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惠州市2017届高三调研二作文评分建议
2025-09-29 04:59:58 责编:小OO
文档
惠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评分建议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加州某个湖里淹死了一名5岁的男孩,当地某报的摄影记者约翰·哈特不顾治安员的制止,快速地拍了照片。画面中死者的上身暴露着,救护人员在安慰死者的哥哥,而他正悲恸地痛哭,因为是他带着弟弟游泳造成了这个悲剧。该报有不使用尸体照片的规定,但主编罗伯特·本特里考虑到那些照片会提醒人们当心孩子游泳的安全,同意发表这张照片。报纸出版后,受到读者的谴责,引起新闻界的争议,其中一位报纸编辑认为:“我们相信一张照片比1万字的文字更有助于人们注意水中安全。”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一、作文材料的解读:

1.某报发表了一张淹死的男孩的照片,照片上死者的上身暴露着,救护人员在安慰死者正悲恸地痛哭的哥哥,因为是他带着弟弟游泳造成了这个悲剧。

2.该报有不使用尸体照片的规定,但主编罗伯特·本特里考虑到那些照片会提醒人们当心孩子游泳的安全,同意发表这张照片。

3.报纸出版后,受到读者的谴责,引起新闻界的争议,其中一位报纸编辑认为:“我们相信一张照片比1万字的文字更有助于人们注意水中安全。”

二、作文的立意:

据上述解读,作文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一)从新闻报道的角度

1.新闻照片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刺激读者,更有助于提醒人们注意儿童游泳安全,预防儿童溺水事件的发生。

2.新闻的真实性就在于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而符合客观实际的照片更具说服力。

3.以警示人们当心孩子游泳的安全为理由、将死者及其痛不欲生的亲属的肖像搬上新闻报道,既违反了该报不使用尸体照片的规定,也缺乏最起码的人文关怀。

4.新闻固然要讲求“真”,但如果为了追求新闻的“真”就放弃做人的良善之心,就正好印证了马克思的那句话:“需要不神圣手段的目的,就不是神圣的目的”。

5.古今中外,人类社会都信奉逝者“入土为安”,对于已经故去的人,生者都是保持着虔诚敬畏或悲悯的态度。新闻报道对于死者肖像的使用不应肆无忌惮、毫无。

(二)从读者角度

1.死者及其痛不欲生的亲属的照片的强大视觉冲击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强化读者对儿童溺水事件的关注和警觉,进而减少和杜绝儿童溺水事件的发生。

2.新闻图片的警醒作用对于儿童的确比文字更有说服力。

3.新闻应当给予更多的正面教育和指导,不应该将死亡的画面直接呈现给读者,造成读者心理恐慌,尤其是儿童的恐惧和不安。

评卷老师认为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审题都可考虑为符合题意。把握不定的情况应向评卷小组长、题组长反映商议。

三、关于文体

按命题要求“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可写成议论文、书信等能够表明自己态度看法的文体。

四、评卷建议

1.请老师们尽量打出高分来提高作文区分度。对有思想、有特点、内容新颖、语言精彩书写美观的作文要敢于打高分。

2.建议作文平均分控制在40—41分。

3.请按照等级评分标准评分。

【附】                   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依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实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语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⒀材料新鲜⒁构思新巧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⒃有个性特征

作文立意参考意见

一、能围绕材料的主体事件来解读材料的立意视为符合题意:

1.赞同该报主编的做法,为了增强人们的水中安全意识,报纸应该刊登这样的“尸体照片”:

A.事故的现场给人以视觉震撼,从而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引起人们对生命的反思。(只有触目,方能惊心)

为能达到警醒他人的目的,特殊情况下可变通职业规定,规则可以为生命让路。如“莫让规定绑架生命”“生命安全不应被规定所挡”。

B.将惨状图片呈现给读者,可以使其不抱有侥幸心理,具有教育的作用。

C.报纸刊登“尸体照片”给人们带来的“不适感”,可以让人直面现实的痛点,有警醒作用。

D.图片所呈现的悲剧效果远胜过千言万语,有重要教育作用。

E.刊登“尸体照片”虽然对死难者及其家属很残忍,但可以挽救更多的家庭。

2.不赞同该报主编的做法,认为刊登“尸体照片”弊大于利:

A.报纸刊登这样的照片,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暴力宣传,是一种恐吓行为。

B.将“尸体照片”直接刊登在报纸上,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和漠视,将会给死难者家属带来更多的伤害。

C.对待死亡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生命的态度。利用死亡来宣传某种观念的行为,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漠视。

D.报纸应有人性关怀,报道宣传时应有温度,直接刊登死者图片的行为违背新闻伦理道德。

E.为了让人们注意水中安全而直接刊登照片的行为本质上的是一种惰性表现,体现了社会懒于寻求更合适更有效的安全教育方法。

新闻工作者要恪守职业操守,不能随意打破规定。“勿忘规定,坚守初心”。

3.综合辨证角度:新闻报道要遵守职业规定,但特殊情况下可以变通。如“守护规则,尊重他人”。

二、不提及材料主体事件,而是从材料中其他事件来解读材料的立意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1.当地某报的摄影记者不顾治安员的制止,快速地拍下照片:

A.新闻工作者在寻求新闻时应该有职业操守;

B.新闻工作者应该敢于寻求新闻。

2.死者的哥哥悲痛万分,因为是他带着弟弟游泳造成了这个悲剧:

人们应有水中安全意识,否则后悔莫及。

3.报纸主编违反规定刊登“尸体照片”:

A.我们应该遵守规则。

B.要敢于打破规则壁垒,寻求突破。

三、作文立意与材料无关,例如凭空谈“亲情”、“法制”,视为不符合题意。

(惠州二调语文作文评卷组、惠州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