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善良》教学设计
2025-09-29 05:13:51 责编:小OO
文档
《善良》教学设计

    天台职业中专  丁兴扬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3.启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导读教学法、讨论法

【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那么还要不要讲善良?

    今天我们就来看当代作家王蒙是怎样看待“善良”的。

二、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1.运用议论文提炼论点的方法,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明确: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

2.根据议论文基本结构,理清本文思路。

明确:

提出问题(第1—4自然段):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分析问题(第5—11自然段):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表明观点(第12自然段):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三、重点研读

(一)研读第一部分

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明确: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是否有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体现出作者的反对态度。

2.作者是怎样层层追问的?

明确:层层追问如下:

那些需要帮助、等待帮助的人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恶狼?

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不惜将一切视为恶狼,是一种什么疾病?

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恶狼?

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并非毒蛇恶狼的人,我们成了什么?

(这样的层层追问是王蒙语言的一大特点,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3.小结: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一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这种写法叫先破后立。

(二)研读第二部分

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对比论证。(找出所在段落)

第五段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尽管善良常败,但人们还是喜欢善良,进而阐述了善良的作用)

第八段结果对比:善良得弘扬——凶恶被压缩(从道德、意义上阐述善良的内涵和外延)

第十一段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说明善良的人永远不会丧失信心)

对比论证作用:使对立统一关系更集中、更鲜明。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

四、合作探讨,加深理解

为什么“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明确:小孩子是由于天真,不谙世事而善良。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是出于对社会发展的了解和自觉而善良。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对社会发展只是一知半解而且自以为是,闹出许多可悲的事来。如“文化大”时“阶级斗争扩大化”,故而最不善良。

五、课堂讨论

你的善良有没有获得过别人的感激与称赞?你的善良有没有换回料想不到的恶报与嘲讽?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六、课后拓展练习

1.推荐阅读王蒙的新著《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

2.当面临人生的两难困境时,我们如何选择?除了为善与不为善之外,我们又面临哪些道德上的困境呢?请大家结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两难困境,写一篇随笔。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