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5-09-29 05:15:03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摆脱目前较陈旧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实施素质教育,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为此,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集思广益,长期不懈地研究课堂有效教学途径和策略,使高中化学教学步入新课改的正确轨道。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现在的高中化学课堂,其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尤其是农村学校更为突出。此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1.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1.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1.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1.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2.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2.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往我们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2.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3.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思考3.1生活化教学的资源需要整合 。新课标和教材已经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范围,也就是规定了”教什么”,但至于”怎么教”,具体通过教什么内容来落实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需要我们对教学的过程做出研究。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个性魅力、知识结构和教学风格,从而也决定了他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但教师个人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考核标准进行全面的调整和选择。但生活处处皆化学,这对教师个人对相应教学素材的积累就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为此需要教师群体如备课组等对教学内容加以研究、选择和重组,不仅能保证资源共享,也可将生活化教学推向整体化和系统化。3.2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它强调“知识与技能”,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而“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前面二者的实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将三维目标具体分解到各年级、各单元、各节内容之中,细化落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把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是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就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对化学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去探索知识,从而感受学习的快乐。3.3从情境创设着手,在教学过程开展生活化教学。化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化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把化学现象与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铁和铁的化合物”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情境: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削皮后的苹果颜色就会变锈,谁能知道其中的奥秘呢? 而市场上出售的苹果汁却保持新鲜颜色呢?虽然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但真正关注过、深入探究过的学生其实并不多。于是笔者又作了适当的提示:fe2+与fe3+在溶液中各显何种颜色,有哪些化学性质?通过这一点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得知:苹果中的二价铁离子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呈黄色,而市场上出售的苹果汁中常掺入了还原剂(维生素c)。像这类贴近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有亲切感,激发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总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摆脱目前较陈旧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实施素质教育,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为此,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集思广益,长期不懈地研究课堂有效教学途径和策略,使高中化学教学步入新课改的正确轨道。参考文献:[1]陈景娟.浅谈由生活经验导入高中化学新课[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2]郑挺谊,李华.生活化教学: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价值回归与应然选择[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8)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