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真题及答案
2025-09-29 05:14:32 责编:小OO
文档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答案】C

  【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考点】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2. 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

  A.兴办军用工业

  B.兴办民用工业

  C.派遣留学生

  D.创立新式学堂

  【答案】A

  【解析】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洋务事业是军用工业。

  【考点】洋务运动的兴起

  3.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

  A.《国闻报》

  B.《时务报》

  C.《强学报》

  D.《万国公报》

  【答案】B

  【解析】戊戌维新时期,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考点】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4. 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侵略权益公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是( )。

  A.美国与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

  【答案】D

  【解析】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却宣布“局外中立”

  【考点】辛亥爆发的历史条件

  5.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播中发表《驳康有为论书》的是( )。

  A.孙中山

  B.邹容

  C.章炳麟

  D.陈天华

  【答案】C

  【解析】章炳麟:《驳康有为论书》,歌颂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考点】资产阶级派的活动

  6. 1922年1月,中国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

  A.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答案】A

  【解析】1922年1月,海员大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较量,成为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考点】反帝反封建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

  7. 1930年8月,邓演达领导成立的中间党派是( )。

  A.中国青年党

  B.中国国家社会党

  C.中国******临时行动委员会

  D.中国******委员会

  【答案】C

  【解析】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1)邓演达领导的中国******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2)梁漱溟为首的乡村建设派;(3)黄炎培为首的中华职业教育社;(4)曾琦、李璜、左舜生为负责人的中国青年党(醒狮派、国家主义派);(5)张君劢、张东荪、罗隆基为代表的中国国家社会党(再造派)。

  【考点】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

  8.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1934年10月开始战略转移的是( )。

  A.红十五军团

  B.红一方面军

  C.红二方面军

  D.红四方面军

  【答案】B

  【解析】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围剿”,以50万兵力进攻根据地。由于博古、李德采取消极防御方针,1934年10月初,******推进到根据地腹地。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旬,机关和红军(红一方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开始震惊中外的长征。

  【考点】遵义会议与中国的历史性转折

  9.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对华侵略而发动的事变是( )。

  A.九一八亊变

  B.—·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答案】C

  【解析】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其侵略野心并没有的到满足,又开始向中国华北地区渗透。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端,即“华北事变”

  【考点】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0. 1937年,在淞沪会战中率领“八百壮士”孤军据守四行仓库的爱国将领是( )。

  A.谢晋元

  B.佟麟阁

  C.张自忠

  D.戴安澜

  【答案】A

  【解析】A1937年在凇沪会战中,第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被誉为“八百壮士”;B在北平南苑战斗中,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阵亡;C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牺牲;D.1942年,中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牺牲。

  【考点】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11. 1940年,八路军对侵华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战役是( )。

  A.平型关战役

  B.雁门关战役

  C.阳明堡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D

  【解析】A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第一次重大胜利;B1937年10月八路军第120师在雁门关一带设伏取得胜利;C1937年10月第129 师成功袭击代县阳明堡飞机场。D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军总部调105个团共20万人,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这就是百团大战。

  【考点】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12. 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的谈判是( )。

  A.西安谈判

  B.重庆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答案】B

  【解析】重庆谈判:1945年8月29日—10月10日,

  1945年8月28日,携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进行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了《与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考点】中国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斗争

  13. 1946年6月,******挑起全面内战的起点是( )。

  A.大举围攻中原区

  B.大举围攻东北区

  C.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

  D.重点进攻山东区

  【答案】A

  【解析】1946年6月26日,******军围攻中原区,挑起全国性内战。

  【考点】******发动全面内战

  14. 人民为反抗******当局而举行“二二八”的时间是( )。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答案】C

  【解析】1947年2月28日,人民为反抗******当局的、反动军警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又遭******军警。

  【考点】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15. 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 )。

  A.优先发展轻工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重点发展农村经济

  D.重点发展城市经济

  【答案】B

  【解析】1953年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特别是大力发展钢铁、煤、电力、石油机器制造、飞机、坦克等。

  【考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6. 1956年召开的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

  A.争取田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答案】D

  【解析】1956年9月召开的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考点】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17. 在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 )。

  A.陈云

  B.刘少奇

  C.

  D.周恩来

  【答案】A

  【解析】上陈云在发言中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①国家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个体经营为补充;②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自由生产为补充;③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自由市场为补充。

  【考点】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18. 新中国第一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C

  【解析】19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宣布:我国国民经济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全国人民要努力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党第一次郑重向全国人民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考点】“大跃进”及其纠正

  19. 1967年,老一辈家与小组错误做法进行的抗争被诬称为( )。

  A.“一月风暴”

  B.“二月逆流”

  C.“右倾翻案”

  D.“倒算”

  【答案】B

  【解析】1967年2月,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对小组的错误做法提出强烈批评,但这次抗争却被诬称“二月逆流”(二月抗争)而遭压制。

  【考点】“文化大”的十年

  20. 1970年,新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B.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C.第一颗中近程地核导弹发射成功

  D.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D

  【解析】A19年10月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B1967年6月爆炸第一颗氢弹;C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D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考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21. 在1979年3月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 )。

  A.“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C.“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D.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D

  【解析】1979年3月30日,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考点】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22. 中国党第一次明确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答案】B

  【解析】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十三大,系统的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考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23. 中国对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答案】A

  【解析】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24. 2001年,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

  A.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B.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解析】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25.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D

  【解析】A1992年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2002年11月十六大在北京召开,报告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C 2005年10月召开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D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考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