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豌豆的种植方式与方法
2025-09-29 05:12:56 责编:小OO
文档
豌豆的种植方式与方法

豌豆本身忌连作,白花豌豆比紫花豌豆对连作反应更敏感。在各种耕作制度中,除单作外,半无叶豌豆以及一些矮生、早熟、对光温不敏感的品种,还常用于轮作、间作、套种和混作。豌豆苗期生长缓慢,覆盖度小,要求田间无杂草,前作以中耕作物为好。在秋播区豌豆常作为水稻、玉米及甘薯的前茬或后作;在春播地区,豌豆常与玉米、棉花、高粱、茄果类、瓜类等作物间作套种,或种于田边地角,或作为粟、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的前作,也可与大麦、春小麦、燕麦等间作或混作。豌豆作为禾谷类作物的前作不仅可以提高禾谷类的产量,还能提高其蛋白质含量改善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品质。种植豌豆不仅能促进土壤中氮素的积累,而且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态,是轮作中的好茬口。同时由于豌豆在一年中成熟的时期较早,使得收获时农活对劳力的要求分散,便于夏熟作物收获和夏播作物播种时劳力的安排。

1.轮作倒茬

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我国各地都创造了不少轮作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

(1)南方模式:南方一年二熟或三熟的稻区,如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区,水热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人多地少,种指数较高,不管是双季连作稻区还是单季稻区,冬闲时间一般都有4~5个月,冬闲期平均温度9~14摄氏度,是冷季作物的理想生长季节,豌豆是这些地区主要的冬季作物之一,干豌豆三年一轮,每公顷产量常在1500kg以上,收青豌豆更为适宜。常见的轮作方式为:

第一年:豌豆(蚕豆或绿肥)—早稻—晚稻(或单季稻);

第二年:大(小麦)—早稻—晚稻(或单季稻);

第三年:油菜—早稻—晚稻(或单季稻)。

(2)北方模式:在中国西北部高寒地区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雁北地区、河北张家口地区、东北三省的大中城市及城镇附近等一年一熟地区,仅春播一年一季豌豆或玉米、春麦、燕麦、青稞、油菜、蚕豆、马铃薯等,其轮作方式主要有:豌豆—玉米—玉米

豌豆—油菜—春麦

豌豆—春麦—马铃薯

豌豆—大麦—玉米

三年或四年一轮。豌豆干籽粒单产常在每公顷2200kg以上;青海、甘肃省不少地区豌豆产量每公顷3000kg以上。

2.混作及间作套种

为了更好地利用光、温、水、土等自然条件,许多地区采用豌豆和其他作物混作、间作和套种的方式,即可抑制杂草滋生,减少病虫害,又可增加单位面积的年产量。

(1)混作:这是一种比较石老的种植方式,目前在河南、青海、甘肃等地仍有一定面积。以豌豆与春小麦、大麦或青稞等混作较为普遍。通常,混作时豌豆与春小麦、大麦或青稞等的成熟期要基本一致,宜采用矮秆坚直立型的品种,同时要注意播种比例。豆、麦播量以3:7的比例较好,豌豆比例过大容易引起小麦倒伏。混作时一般单产比单播小麦或豌豆时有所增加。成熟时一起收割,混合脱粒,一起磨粉,做成主食,可改善其营养品质。但是,这种方式增产作用不大,而且不太适于机械化脱粒。

(2)间作套种:间套作是优于混作的复种轮作方式,有利于充分利用地力,调节作物对光、温、水、肥的需要,在管理、收获、脱粒等方面比混作方便,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

在、甘肃、青海等省区,历来就有豌豆成春麦、油菜间作的习惯。为了克服前后作之间生育期的矛盾,豌豆与下季作物实行套种更为普遍,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豌豆间玉米”、“豌豆间马铃薯”、“豌豆间向日葵”等。中国东南沿海,如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以及河南、安徽等内陆省份棉区,“麦棉”套种曾是其主要栽培方式,现正在开拓立体农业的新模式,向着“早—晚”、“高—矮”、“豆科—非豆科作物”综合配置巧妙种植的新间、套、轮作方式过渡;豌豆成了新模式中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作物。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