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基础知识(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遨游áo 慰藉jí 倩影qiàn 蓊蓊郁郁wěnɡ
B.舳舻zhú 愀然qiǎo 窈窕yǎo 流水脉脉mò
C.毋宁wù 须臾yú 杜撰zhuàn 酾酒临江shī
D.斑驳bó 霎时shà 希冀yì 扣舷而歌xuá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袅娜 羞涩 渺茫 正襟危坐 B.宛然 参差 颤动 月明星稀
C.频繁 坚韧 赋予 俯首帖耳 D.浩瀚 枯躁 细腻 了无踪影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________是满月,天上________有一层淡淡的云,________不能朗照,________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________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A.虽然 也 所以 然而 既
B.即使 也 因此 但 固
C.即使 却 因而 但是 既
D.虽然 却 所以 但 固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继2007年冬天我国南方雪灾以后,如今四川境内大部分地区又遭遇罕见的强烈地震,这真是多事之秋啊。
B.《走我自己的路》这其实就是李泽厚著作的特点:决无陈词滥调,充满新鲜气息。唯其如此,他才在表现出人格魅力的同时,也表现出思想的魅力。
C.据英国金斯顿大学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很干净的人家,平均每张床上的被褥螨虫和尘埃螨虫至少有1.5万只,让人手足无措。
D.“免费开放”的新,让全国各地许多博物馆从人气冷清的休眠状态变得门庭若市,甚至要提前预约才能获得参观机会。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在外国同事看来,中国人的手机似乎永远保持“正在进行时”,即使在办公室开会,有的人也不出去接电话,而是坐在座位上小声讲。
B.莫斯科地铁不仅仅是藏满精美艺术品的博物馆,而且更像是交通工具,是集建筑、装饰、绘画、雕刻等于一体的艺术殿堂。
C.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D.会说600多段传统相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小剧场演出的相声演员郭德纲,在一夜成名的同时,也经历着各种目光的考量。
6.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 (属:劝人饮酒) B.冯虚御风 (冯:乘;御:驾)
C.倚歌而和之 (倚:靠,依) D.盈虚如彼 (盈:满)
7.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乎”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飘飘乎如遗世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③而又何羡乎 ④相与枕藉乎舟中
A.只有①②同 B.只有①④同 C.只有②③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8.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C.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9.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有吹洞箫者
C.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D.何为其然也
10.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二、课内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4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1.对“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静态的月光比做“流水”,不仅写出了月光的柔和与素淡,而且也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B.句中的“泻”字用得好,它把无形的月光写得可感可触,从而使描写对象的形象更加鲜明。
C.如果不用“泻”而改用“照”字,不但与“流水”不搭配,画面也少了流水的声音,从而也少幽静的意境。
D.本是静态的画面,通过“流水”的比喻和“泻”字的选用,从而产生了静中有动,动中显静的意境效果。
12.“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恰是到了好处”是指( )(3分)
A.虽是满月,却不能朗照。 B.既能酣眠,又可小睡。
C.在这种环境气氛中酣眠。 D.在这种环境气氛中小睡。
13.为这个文段拟一个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荷塘上的月色 B.月色下的荷塘
C.月夜的荷塘 D.荷塘的月夜
14.作者用了很多动词来描写月光,请找出其中一个动词,并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
大自然的礼赞
李长之
(1)世界不是荒凉的。我们感觉没有人的时候,却另有更令我们向往的东西存在。
(2)仿佛一个堂皇伟大,神秘而崇高的剧场吧。观众是愚妄的,这不要紧,因为他们可以散去;戏曲是鄙俗的,这不要紧,因为可以改写;角色平凡,这也仍然能令人忍耐下去,因为可以希望有更不平凡的来代替。所有这些失望的痛苦,和不甘于失望,又追求新的幻影的疲劳,我们都会得到一点补偿,也就是多多少少会得到一种慰藉,因为剧场总是好的,一切靠不住,剧场靠得住,剧场较之其他要悠久些。
(3)这剧场就是大自然。一切变,大自然不变,这剧场永远是堂皇、伟大、神秘与崇高的。观众,戏曲,角色,都渺小吧,这剧场却越发庄严。戏散了,这剧场也依然巍峨地矗立着。所以,只要没忘掉这剧场的人,他是可以心平气和下去的,并且也不会寂寞。
(4)有谁曾感到没有归宿吗?到大自然里去。
(5)最不自量,而又最不安分的动物,恐怕只有人类吧。人类企求一切,而超越了实际能力。大自然在这方面却恰是人类的母亲,她不会打消孩子们的梦,虽然早知道那是梦。她却只用种种暗示,种种比喻,种种曲折而委婉的辞令,让人们自己去觉悟。在人们的能力限度以内,她却又鼓舞人们,成就人们,务在让人们所仅有的一点能力,去作一些最善的发挥。
(6)大自然有种种律则。是剧场吧,有剧场的规矩;作母亲呢,也自有母亲的教导之方。不过一般的人们不容易知道。熟悉剧场的人,自然会熟悉剧场的规矩。一个母亲的爱恶,也常是不能明白地说出来的。大自然往往给她的骄儿一种伟大课题,以课题为重,大自然便不惜给她的娇儿以种种的或甘或苦的经历,甚至几乎不能胜任。但是她的骄儿会恰恰符合了母亲的意向。
(7)谁能领会大自然的深邃或恩惠呢?
(8)她不溺爱,可是她对于她的子孙并不平等。愚妄的人们,对她是可以怨尤的,然而她不管。她呈现给愚妄的人们的,就是驳杂、混乱。她不求愚妄的人们的了解,也因为他们不能了解。
(9)大自然在天才们的跟前,却是和悦的。大自然的骄儿就是天才。大自然永远爱护天才,她那条理和秩序,完全启示于天才。她有种种设计,是让天才完成自己,虽然不必事先告诉。天才没有不了解大自然的,大自然对天才,也永不会不爱护。歌德、屈原、李白、康德、贝多芬、曹雪芹,这都是在大自然的爱护之下,完成了自己的。
⑽大自然是有情感的。她不盲目,也不麻木。她不是没有智慧,她的智慧乃是溶化于情感之中。情感最可靠,大自然是任情感的,一如她所爱护的天才。她不放任情感,而且喜欢表现出来。你就看浓绿如油的春水吧,这是她的情感的表现;高空淡远的秋云呢,也是她情感的表现。她处处在流露,她处处似乎情不自禁。
⑾大自然是感官的,是色相的。她忘不掉美;丑的出现,只是在人们对于美的破坏之际。她要点缀一切,她要种种色调,而且那色调要纯粹,要单一,你瞧吧,白雪,红叶,彤云,秋霁的晓雾,夏木的浓阴……
⑿大自然就是艺术家。音乐和绘画,她天天在创造。人间一切艺术,不过是大自然的艺术副本。在人们忘掉,或者忽视了大自然的艺术的时候,往往是人间艺术堕落的时候,一旦携手,那才可以抬头。
⒀艺术家必有意匠,大自然的意志就表现在她创造艺术品的意匠里。大自然的意志是“生”,所以所有大自然的艺术,都是生的表现艺术。
⒁大自然,是宇宙间最永恒的,最伟大的,最庄严的。而天才、艺术,这一切的成就与伟力皆源于大自然,因作大自然礼赞。
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4分)
A.对于自然这样一个巍峨不变的剧场,谁忘掉它,谁就是一个徘徊在生活和生存意义之外的人。
B.真正走入自然的剧场里,人们不会感到“没有归宿”。
C.因为大自然的宠爱,贝多芬才成了人类永恒的乐圣。
D.所有一切人间的艺术,都是“大自然的艺术的副本”,艺术作品的高低,全在于大自然的孩子是天才还是匠人。
E.把情感寄托在自然上,从自然的美,从自然无时不在创造的音乐和绘画上爱着自然的人们就是天才。
F.我们都是自然的孩子,我们不会个个成为自然的骄儿天才,但是,我们应该尽量去了解自然,从自然中学会生存的艺术。
16.作品中将大自然比做“剧场”与“母亲”,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认为“大自然是深邃的”,为什么这样说?(不超过20个字)(4分)
答:因为在作者看来,大自然是
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权贵、明星说:要能像普通百姓一样随便逛街吃饭该多么幸福啊;大款说:要能像农民那样天天呼吸新鲜空气多幸福啊;有的慕富者说:要能住上豪华别墅,开上高级轿车多幸福啊;跑官者说:能够大权在手该多好啊!有吃有喝,还能荣华富贵,“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该多好;打工者说:能像城里人那样有个城市户口,住上商品房,老婆孩子热炕头该多美啊……
要求:对于“什么是幸福”可谓众说纷纭,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800字左右,不得抄袭。
参
西城区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测试
一、语文基础知识
1.B(A藉jiè;C毋wú;D冀jì;舷xián)
2.D(躁——燥)
3.D
4.C(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此处应使用“瞠目结舌”)
5.A(B分句的递进关系颠倒,应改为“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且更像是藏满精美艺术品的博物馆”;C句式杂糅,去掉“因为”或“造成的”;D“经历”“目光”与“考量”均搭配不当)
6.C(倚:循、依)
7.A(①②都是形容词词尾;③表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呢”;④介词,相当于“于”)
8.D(A少焉;B而不知其所止;C知不可乎骤得)
9.B(B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AC是介词结构后置;D是宾语前置)
10.C(①和②均为名词做动词,③是名词意动用法,④是名词做状语)
二、课内阅读
11.C(以“流水”设喻是为了增强动感,“画面也少了流水的声音”错)
12.A 13.A
14.答案示例:
“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这个喻体,增强动感,表现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情景。
“浮”,水气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以“青雾”衬“月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
“洗”,“牛乳”的比喻承上文“泻”字而来,一个“洗”字表现了月光洁白柔和而又鲜艳欲滴。
“笼”,“梦”的比喻承上文“浮”字而来,一个“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
三、课外阅读
15.C E(母亲对于骄儿自然是爱护有加的,而且她“有种种的设计”,让天才“完成自己”,也正是因为贝多芬经受了自然安排的重重磨难,他才成为了一个天才,才成为了乐圣,所以C的表达不准确;天才不仅仅是在情感上与自然相通的,而且在意志上也是与自然息息相通的,所以E项也是不正确的)
16.将大自然比做“剧场”,为人提供了位置与归宿,表现了大自然的悠久、永恒;(要点一)将大自然比做“母亲”,给人以提示与鼓舞,表现了大自然的慈爱、智慧。(要点二)(写出一个要点就得1分)这两个比喻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表达效果。1分)
17.(因为在作者看来,大自然是) 公平的、多情的、美丽的、富于创造力的。(每个要点各1分)
18.顺应自然规律,领会自然恩惠,发挥个人能力,完成个人事业。(写出三个要点即可)
19.“这一切”指的是“天才和艺术”。(1分)“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大自然的骄儿就是天才”;(1分)“大自然就是艺术家”,她天天在创造音乐和绘画,“人间一切艺术,不过是大自然的艺术的副本”,因此说它们都“源于大自然”。(2分)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