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创新远程教育工作模式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2025-09-29 03:02:50 责编:小OO
文档
创新远程教育工作模式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为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偃师市创新推广“支部+资源整合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模式,将支部、党员远程教育、商务信息平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统筹结合起来,将拓展开的远程教育的功能延伸到全市特色产业中,直接服务于农民增收致富和当地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党支部引导,为产业发展“明方向”。村党支部根据自身产业特点,引导成立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缑氏镇唐僧寺村成立了向民葡萄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该党支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商务信息资源整合的强大功能,为果农提供种植技术咨询、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使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壮大,带动当地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2000余亩,年销售额达7000余万元,农民年增收1800余万元。目前,在资源整合工程的引导下,合作社购置了酿酒设备,生产加工葡萄酒,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村党支部的积极推动下,山化乡牙庄村引进种植金银花400余亩,成立偃师市赵爱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发布金银花的商务信息,使中国封丘金银花种植研究所到该村投资购买德国进口烘干设备两套、建设金银花深加工企业。目前,牙庄村增加种苗200余亩,形成了金银花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二是资源整合工程推动,为产业壮大“搭平台”。偃师市226个村级远程教育站点的400余名管理员利用远教、商务资源整合后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的优势,积极为合作社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努力把整合后的远程教育平台打造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家组”和“顾问团”。 首阳山镇坟庄村党支部刘宏利用资源整合工程,在养蝎户中大力推广温冷池养蝎技术,并在网上发布购销信息,使全村养蝎户由70余户迅速发展到120户,养殖利润达到每年300万元。邙岭乡杨庄村利用资源整合工程,每周定期在网上发布黄杨种植和销售信息,使黄杨远销全国各地,黄杨真正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摇钱树”。如今,邙岭乡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黄杨生产、销售基地。

三是合作社带动,为产业跨越“聚合力”。针对不少群众想致富、缺项目、缺技术的现状,偃师市各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资源整合后的远程教育平台帮助群众学技术、提项目、送信息、拓市场,为广大群众致富创业保驾护航。顾县镇段东村宏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实行“联饲联防联销”模式,把分散的、弱小的奶牛养殖散户凝聚到专业合作社的旗下,共同购销、共同抵御经济风险。同时,利用远程教育,多次联系邀请到河南省农科院、洛阳农专和偃师畜牧局的专家教授来合作社讲授奶牛养殖、产奶、防疫等技术,先后培养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

“支部+资源整合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特色产业的发展繁荣。目前,偃师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8家,带动6.4万农户从事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初步形成了优质小麦和小麦良种、无公害蔬菜、鲜食葡萄、花卉苗木、畜牧养殖等五大优势产业,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35个,无公害农产品21个,被评为“河南省农业标准化先进县(市)”。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