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语文新课标题
2025-09-29 05:11:43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点概述

一、填空:

前言

1、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 人文 )素养和( 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2、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  动用 )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 积累 ),培养(语感),发展(  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 )能力、(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  )能力。

5、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 品德修养 )和(  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  )和(  健全  )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 )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6、应该重视语文的( 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 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独特体验 )。

7、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9、爱护学生的( 好奇心 )、(  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0、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 跨学科 )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 开阔视野),提高(  学习效率  )。

课程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和正确的( 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 )和( 审美情趣  )。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 多样文化  ),吸取人类( 优秀文化  )的营养。

3.(培养)热爱祖国(  语文文字  )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 自信心)和( 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语文( 学习方法  )。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  想像力 )和( 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 探究性 )学习,在( 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

7.具有()阅读的能力,注重( 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 具体明确  )、(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1. 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基本概念题 

1  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5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6  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7  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8  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9  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