中的文化模式是阿波罗式的,是有秩序的,稳定的;现代社会的文化模式是浮士德式的,冲突是其存在的基础。

7-2、乡村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个人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习的,到某种程度使人感觉到是自动的。

7-3、家族是乡土社会里的一个事业社群,必须维持纪律,而纪律排斥私情。

8礼治秩序-1、乡土社会是“   礼治   ”或“人治”社会。

8-2、礼和法都是一种行为规范,其区别不在人和法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法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礼靠  传统  来维持。

8-3、礼无需外在权力,而是从  教化  中养成个人的敬畏感,人服礼是主动的 ;法是从外人的。

9无讼-1、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经把外在的规则内化为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

9-2、礼治社会的理想是“无讼”,出现了无礼的行为讲调解和教育;法治社会讲诉讼。

10无为政治-1、《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讲的是四种权力。关于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该书在《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三篇中分别加以阐述。社会权力共有四种形式:一是在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力;二是在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三是在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四是在社会变迁中所发生的时势权力。

10-2、权力之所以诱人,最主要的当是经济利益。在同意权力下,握有权力者并不是为了要保障自身特殊利益,所以社会上必须用荣誉和高薪来延揽;横暴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关系则更为密切。

11长老统治-1、民主政治的形式是综合个人意志和社会强制的结果。

11-2、文化和政治的区别: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是文化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方法的活动是政治。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

11-3、教化权力的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假定个稳定的文化。稳定的文化传统是有效的保证。

11-4、民主政治的形式就是综合个人意志和社会强制的结果。

12血缘和地缘-1、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性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

12-2、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

12-3、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大转变。

13名实的分离-1、在长老权力下,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形式,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是名实的分离。

13-2、社会继替是人物在固定的社会结构中的流动,社会变迁却是社会结构本身的变动,这两种过程并不冲突,而是同时存在的。

13-3、社会变迁时常发生在旧有的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的时候。横暴权力建立在剥削关系上;同意权力由社会所授权;长老权力是根据传统;时势权力是时势所造成的。

14从欲望到需要-1、在乡土社会中人可以靠欲望去行事,以欲望为行为的指导;但在现代社会中则以“需要“为自觉的生存条件,以”计划”为行为指导。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