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药理学教案029
2025-09-29 05:15:32 责编:小OO
文档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药理学专业班级2010级药学班

授课教师

 赵晋

授课序次29 

授课类型理论授课学时

授课题目                   (章节)

第二十五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胰岛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2.熟悉胰岛素增敏药、磺酰脲类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3.了解胰岛素制剂的分类。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与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难点】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机制。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

使用教材

及参考书     

1、使用教材:王迎新  弥曼主编,药理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6月

2、参考书:

(1)王开贞  于肯明主编,药理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7月

(2)弥曼主编,药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  案  续  页

教   学   内   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导入:讲述糖尿病相关知识

第二十五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一节 胰岛素

【作用】

 1.降低血糖: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加速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促进糖原的合成及贮存,抑制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从而降低血糖。

2.促进脂肪合成:胰岛素能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增加脂肪的合成与贮存。

3.促进蛋白质合成:胰岛素可增加氨基酸的转运和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4.促进钾离子转运:促进K+进入细胞内,降低血K+,增加细胞内K+浓度。

【临床应用】

1.糖尿病:胰岛素对各型糖尿病均有效。主要用于:①1型糖尿病;②糖尿病发生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③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和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未能控制者;④糖尿病有合并症者,如严重感染、高热、创伤、手术及分娩等。

2.纠正细胞内缺钾:胰岛素与氯化钾、葡萄糖组成极化液(GIK),可促进钾内流,纠正细胞内缺钾,用于防治心肌梗死时的心律失常。

此外,胰岛素还可与ATP、辅酶A组成能量合剂,用于心、肝、肾疾病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1.低血糖:最常见。表现为饥饿感、出汗、心悸、震颤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死亡。发生低血糖时应及时处理。轻者可进食少量饼干、面包和糖水等。严重低血糖时,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断药与胰岛素合用可增加低血糖的危险,并可掩盖低血糖某些症状,延长低血糖时间,故应注意调整胰岛素用量。

    2.过敏反应:多为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偶有过敏性休克。必要时用H1受体阻断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并改用其他种属动物胰岛素或高纯度胰岛素。

3.局部反应:表现为红肿、皮下结节或皮下脂肪萎缩。

4.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称为胰岛素抵抗,又称胰岛素耐受性。宜换用高纯度胰岛素或人胰岛素,也可加用口服降血糖药。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一、磺酰脲类药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第二代: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

第三代:格列齐特(达美康)等。

【作用】

1. 降血糖作用: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已合成的胰岛素释放入血而发挥降血糖作用。对胰岛素的合成无影响,因而对正常人和胰岛功能尚存的糖尿病患者有效,对1型糖尿病及胰腺切除者单独应用无效。

2. 抗利尿作用:格列本脲、氯磺丙脲能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并增强其作用,减少水的排泄。

3.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格列齐特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刺激纤溶酶原的合成,恢复纤溶活性,改善微循环,对预防或减轻糖尿病人微血管并发症有一定作用。

【临床应用】

1.糖尿病: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尚存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用于胰岛素耐受者,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2.尿崩症:氯磺丙脲可使尿量减少,与氢氯噻嗪合用可提高疗效。

【不良反应】

1.消化道反应:常见胃肠不适、恶心、腹痛、腹泻等,多与剂量有关,减少剂量或继续服药可消失。

2.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胆汁郁积性黄疸及肝损害。应定期检查血象和肝功能。

3.低血糖反应:过量可发生持续性低血糖,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者尤为多见。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第二代药物较少引起低血糖。

4.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大剂量氯磺丙脲可引起精神错乱、嗜睡、眩晕和共济失调等症状。

二、胰岛素增敏剂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作用和临床应用】 本类药物能特异性提高机体(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有效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炎症反应和内皮细胞的增生,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联合治疗(与胰岛素、磺酰脲类或甲福明合用)都能取得较好的降糖效果,但无内源性胰岛素存在时无效。

【不良反应】 本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副作用主要是嗜睡、头痛及胃肠道反应等。应注意的是曲格列酮可损害肝功能,故用药前应测肝功能,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超过正常2.5倍者禁用;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用药第一年每2个月1次,以后每6个月1次。

三、双胍类

【作用和临床应用】 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对正常人血糖几无影响,不会引起低血糖。作用机制可能是: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②减少肝内糖原异生;③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④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及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不良反应】

1.胃肠反应:主要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口苦、金属味等,饭后服可减轻,减量或停药后即消失。

2.乳酸血症:因促进糖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尤其在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缺氧情况下,易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可危及生命。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及餐时血糖调节药   

阿卡波糖   通过在小肠竞争性抑制水解碳水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减慢水解及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延缓吸收。可降低餐后血糖。临床用于轻、中度Ⅱ型糖尿病人。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服药期间应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提高疗效。

瑞格列奈   非磺酰脲类的口服降糖药。通过促胰岛素分泌而降糖,作用比格列本脲强3~5倍。其最大优点是促进储存的胰岛素类似生理性分泌,并对功能受损的胰岛细胞起到保护作用。适用于Ⅱ型糖尿病人,尤其是老年和肥胖患者与双胍类合用有协同作用。

小结:

10分钟

35分钟

2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教   案   末   页

教学

小结第二十五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一节胰岛素

第二节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思考题

作业题

1.比较胰岛素、甲苯磺丁脲和甲福明的降血糖作用和临床应用有何不同?

2.口服降血糖药分哪几类?他们的作用机制有何不同?

教学

后记

适当讲授糖尿病相关知识有利用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记忆。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