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011U基础健身知识考题及答案
2025-09-29 05:15:09 责编:小OO
文档
基础健身知识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75)分

1.《全民健身日》的具体日期是每年的(  C)

  A、1月8日   B、6月8日   C、8月8日   D、10月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于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于( C )起实施。

  A、1996年1月1日          B、1996年5月1日  

 C、1995年10月1日         D、1996年6月10日

3.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C  )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A、青年、少年、儿童体育     B、竞技体育 

 C、全民健身活动             D、体育事业

  

4.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社会体育活动应当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遵循因地制宜和( C )原则。

  A、群众参与   B、坚持锻炼   C、科学文明   D、勤俭节约

  

5.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体育( c ),进行体质监测。

  A、锻炼项目   B、健身方法   C、锻炼标准   D、健身内容

  

6.国家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c)对社会体育活动进行指导。

  A、教练员    B、运动员   C、社会体育指导员   D、裁判员

  

7.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 c )为重点。

  A、中年和老年         B、职工和农民   

C、青少年和儿童       D、妇女和儿童

 

8.《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自(c  ),经过十年的努力把全民健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A、2001—2015年     B、2001—2020年 

C、2001—2010年     D、2001—2030年

  

9.提倡成年人按照《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  c)测定一次。

  A、每三年   B、每两年   C、每一年   D、每半年

  

10.《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自( A)起实施。

  A、1993年12月4日   B、1994年1月10日   C、1994年6月10日  D、1995年1月1日

  

11.社会体育指导员系指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以外的群众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 c )工作的人员。

  A、技术管理   B、经济管理   C、组织管理    D、产业管理

  

12.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高( c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

  A、锻炼意志   B、身体素质   C、生活质量   D、运动能力

  

13.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按(  D)划分为:三级、二级、一级以及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A、职务    B、职称    C、称号    D、级别

  

14.我国社会体育是由( c )体育、职工体育和农村体育三大部分组成的。

  A、竞技     B、学生     C、城市     D、

15.奥林匹克的格言是(  c)

  A、友谊、团结  B、公平竞争   C、更快、更高、更强   D、天涯若比邻

  

16.“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同志于( C )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的题词。

  A、1952年1月10日             B、1952年3月10日   

C、1952年6月10日             D、1952年9月10日

  

17.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能力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和( c)素质。

  A、指导     B、耐力     C、心理     D、技术

  

18.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拥护中国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心社会体育事业,积极从事( C )

  A、社会活动                   B、社区体育活动   

C、社会体育工作               D、农村体育工作

  

19.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 A )工作

A、社区体育    B、学校体育   C、基层体育   D、全民健身

  

20.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体育健身时,必须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 c )以便合理的安排健身体育锻炼,并收到预期效果。

  A、兴趣爱好   B、心理因素   C、生理特点   D、技术水平

  

21. 过度疲劳不仅不能提高身体机能,而且容易导致各种运动损伤和伤害事故,以至损害人体的身体( B )

  A、身高     B、健康     C、体重     D、弹跳能力

  

22.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当身体机能下降,不能完成和维持原来( B )的工作时,视为该体育锻炼者出现了疲劳。

  A、兴趣     B、强度     C、力量     D、速度

 

23.力竭是疲劳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疲劳发展的最后阶段。肌体发生疲劳后,降低运动强度和改变运动条件仍能继续工作,直至完全不能( B ),此时才为力竭。

  A、呼吸     B、运动     C、工作     D、站立

 

24.有氧运动是采取中小强度,持续运动一定时间,通过练习可以提高人体( C  )功能,燃烧体内多余脂肪的一种运动。

  A、肌肉     B、关节     C、心肺     D、内脏

  

25.局部疲劳是指以身体某一部分进行运动使该局部(  B)机能下降而导致的疲劳。

  A、肌肉     B、器官     C、骨骼     D、血液

  

26.能源物质消耗过多与运动性疲劳密切相关,而且运动( B ),运动持续时间不同,消耗能源物质也不同。

  A、项目     B、强度     C、方式     D、年龄

  

27.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是由于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过程加强,某些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生成而不能及时(  B)所致,代谢物的堆积造成运动机能下降,从而导致运动性疲劳。

  A、补充     B、消除     C、解决     D、认识

  

28. 神经细胞长时间兴奋会导致神经细胞本身的工作能力下降,为了避免进一步消耗,神经细胞会产生保护性( B ),因而造成整体工作能力下降。

A、抑郁     B、抑制     C、亢奋     D、激动

29.正确的认识和诊断疲劳,对于(  B)地指导全民健身,提高锻炼效果和健康水平具有实践意义。

  A、正确     B、科学     C、快速     D、缓慢

  

30.骨骼肌能疲劳时,不仅收缩机能下降,而且肌肉的放松能力也下降,表现为肌肉疲劳时,肌肉不能充分放松,肌肉( B )增加。

  A、长度     B、硬度     C、围度     D、宽度

  

31.心率(HR)是评定运动性疲劳最简易的指标,是体育锻炼中( B )身体机能最常用的指标。

  A、研究     B、评定     C、讨论     D、商议

  

32.按照训练—适应理论,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若一段时间内从事同样强度的定量负荷,运动中心率( B ),则表示身体机能状态不佳。

  A、减弱     B、增加     C、相同     D、变化

  

33.大运动负荷训练后,植物性神经系统调节机能因疲劳而下降,使血管运动的调节发生障碍。血压体位反射主要是测定( B )系统调节机能。

  A、运动     B、心血管    C、呼吸    D、消化

34.血红蛋白是氧运输主要载体,高浓度的血红蛋白运输更多的氧到肌肉,因而是人体( B )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A、无氧     B、有氧     C、体育     D、放松

  

35.运动后,自我感觉身体轻松,舒畅,食欲和睡眠情况良好,运动后有一种舒服的疲劳感,并有继续运动的愿望,说明这种疲劳是体育锻炼的( B )反应。

  A、不正常   B、正常       C、参与     D、一般

  

36.运动性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体育锻炼过程中的正常反应,随着体育锻炼时间的( B ),疲劳症状会自然消失。

  A、缩短     B、延长      C、早晚     D、长短

  

37.静止性休息是锻炼者运动后保持机体的相对不运动状态,以促进身体( B )的恢复,尽快消除疲劳。

  A、肺活量   B、机能      C、心率     D、反应

  

38.积极性休息是指锻炼者运动后采用一些( B )的活动以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

  A、客观     B、轻微      C、主观     D、饮水

 

39.消除疲劳的物理手段有( B ),牵拉和水疗等措施。

  A、加大运动量   B、按摩   C、减少运动量   D、听音乐

  

40.进行强度一般运动造成疲劳应补充淀粉、( B )水果为基本营养。

  A、肉类     B、豆类     C、菌类     D、果脯类

  

41.人体在从事体育活动过程中常常出现疲劳症状,并伴有人体的生理机能、(  B)状态的变化。

  A、物理     B、心理     C、化学     D、语言

  

42. 了解体育锻炼过程中疲劳产生的机制,掌握合理的辨别疲劳的方法并有效的( B )运动性疲劳,对于增进人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A、缓解     B、消除     C、减轻     D、增加

   

43.体育锻炼过程中,人体只有出现( B )的疲劳症状时,身体机能才会不断提高。

  A、少量     B、适度     C、过量     D、特殊

  

44.根据运动方式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将疲劳分为快速疲劳和( B )疲劳。

  A、柔韧     B、耐力     C、阶段     D、分级

  

45.体力疲劳是指由于从事身体训练使身体( B )能力下降而产生的疲劳。

  A、抵抗     B、工作     C、免疫     D、活力

  

46.整体疲劳是指从事全身运动,使身体各(  B)机能下降而导致的疲劳。

  A、肌肉     B、器官     C、骨骼     D、血液

  

47.能量消耗理论认为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主要是在运动过程中体内能源物质大量消耗,并且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从而造成运动时能量供应(  B),导致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A、过量     B、不足     C、适度     D、相当

  

48.造成疲劳主要是因为人体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大量消耗,血糖含量( B )和糖原含量下降。

   A、上升     B、下降     C、持平     D、相当

   

49. 夏季或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里进行体育锻炼,身体大量排汗而不注意饮水,或只注意饮水而不补充无机盐,可造成水盐代谢紊乱,引起细胞内外水平衡失调,导致运动机能( B ),身体疲劳。严重时可引起肌肉痉挛。

   A、亢奋     B、下降     C、持续     D、上升

   

50.当机体运动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疲劳是大脑对机体的( B )性措施之一,可以减少疲劳的进一步积累,防止体育锻炼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

  A、压迫     B、保护     C、减压     D、指令

 

51.运动引起的肌肉疲劳最明显的特征为肌肉( B )下降,一般常以绝对肌肉力量为依据,观察疲劳前后肌肉力量的变化。

  A、弹性     B、力量     C、大小     D、纤维

  

52.在一次长时间的锻炼后,下肢围度的增加与疲劳程度成(  B)。

  A、反比     B、正比     C、相同     D、相反

  

53.基础心率是指清晨清醒、起床前静卧的心率,也可以用( B )表示,常称晨脉。

  A、呼吸节奏   B、脉搏   C、睡眠状况  D、夜醒次数

  

54.可将定量负荷后的( B )恢复时间作为疲劳诊断指标。

  A、呼吸     B、心率     C、力量     D、柔韧

  

55.人体在不同的状态下,对光源的闪烁频率的辨别能力不同,当( B )时人眼对光源的闪烁频率识别能力下降。

  A、兴奋     B、疲劳     C、抑郁     D、哭泣

  

56. 尿素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因此,当运动负荷( B ),体内蛋白质代谢加强参与运动机能时,血尿素升高。

  A、过小     B、过大     C、过早     D、特殊

  

57.运动后感到头晕、恶心、胸闷、食欲不振,睡眠不好,特别是产生( B )运动的感觉,则表示身体疲劳较深。

  A、喜欢     B、厌恶     C、身体     D、四肢

  

58.运动性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体育锻炼过程中的正常反应,随着体育锻炼时间的延长,疲劳症状会自然( B )。

  A、加重     B、消失     C、错在     D、特殊

  

59.静止性休息更适合于全身(B  )导致的整体性疲劳症状的消除。

  A、消耗     B、运动     C、疼痛     D、舒适

 

60.由于力量练习造成的疲劳应以补充( B )、牛奶等蛋白质为主要的合理营养。

  A、水果     B、肉类     C、蔬菜     D、淀粉

  

61.在跑步健身锻炼时应注意调整速度,正确的做法是( B )。 

 A.快→慢→快   B.慢→快→慢    C.慢→快    D、快→慢

62.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国家每(D  )年进行一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63. 一日三餐(早、中、晚餐)的合理热量配比为( A )。  

A.30%,40%,30%           B.30%,30%,40%  

C.20%,40%,40%           D.40%,40%,20%  

.通过游泳达到健体的目的,下列哪种方式更为合适?( A ) 

A.慢速长游     B.快速短游      C.慢速短游     D.快速长游

65.国家进行国民体质监测时的监测对象为(B)中国公民。  

A.3—69周岁有疾病的人群    B.3—69周岁城乡的人群

C.3—69周岁农村的人群      D.3—69周岁城镇的人群

66.在运动中遇到肌肉拉伤的情况,应立即采取下列哪种方法( A )

A.在伤处敷冰块  B.在伤处敷热毛巾  C.用手掌揉搓  D.涂红药水

67.奥林匹克五环是由( C )颜色相互套接的,它表示着五大洲的团结和全世界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欢聚一堂。  

A.蓝、黄、白、绿、红          B.紫、黄、黑、红、绿

C.蓝、黄、黑、绿、红          D.蓝、黄、黑、红、粉  

68.( D )为“奥林匹克日”。

A.7月13日    B.7月23日    C.6月13日    D.6月23日

69.学习、工作、生活要做到劳逸结合,成年人每天应该保证的睡眠时间一般是( B )。

A.5—6小时    B.7—8小时    C.9—10小时    D.4—5小时

70.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 B )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A.学校体育活动        B.全民健身活动  

C.竞技体育活动        D.奥林匹克运动

71.维生素C最主要的食物来源是(  A  )。  

A.蔬菜、水果    B.动物肝脏     C.鱼类     D.牛羊肉

72.体育锻炼的运动量应掌握在(  A   )。

A.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学习、生活为标准   B.达到运动量的极限

C.想运动时,就锻炼一下               D.运动达到身体发热出汗

73.奥林匹克精神通常包括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和(  A  )。

A.奋斗原则   B.发展原则   C.竞技原则   D.全面原则

74.世界卫生组织在1992年明确指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C)  A、慢跑  B、登山  C、散步  D、游泳 

75.体育竞技与体育健身都需要坚持锻炼,两种锻炼的主要区别是。(  C ) 

 A、运动时间  B、有氧或无氧  C、负荷强度大小 D,运动项目

二.填空题(10)分

1、社会体育是指                 ,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                  

体育活动。

2、健康包括                  、                    和                        。

3、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称号分为:                       、                    、

                            、                            。

4、体育锻炼的一般原则有                  、                         、        

           、                      、                      。

5、进行一次体育锻炼,一般都要经过                     、                     、

                 等三个部分。

一、问答题(15)分

1、健骑机的功能是什么?

 

2、漫步机的功能是什么?锻炼时应注意哪些?

3、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履行的工作职责是什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