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第一章 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知识点
2025-09-29 05:13:50 责编:小OO
文档
学前教育原理2012年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

识记:

一、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及其特征。(P3)

答:1、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1)学前家庭教育   

2)学前公共教育

2、学前家庭教育的特点:1)学前家庭教育是幼儿接触最早的教育

                       2)学前家庭教育是伴随终身的

                       3)学前家庭教育实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的

                       4)学前家庭教育是个别实施的

3、托幼机构教育的特点:1)群体性

                       2)专业性

                       3)计划性

托幼机构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实施形式,也是学前公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价值、教育价值、学前教育价值、学前教育价值取向的概念。(P13、P15)

答:1)价值:它表示的是事物在满足人的需要中的有用性。

    2)教育价值:指作为客体的教育活动与社会或个人等教育主体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

    3)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4)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三、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P23)

答:1)客观性

    2)多样性

    3)整合性

    4)方向性

四、学前教育功能的分类(P24)

答:1)从承受对象上分:(1)学期教育的个体功能

                      (2)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

2)从作用的层次上分:(1)基本功能

                    (2)派生功能

3)从作用的方向上分:(1)学期教育的正向功能

                    (2)学前教育的负向功能

4)从作用的表现形式上分:(1)显性功能

                        (2)功能

五、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P26)

答:1)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它可以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2)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也称工具功能,主要表现为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作用。

    

     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传递功能。

六、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P34-P36)

答:1)适度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

    2)提高托幼机构学期教育质量;

    3)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结构;

    4)优化托幼机构教育资源配置;

    5)改革托幼机构教育和运行。

七、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P40-P42)

答:1)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

    2)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

    3)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

    4)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

    5)教育引导发展原则。

八、现代学前教育的特征(P7-P12)

答:

九、学前教育价值选择对教育目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师幼关系性质、教育评价的影响。

答:

领会:

一、学前教育的年龄范围和概念。(P2)

答:学前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年龄范围:

西周时期10岁以前
1902年壬寅学制6岁起
1904癸卯学制3-7岁
近代起终止于6、7岁
美国入学前一年
英国2-7岁
二、学前教育效益的概念。(P31)

答:是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三、社会效益和个人效益。(P32)

答:社会效益:是指相对于正在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没在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所得到的好处。

个人效益:是指接受学前教育的个人——即幼儿获得的收益。

四、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P34)

答:内部效益:指学前教育系统尽量减少浪费,提高的教育质量, 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和发展。

    外部效益:指学前教育对义务教育等后续阶段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影响。

五、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P37-P39)

答:1)发展的整体观;

2)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

3)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

4)教育促进和参加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

5)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

六、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P5-P7)

七、学前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P15)

八、学前教育价值的内涵。

九、学前教育功能的概念及其与职能、价值等之间的关系。(P22)

运用:

一、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P29)

答:1.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所依据的“关键期”理论已经遭到质疑。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个体多方面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在儿童期,关键期和敏感期的确存在,但是不是意味着错过关键期和敏感期后发展的障碍就完全无法弥补。“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把关键期的作用推至极化,导致了“早期经验决定论”,否定随后阶段发展的作用,关键期的起止时间不是适用于所有儿童的固定时间段。

2.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都把教幼儿识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提出了“0岁扫盲,三岁读书”,任何方案都必须是科学的,幼儿期是语言掌握迅速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口语方面,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听觉刺激以及大量运用口语的机会,首先发展的是口语,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是在口语的基础上的,所以学前期儿童的语言发展任务应以口语为主

3.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惊人的效果,采取了单项强化训练的办法。

儿童周围一个完整的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如果人为加速或强化某个方面的发展进程,会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破坏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从儿童终身教育的角度看,“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是“杀鸡取卵”

总之:“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夸大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学前教育只是影响因素之一,而且学前教育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儿童发展为原则,在儿童生理心理基础上才可能实现,“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鼓吹学前教育万能,最终必将导致学前教育。

二、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价值取向上所存在的误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