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会计学论文范文关于会计学论文-信息技术与会计科学理论的发展研究
2025-09-29 05:12:31 责编:小OO
文档
会计学论文范文关于会计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会计科学理论的发展研究

信息技术是获取、处理、传递、储存、使用信息的技术,从广义上讲,凡是与上述诸方面相关的技术都可以叫做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很强,因此又常被称作“3C”技术、“3A"技术等。信息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已构成了改变世界面貌、主宰世界进程的巨大力量。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被广泛引进到传统自然科学各研究领域,甚至社会科学研究中,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威力。随着计算机、通信等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发展,信息处理和传递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这种“即时联系”正在使整个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而且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挑战及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挑战基于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会计面临如下严峻挑战: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会计信息披露受到质疑,会计信息系统重组与集成面临挑战;会计职业基础受到非会计信息的挑战;传统会计四大假设的挑战;传统会计模型的挑战;会计信息质量的挑战;会计的时空观的挑战。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巨大变化,要求会计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将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会计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事物的发展往往是辩证的,正是信息技术为会计职业迎接这些挑战提供了解决之道。 

  (二)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一是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影响。1994年AICPA发表的《改进企业报告》的研究报告,可以看出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先对历史信息的关注转为对未来信息的关注;不仅要求有企业整体的信息,更强调分部信息在决策中的作用;要求披露的信息量与信息范围进一步扩大;在信息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这些变化相当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而引起。二是信息技术促使会计从以技能为主的学科向具有完整理论基础与体系的现代学科发展。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中,会计学科向综合化、边缘化方向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会计学科通过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不断丰富其学科内涵,完善学科体系。在会计学科发展的历史中,数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如今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学科都对会计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趋势,促使会计从传统的以技能为主的学科类型,向具有完整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的现代学科发展,这是会计学科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三是不同的观点。美国阿妮塔·S·霍兰德等(1999)认为:“利用IT不会显著地影响会计实务、教育和研究的本质。除非重新考虑传统会计过程并有效利用IT来提高该过程的价值,否则IT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会计的本质”。南(2002)认为:“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没有本质的影响,信息技术给会计工作带来的是整个工作环境的变化,包括信息处理环境和信息存储环境等。在会计理论方面虽然有一些争议,但是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迹象表明会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受到信息化的重大冲击。只要会计具有对经济业务进行综合反映的职能,会计理论的本质就不会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受到影响。 

  二、信息技术对会计报告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及应用 

  (一)信息技术对会计报告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财务报告作为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最后输出的产物,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报告模式不论是从报告内容上,还是在报告形式以及传递方式上,都有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数据处理能力的大幅提高,财务报告模式的内容也因此得到了扩展。在以有形资产为基础的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中得不到合理的确认和计量的无形资产,包括商誉、专利权、特许经营权、版权等,都可以纳入财务报告模式内,同时财务报告还有能力为用户提供用于评价和衡量投资风险所需要的信息。概括的说,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展了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由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下所披露的历史性的、定量化的财务信息向定性化信息、前瞻性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扩展。信息技术使得财务报告的时效性更强、信息量更大、发布面更广,成本也大大降低。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差错率低,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数据处理,保证了财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公开性和公允性,提高了信息披露的规范性,有利于遏制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减少对信息的垄断、操纵,逐步消除了由信息披露不及时和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灰色现象。 

  ‘ 

  (二)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Y~BRL的应用 

  一是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在财务会计报告中的应用。由AICPA牵头成立筹划指导委员会(xBRLSteering Committee),成立全球联盟形式的组织一XBRL国际联盟,致力于XBRL的推广和研发。到目前为止,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等9个国家和组织已经正式授权制定了基于财务报告的XBR盼类标准。伴随着XBRL技术应用研究的不断发展,Zachary Coffm(2000)、Debreceny R,Gray G(2001)、Walter Hamscher(2002)、Jim Richards(2002)等学者对XBRL的作原理和流程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大胆的分析和猜测;ZabihollahR(2002)、MohammadA,Jonathan H.TKenneth S.(2002)等对XBRL在会计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Hoffman(1999)、Zabihollah R,Hoffman(2001)等对XBRL技术在注册会计师审计方面应用进行了研究。另外,美国、英国、日本、南非等国已经开始研究XBRL在总分类账、交易事项、税务报表、银行报表等方面的应用。二是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对会计和会计标准的国际化影响。从XBRL的技术潜力看,它能为会计信息的交流提供支持。SEC要求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提供财务报告,欧盟要求按国际会计准则提供财务报告,中国的会计准则建设同样无法摆脱国家化和国际化之困扰。这里既有按不同准则编报的财务报告的转换成本问题,又有国家利益之“经济后果”。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组织(IOSCO)希望通过核心准则的出台实现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会计准则之间重要差异通过核心准则实现趋同似乎已成“定局”,但现在借助XBRL,公司能够在不改变现有准则的基础上同时满足不同方面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影响 

  (一)美国基于信息技术的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发展回顾美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主要由COSO框架、SOX法案、SEC发布的《最终规则》、PCAOB发布的有关审计准则、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发布的《美国审计准则第319节》等构成,这些规范中考虑了IT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从目前的国际实践来看,有关国家都意识

到了IT对内部控制产生的挑战,在制定相关规范时,在不同的层面上,如被广泛接受的内部控制框架(如COSO)或是审计准则中,都考虑了IT对于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虽然各国已经认识到IT会给交易和报告过程带来变革,但更多的还是作为给组织带来风险或是收益的因素提出。内部控制规范的理论基础仍然是传统的出于职责分离和权力制约的内部控制理论,对于IT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大体还停留在COSO报告中对于IT的一般和应用控制上。 

  (二)我国基于信息技术的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发展回顾一是代表性的观点。南、刘志远等认为,信息技术使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一定变化,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章铁生认为,信息技术会对企业的整体内部控制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内部控制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王海林认为,IT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影响并没有改变内部控制的本质。刘志远、刘洁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内部控制框架的内部构成产生了新的变化,给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增强内部控制效果,带来了新的机会,也产生了潜在的风险。二是我国基于IT的内部控制规范发展历程。伴随着信息化应用的发展,会计管理部门早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1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我国第一个关于会计电算化的全国性行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1994年6月、1996年6月又发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2001年6月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明确提出将电子信息技术控制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之一,并要求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的控制;2006年6月和9月,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发布实施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控提出了要求;2007年3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中专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控制制定了具体规范。此次的内控措施,增加了基于IT系统的内部控制与程序,强调了信息系统安全性。我国新的内部控制规范明确且有条理的将内部控制呈现在企业面前,这一标准将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一个很好的引导。企业内部控制的自身需要和外部监管要求促使企业必须考虑和重视信息化的影响。上述规范虽然从早期的规范会计核算软件的具体操作,到较全面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有了很大进步,但它们仍然仅仅是企业需要遵守的基本规范,是企业IT环境下内部控制的一部分。 

  四、信息技术对其他会计领域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会计业务流程的影响国外较早对会计流程问题进行研究的是RobertN.Anthony,RobertN,Athonyl974年在《管理控制系统》一书中从财务控制角度对企业会计流程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到了90年代初,Chew.Andrew&Swee.Chungl993年从管理会计角度研究了企业会计流程问题。Bente Viladsenl994年则从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过程和组织的设计三个方面研究了该问题。SAP公司的Cedrie.Read&Hansoieterchscheuermann在2003年对网络环境下财务流程优化中的财务供应链管理、公司报告供应链、流程再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大都意识到利用IT技术通过系统改造法或全新设计法进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并提出了重组的实施步骤以及相关注意问题,同时对业务流程重组的成败因素也有一定的探讨。 

  (二)信息技术对价值链会计理论的影响阎达五在分析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现行会计模式的不足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会计冲击的基础上,指出改革现行会计模式,构建价值链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给出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的基本构建思路,最后提出了价值链会计领域有待研究的若干问题。南认为,信息技术平台变革和提升使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分布能力的提升;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异构环境能力的提升;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时性、共享性、集成性、开放性、表示能力的变革和提升。 

  (三)ERP对成本管理理论的影响许多企业已经或正在尝试实施ERP系统,但对于ERP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研究较少,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的探讨也较少,ERP系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方法、指标体系等目前还没有定论。我国学者刘秋生提出了在ERP环境下,建立一种以标准成本制度为基础,新型责任成本制度相衔接,实行变动成本法核算和作业基础成本管理的新型成本管理体系。这种体系是在充分研究了ERP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能够满足ERP财务预测、控制和决策功能的要求,为良好地实现ERP的现代化管理功能,进行ERP系统的国情化改造提出了解决方案,但这种模式只强调要建立一种适应ERP的成本管理体系,却没有分析ERP本身的不足和缺陷。 

  (四)信息技术对会计教学模式的影响1998年阎达五在《关于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会计教学新模式的思考》一文中探讨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加以革新,建立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会计教学新模式。我国会计步入信息社会的道路,尤其是会计教育走向信息时代的道路显然会有很大的特点。但是不能强调这种特点而甘居落后,应该在21世纪激烈竞争的世界舞台上,研究异中之同,扬长避短,建立适应未来信息挑战的会计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申香华:《信息技术与会计价值超越》,《会计研究》2005年第11年。 

  [2]章铁生:《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内部控制规范:国际实践与启示》,《会计研究》2007年第7期。 

  [3]杨海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财务呈报研究综述:会计研究》2004年7月。 

  [4]刘玉廷:《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趋同与等效》,《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5]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XBRL标准的理论基础研究》,《会计研究》2006年第9期。 

  [6]沈颖玲:《会计全球化的技术视角》,《会计研究》2004年第4期。 

  [7]王海林:《IT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探讨》,《会计研究》2008年第11期。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