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2025-09-29 05:13:58 责编:小OO
文档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

2005年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的前提下,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通过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支撑全社会较高福利水平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在这里,“节约”有两层涵义:一是杜绝浪费,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既要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并且能够尽量循环利用,又要保证全社会较高的福利水平。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实质上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和长远战略方针。 

二: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

1、是由我国人均资源较少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1).我国虽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水平,其中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水平的1/3、1/4、1/5、1/10和1/22,是世界上人均资源占有水平较低的资源小国之一,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众多人口对有限资源的压力将愈来愈大。

(2).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资源种类齐全,但资源质量不高,自然生产力低。

(3).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之间不匹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

(4).后备资源供给不足,潜伏着更大的资源危机。如果不能在地质勘探方面强化投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石油、天然气、关健矿产资源将严重衰竭。

 总之,我国人口持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供水能力紧张,能源紧缺愈加深重,矿产资源不足,后备资源基础薄弱,资源总需求迅速扩大,各类资源供应长期紧缺,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矛盾的基本格局,资源短缺将长期成为遏制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2、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1).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过去我国走的是依靠高消耗资源,粗放式经营的经济发展之路,用于支撑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十分严重,每万美元消耗的铜、铝、铅、锌、锡、镍合计70.47公斤,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印度的2.8倍,。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要打破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建设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

(2).另外,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护环境的有力措施。经济运行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造成水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退化、恶化严重。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国的26.4倍,美国的6倍。我国人均耕地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以近千万亩的速度沙化,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对生态的破坏,转变经济增长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是重要的一步。

(3).最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我国正在积极实行资源的“走出去”战略,但是对于重要资源特别是粮食耕地、淡水、石油、煤炭等战略性资源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如果依赖进口,就会受制于人,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劣势。

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实质上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和长远战略方针。 

3、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只有通过建设节约型社会,才有国家的长足发展。

三: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造成过量消耗资源,环境严惩污染,生态严惩破坏。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严惩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危及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和生态,才能促进我这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 

2、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和生态,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3、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4、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资源和环境作保障。我国粗放型 的经济增长方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是保障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解决我国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6、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做出贡献

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是我们十三亿中国人的活动。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诫曾说:“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每个人浪费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大得惊人。同样地,如果每个人节约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相当可观。”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从身边小时做起,坚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学习,生活中,每一件小事我们都尽可能的节约:在学校食堂吃饭做到“光盘”行动,吃少打少,在外面吃饭,聚会不铺张浪费;洗漱,洗衣服用水应节约,不能大桶大桶的浪费,看到没关的水龙头应主动关掉,发现坏了的水龙头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应;用电在注意安全的同时也应该节约,在教室自习时,人少就开部分够用的灯,人走灯灭,晚上睡觉寝室也应关掉灯,以免早晨来电造成浪费;应主动养成节约的习惯,以自己的行动向周围人宣传节约的思想…….

如果每个人都树立起节约和环保的意识,我们节省下来的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成果会十分可观。希望每一个人都开始努力,尽自己所能节约资源,与环境和睦相处,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共同的地球!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