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我眼中的马克思
2025-09-29 05:11:38 责编:小OO
文档
我眼中的马克思

每个人第一次接触到有关主义,列宁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途径各不相同,但我想我最先知道的这些名词一定是从小在电台的新闻里听到的,但是听到新闻里的声音,我感觉马克思主义其实离自己很遥远,一定是遥远到我不能理解的地步。

后来进入大学上了党课,加上自己以前掌握的一点点最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勉强能够对一些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仅限于此,但是,但我自己阅读到《党宣言》时,特别是第一句“一个幽灵,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诸如此类言简意赅的精辟句子时,心中那份崇敬油然而生,的确,一个能将如此深奥理论叙述得如此易懂的大师一定是一个值得人们尊敬的人。

为了大二的马哲课程,还有我个人的对于这样一位伟人的崇敬,我找来了梅林的马克思传,以及一本上海书店出版社的《马克思画传》。书不长,有很多图片资料,然而,却从马克思小时候娓娓道来,一直到他逝世。全书的语言和黑白的图片资料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回忆忧伤。在作者的眼中,马克思不仅是一位全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导师,更是一位就在我们身边的朋友,有着我们普通人的快乐与痛苦。

马克思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友爱富足的家庭环境里,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马克思的成就主要来源于他非凡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但是,他日后的发展却深深受到两个人:亨利希·马克思和冯·威斯特华伦男爵的影响。他在学生时代对学习十分认真,经常到学校的图书馆学习和街上的书店。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掌握了多门语言。另外,他经常去贫苦百姓家聊天,积极参加各种学生运动。在他十七岁时,曾经在一篇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毕业论文中这样写到: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沉重的负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做出的牺牲,那是我们得到的将不是一点点可怜的知识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是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我在这本《马克思画传》中读到很多蕴含了这位世纪伟人智慧璀璨结晶的精辟言论,但上面这句话最能打动我。因为那个年代的马克思处于青年时期的思想境界已经达到了现代青年人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水平。让我震惊的是,这句话是从一个年仅17岁的笔下流出,而我们17岁的时候,又有谁真正会对“亿万人的幸福”,“人类谋福利的事业”给予很大的关怀呢?

回首历史,我一直认为,对于一个出生望族的子弟,把关怀劳苦民众当作生命中一项应尽的义务,本是如此困难。但我忽视了,马克思身上从小就带有一种悲天悯人的独特情怀,这不仅与他的教育和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他关心全人类的疾苦,希望能带领他们走出水深火热。尽管这条人生之路充满了艰辛甚至痛苦,这种伟大的信念从来没有从他的心头抹去,终身义无反顾,投身于伟大的事业。

联想到自己这次暑假实践去陕西华县支教的经历,当我读到一个高三学生写的理想“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时,全班同学竟然爆发出一阵不屑的嘲笑,说这个同学虚伪。我当时非常震惊,在我的心中,如果一个人无法为自己树立高尚的理想,那他有什么资格敢嘲笑别人比自己站得更高的希望与目标。我很认真的将马克思的这段话抄在了黑板上,当时全班鸦雀无声,我想,虽然高三的学生面对考学的巨大压力,但从思想如果只为自己着想,那么即使得到了再高的学位,于人于己又有何益?

马克思一生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改造社会,造福人类的伟大理想。当他学业结束回到家乡时受到母亲的不理解(研究“对生计毫无益处”的哲学),一气之下的母亲竟然没有分给马克思的那份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马克思不得不推迟婚期,这时他前往波恩教学的愿望也因为反动势力的猖獗而搁浅。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因此退缩,他继续发表思维锐利的文章,作为犀利的武器攻击,年仅二十四岁的他就接管了《莱茵报》的主编。这段日子他的妻子燕妮一直在默默支持着她。“马克思一生遭到无数次或者共和的无情驱逐,……他对此都毫不在意,只有在万不得已才给予回敬……而我敢大胆的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过一个私敌”。这句出自马克思一生最忠实的朋友恩格斯的中肯评价概括了他这忙碌而充满意义的一生的憎恶观。

正是他这忙碌的一生,全部精力为人类谋福利的一生,在艰难的环境下,痛苦的处境中,写出了《党宣言》《资本论》这样宝贵的著作,留下了马克思主义这样的精神财富。在他最困苦的时候,都始终没有放弃。但是当我读到他的妻子,燕妮去世时马克思的巨大精神上的打击时,禁不住合上了书本,不忍卒读,马克思在燕妮的信中说到“诚然,世界上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她的每一线索,甚至每一处皱纹,能引起我生命中最强烈最美好的回忆?”

的确,燕妮是马克思一生的眷恋与伴侣,更是他一生忠实的战友,她一次次给予马克思莫大的帮助和坚定的鼓励,是马克思生命中的真爱和最重要的人,没有他,难以想象马克思的成就是否能如此巨大。可以说,马克思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思想成就,不全是出于自己对全人类全社会的悲悯之心,还有那种作为一个男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那种博大的胸襟。正是这份对于自己亲人,友人的爱,让他的思想升华成更加圣洁的灵魂,进而有了拯救更多的人,乃至救助全世界苦难人民的想法。难以想象这位伟大的的思想家,在离开燕妮后的最后岁月里,是带着怎样一种坚强与悲痛,还有抗拒自身的病魔走到了最后,完成最后的生命中的绝唱?他的钢铁一般的精神一次次敲击我的心,他与各种艰难做艰苦卓绝的斗争的经历,更是一部动人心魄的血泪史!将会时时刻刻激励着我,让我勇于直面生命中的各种艰难。

假如有这么一股

汹涌澎湃的波涛,

向前奔,不绝滔滔,

奔向那险滩隘道.

向着我和我的渴望猛扑过来,

想把我摧垮,压倒,

后退——这事儿我才不干,

这字眼——我连看都不看.

为了达到目的,

我愿和风浪搏斗

甚至烈火的威风,

也会被我制服.

即使和我一起战斗的人,

一个个全都牺牲;

即使他们全都意志消沉,

对付任何力量我还是能够胜任!

                                            ——马克思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