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检查表(SCL)分析方法
1、分析的对象:一般用于设备、系统、场所、生产工艺或操作规程等的分析。
2、基本分析方法:分析人员通过列出对象的一些具体项目,基于经验的方法,对这些项目发生偏差的可能性和偏差的后果进行逐项分析,以识别其中存在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等。
3、分析步骤:
1)将对象细分解成若干具体的分析项目;
2)将这些项目填入SCL表,并填写每个项目的标准状态(要求的状态);
3)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对每个项目产生偏差(偏离要求的状态)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目前偏差发生的可能性(偏差控制措施的完善情况)进行分析;
4)根据分析结果,得到L和S值(见后),乘积为该项目的风险度;
5)根据每项分析的风险度,采取相应对策,对其中风险度较高的,按部《隐患(缺陷)整改治理管理规定》,提出建议,落实整改,降低其风险度。
4、分析的注意事项:
1)为提高分析的科学性,一般应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共同完成分析;
2)填写过程中,可以将主要构件、次要构件分开填写,对主要构件要重点分析;
3)每个分析项目可能存在两个以上的偏差,及不同的后果,应分开进行分析;
4)“标准栏”填写时不能笼统地以完好来表示,要有具体的内容;
5)“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按可能造成的较大损失来填写;
6)“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栏中的“防范控制措施”指的是硬件上的措施,如没有可划掉;
7)对风险度9以上的项目最好在备注栏填上建议。
二、工作危害(JHA)分析方法
1、分析的对象:一般用于作业过程的危害分析,包括任何如检修、操作、巡检、开停工等工作。
2、基本分析方法:分析人员将该作业过程分解成若干步骤,基于经验的方法,对每一步骤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识别,该危害可以是对作业人员的,也可以是对生产设备的。
3、分析步骤:
1)首先将要分析的工作按时间顺序分解为若干个作业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不用说如何做;
2)对于每一作业步骤对作业者和相关设备、生产工艺等存在哪些危害因素(或者说是“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有跌倒、撞头、中毒、机械伤害等危险吗?他作业中容易发生什么疏漏,有什么会做得不到位吗?对生产有什么影响?会损坏什么设备吗?等等。
3)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对这些危害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目前发生的可能性(危害防范控制措施的完善情况等)进行分析;
4)根据分析结果,得到L和S值,乘积为该危害因素的风险度;
5)根据每项分析的风险度,采取相应对策,对其中风险度较高的,按部《隐患(缺陷)整改治理管理规定》,提出建议,落实整改,降低其风险度。
4、分析的注意事项:
1)为提高分析的科学性,一般应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共同完成分析;
2)应将工作的步骤尽量细化、具体化;
3)每个作业步骤可能存在两个以上的危害因素,以及不同的后果,应分开进行认真分析;
4)“危害”栏要填写的是一个大概念的“危害”,包括任何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因素,包括作业人员本身的因素;
5)“主要后果”,按可能造成的较大损失来填写;
6)“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栏中的“防范控制措施”指的是硬件上的措施,如没有可划掉;
7)对风险度9以上的项目最好在备注栏填上建议。
三、风险评价S、L值取值方法
1、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
等级分数 | 人员伤亡程度 | 财产损失 | 停工时间 | 法规及规章制度符合状况 | 形象受损程度 | 管理失控 |
5 | 死亡 终身残废 丧失劳动能力 | 50万元 | 3 套以上生产装置切断进料,时间超过12小时。单套装置停工3天以上 | 违法 | 全国性影响 | 全公司性管理失控 |
4 |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职业病 慢性病 住院治疗 | 10万元 | 2 套以上生产装置切断进料,时间超过12小,单套装置停工1天以上 | 潜在不符合法律法规 | 地方性影响 | 二级单位管理失控 |
3 | 需要去医院治疗,但不需住院 | 2万元 | 1 套以上生产装置切断进料,时间超过12小时,单套装置停工半天以上 | 不符合集团公司规章制度标准 | 中石化集团影响 | 作业区管理失控 |
2 | 皮外伤 短时间身体不适 | <2万元 | 单套装置局部停工12小时以下 | 不符合公司规章制度 | 镇海炼化公司内部影响 | 其他小范围的管理失控 |
1 | 没有受伤 | 无 | 没有停工 | 完全符合 | 无影响 | 没有失控 |
等级分数 | 偏差发生频率 | 安全检查 | 操作规程 | 员工胜任程度(意识、技能、经验) | 防范、控制措施 |
5 | 每天发生、经常发生 | 从来没有检查 | 没有操作规程 | 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意训不够、缺乏经验) | 无任何防范或控制措施 |
4 | 每月发生 | 偶尔按标准检查 | 有,但只是偶尔执行或操作规程规定不具体 | 不够胜任 | 防范、控制措施不完善 |
3 | 每季度发生 | 部分时间按标准检查 | 有操作规程,只是部分执行 | 一般胜任 | 有,但没有完全使用(如个人防护用品) |
2 | 每年发生 | 偶乐不按标准检查 | 有、但偶尔不执行 | 胜任,但偶然出差错 | 有,偶尔失去作用或出差错 |
1 | 以往未发生、偶尔或一年以上发生 | 按标准检查 | 有操作规程,而且严格执行 | 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意识强) | 有效防范控制措施。 |
四、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
风险度 | 等级 |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 实施期限 |
20-25 | 不可容忍 |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 立刻 |
15-16 | 巨大风险 |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 建立运行控制程序, 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 立即或近期整改 |
9-12 | 中等 |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 2年内治理 |
4-8 | 可容忍 |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
<4 |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但需保存记录 | 一般不用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