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国家级课题《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5-09-29 04:59:41 责编:小OO
文档
国家级课题《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创新智能教学与教师的教学观实验研究》(FHB050521)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垄断着课堂,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缺少学习兴趣。信息传递单一,教学信息仍停留在黑板十粉笔的状态中,许多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手段利用不够,特别是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资源开发不充分,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气氛不民主、不平等,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惟命是从”,学生的人格、个性特长、创新意识很难有机会得到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态,适应课程改革、适应素质教育,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创新智能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从枯燥的教学中出来。

1.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民族要复兴,国家要发展,归根到底最需要的是创新思想,需要的是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教育为本。一个人创新思想的建立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掌握,主要依靠的是长期的、系统的良好的“创新智能”教育。

2.是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接受创新思想,培养创新智能,初步形成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学生这一阶段的特点,在传授各门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是适应少年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

少年儿童思维敏捷,好奇心强,遇事喜欢问“为什么”。正是在问“为什么”中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在小学教学中多给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研究的空间、发现的条件会使孩子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4.是适应新课程下教师发展的需要

实施“创新智能”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有有组织、管理引导学生的能力以及善于创造平等、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善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活动,善于鼓励学生的求异创新的教学艺术。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研究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课改的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教学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个性化教学理念。

3.阿姆斯特朗的“多元智力理论与最优教学方式”表格。课题指导思想

4.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与实践。

多元智力理论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个性化教学是加德纳在多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设想,即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智力特点(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基础上,确定并采用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法及学法。

本课题是以创新智能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教学方式,对新课程标准下实现个性化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研究。由于研究范围在小学阶段,因此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必然建立在教师的教学观念上面。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

1.研究的内容

构建“创新智能学习与教师的教学观”的初步教育理念;构建“创新智能学习”的课堂模式;构建“创新智能学习”的作业形式;构建“创新智能学习”的课外体系。

2.研究的目标:

(1)在教学中创设尝试科学探究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学会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开发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主体意识及相关的主体认识、主体能力、主体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树立新的教师观、质量观、学生观。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出适合创新智能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

(4)让学生掌握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开发创新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组织学生创新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活动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课题研究方法与步骤

1.课题研究方法:

(1)培训学习法,举办专题讲座。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专题讲座。在研究中心问题分析以及新课程新观念的培训与学习活动,让老师们懂得课题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方向,掌握研究方法,了解教育发展趋势,学习新课程、新方法,树立新观念。

(2)比赛法。以课题组成为参赛单位,举办优质课竞赛,强化课题研究,达到人人上优质课、课题汇报课。

(3)实验法。各个小课题组自主活动,强调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主开展研究,形成各种课堂教学模式。

(4)经验总结法、成果展示法。让他们撰写理论学习体会、经验文章或研究论文,在学校进行评比或推荐报刊杂志发表。组织参研人员参加各种献课比赛。

(5)实践法:在课堂教学、作业形式及课外活动等方面,实验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参加到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养成大胆探索、主动思考、认真研究、全面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6)系统原则法:“创新智能学习”要成体系。 “创新智能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业形式——课外体系活动“三位一体”,互相对应,密不可分。

2.课题研究的步骤:

㈠准备阶段(2006、4----2006.5):1.选定实验教师,成立课题组。2.制定实验计划。3.确定实验班级。4.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5.请市教科所,一中科研科的领导到校指导。6.实验教师学习“创新智能学习”理论。

㈡实验阶段(2006.6——2009.9)1.全面实施总体方案。

2.实验的前测。3.研究课内外“创新智能学习与教师的教学观”的方法和途径,搞好课题研究、交流。4.调查研究实验情况。

5.总结阶段性成果,实验教师写实验报告、体会、论文等。

㈢总结阶段(2009.10——2009.12)1.进行整体实验的检测。2.系统整理实验成果,为课题结题做准备。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1)学习理论把握研究方向。实验能否取得成绩,实验教师最关键。因此,首要的工作是开好实验教师动员会,给实验人员打气鼓劲,排忧解难,使实验人员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协调的步调,明确的目标,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2)以美国和西方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让实验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明确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区别,知道研究方向,弄懂创新智能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研究,探索出各学科创新智能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3)注重实效加强研究过程。在创新智能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我们将形成以点带面,具体实施的过程如下:

①加强了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指导小组,课题小组。

②建立了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好年度科研工作计划。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创新智能教学理论、方法、技能、策略,增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厚重教师的创新文化。要求实验教师认真制定本年度的研究计划,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制定实现研究目标的保障措施,完成研究成果的物化工作,为总课题的顺利开展做出贡献。

③加强了科研基地建设,建立教育科研实验网络,让每位教师都能参与到教育科研中去,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能力。

④修改教案本为创新智能教案活页纸,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的设计和激发学生思维的探究性活动的开展。把教研组改为创新智能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以老带新、提高教师、弥补我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作用,特别是新教师和新上高中的教师需要集体备课来把握教材重难点、考点。要求学期或学月初由备课组长根据组内人员情况,以单元或专题为单位,确定主备教师,主备教师研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对教学单元(专题)进行整体设计,并撰写教学设计及相关课程资源开发、作业设计(一备);备课组活动中提前一周(或二周)进行讨论,由主备教师辩证吸收组内老师意见进行修改撰写课时计划(二备);课时计划完成后主备教师按单元或专题装订成册发给组内教师,人手一册;教师根据班级实际和自己上课风格,在空白处进行增、删、改、补,形成个性教学材料(三备);每位教师上完课后,根据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修改,写好反思教例。

⑤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收看了教育课例,听取专家报告。采用集中评析、分组研讨的方式运用前沿教育理论指导课题研究。

⑥以课题组为参赛单位,举办了优质课竞赛,强化课题研究。以达到人人上

优质课、课题汇报课。

⑦开好每月一次的研讨会,做好了实验每阶段总结。实验中要坚持个体研究

与集体研究和结合的原则.以个体研究为主.集体研究为辅.开好每月一次的集体研讨会,让各位实验教师求同存异.加速实验的开展。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通过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学习和研究,我校教师掌握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了解、尊重了学生的优势智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其优势智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也带动其弱势智能的发展。

(二)经过研究,构建了“创新智能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理解——讲解——化解”三段教学法模式,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一段,理解阶段。约化10分钟时间,通过教师提出阅读思考题,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教材,鼓励他们与前后左右同伴议论,让学生主动地感知知识。

第二段,讲解知识阶段。约花25分钟时间,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归纳,师生共同活动,对教材知识结构进行串线结网式的整理,着重弄清重点、难点,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第三段,化解阶段。约化10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以求强化概念,巩固记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三段教学法模式,教师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变传统课堂的“灌输、适应”为“探究、发现”;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的“教案”为“课堂策划”,让广大学生动手、动脑,多方进行实践操作,把“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实现课堂是安全、问题、开放、情感的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

(1)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演讲、讲故事、出主意、写日记、出作品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促使学生在频繁地说话、讨论和解释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各科教学体现了生活化的特点。比如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形成运用数学进行推理和沟通的能力,把数学应用于学生日常生活,如让学生通过计算、分类、分等、问答、启发等,号召学生在学校的任何活动中,运用逻辑——数学思维方式,使学生了解数学不仅仅限于数学课,而是我们的整个生活。

(3)要使师生的肢体动作贯穿了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肢体回答、课堂剧场(如话剧,木偶戏等)、动作意识(如猜谜活动等)、动手思维(如制作实物等)、身体图(用肢体表示想法)等方式,表达学生的观念,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4)创设了多元的视听教学环境。如帮助学生把书本知识和讲座的材料变成图画形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他们学习的东西,教师用图和符号来描述要讲授的概念,图画对那些空间思维占优势的学生理解知识至关重要,用图画或图解符号,同时使用文字进行数学,可以达到更广泛更好的效果。

   (5)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将音乐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把要强调的讲课重点、中心思想、观念主题编成诗歌、快板等形式,教师讲课时播放有节奏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用音乐曲调或节拍作为表达概念、规律或纲要的工具,为学生创造以丰富的想像力进行的表达的机会。

   (6)课堂成为了师生交流的空间。如让学生组成3-8人学习小组,学生在合作小组里可以根据不同智能优势担任不同角色。人际交往智能强的学生负责小组同学的组织;语言智能强的学生负责写作;视觉空间智能强的学生负责画图;身体运动智能强的学生负责创作道具或当主角等。

(7)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反思自省的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反应时间,在讲课、讨论活动期间,学生应该有内省或深思的“暂停”时间,反应时间可以是一分钟,要提供给学生对刚讲新知识进行消化或联系自己实际的机会。让学生联系个人实际,教师可以把学生个人的感觉、生活经历编织到教学中,使所讲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

(8)各科教学满足了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理。学生渴望通过感官探索大千世界,运用天赋的身心机能敏锐地去感知,主动地观察,并对感知和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反思和质疑,以体验周围的环境。自然智能教学法强调跨学科学习,如“一个数学问题、一片叶子的形状、一首诗中的某一行等,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可以从不同学科持续提出这些问题,鼓励学生建构学习的意义,学生一旦开始理解事物特点及其原因,形成自己的理论,就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的同学或书本知识进行比较。通过这类课堂研究活动,学生可获得当前世界的一般知识,动作知识和认识世界所需要的框架和结构。

(三)通过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

2006年学校学生获奖情况:

1.2006年5月14日,在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2006年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中,李煜莹获得低年组一等奖,刘思含、张宇睿获得低年组二等奖,仲梓彬、朱思雨、徐曼宁、高括获得低年组三等奖。张孟获得高年组二等奖,秦尧、徐婷婷等6名学生获得高年组三等奖。

2.2006年5月,经黑龙江省英语竞赛委员会评选,在2006年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中,徐听、高安祺等14名学生获得黑龙江赛区低年组一等奖,张雪莹、张博文等7名学生获得黑龙江赛区高年组一等奖。

3.2006年5月,经大庆市教育学会小学英语教学专业委员会评选,在2006年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中,沈浏阳、钱思雨等17名学生获得大庆赛区低年组一等奖,曹益博、梁策等8名学生获得大庆赛区高年组一等奖。

4.2006年5月22日,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组织的第五届“星星河”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暨大型画册《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第九卷)参选作品中,共有96名学生获奖。其中,刘朗、黄闻天等7名同学的作品获得美术一等奖;李善泽、方敏等13名同学的作品获得美术二等奖;贺冠举、曲唱等39名同学的作品荣获美术三等奖;王若晗、娄以轩等34名同学的作品荣获美术优秀奖。孟庆禹、刘思晗同学的书法作品荣获三等奖;鲁冠男同学的书法作品荣获优秀奖。

5.2006年8月,在第五届PHE国际青少年书画大赛中,共有14名学生获奖。其中,路遥、付士雪获得三等奖,辛毅等4名学生获得优秀奖,陈宇等8人获得纪念奖。

6.2006年6月,经共青团大庆市教育系统委员会评选,  刘中奇、李晓楠、柴青辰、朱思雨、刘璇、柯铃钰、初大为、于跃在2005-2006年度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7.2006年6月,在大庆市第二届“大庆金嗓子”大赛中,五年二班的鲍勃同学(班主任:马桂华)位居英雄谱榜首。

8.2006年6月12月,在2006年全国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大赛中,共有131名学生获奖。其中,崔晗宁等11人获得一等奖,王若涵等42人获得二等奖,徐文涵等78人获得三等奖。

2007年学校学生获奖情况:

1.2007年在大庆市举办的“中华魂”读书演讲活动中,三年四班的初大为同学获得三等奖,五年六班的王瑛博同学获得优秀奖。

2.2007年6月1日,在《小作家》杂志社与儿童公园联合举办的“儿童公园杯”主题征文大赛中,三年二的刘思含获得二等奖,五年四班的何宇航获得三等奖,五年四班的徐赫、常鑫达、周全获得优秀奖。

3.2007年6月,在团《辅导员》杂志社、龙人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

赛委员会举办的第五届《龙人杯》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有71名学生获奖。其中,路畅等29名学生获得金奖,徐健原等27名学生获得银奖,贺冠举灯等13名学生获得铜奖,吴松泽等2名学生获得优秀奖。项金英、郭爽两名老师均荣获辅导二等奖。

4.2007年6月,经“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组委会、中国优选法统筹法

与经济数学研究会、数学教育委员会评选,在第五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中,古安靖、汪睿琪获得四年级三等奖,蔡舒畅获得五年级三等奖,并授予铜牌。

5.2007年5月,经中国教育学会新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组、小作家协会小天

鹅少年作家班评审,在2007年度小天鹅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罗天楚等527名学生的作品获奖并入文集。其中特等奖8人,一等奖57人,二等奖178人,三等奖225人,优秀奖59人。

6.2007年6月,经大庆市教育局评选,二年一中队、三年五中队、四年五

中队、五年五中队被评为大庆市教育系统优秀中队。刘月英、邱红、公庆杰、杨晓芳四位教师被评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王瑛博、曲末、隋坦淞、白一珊、王宇阳、隋时、胡惠麟、李膳泽、刘思含、曹桁瑞、原朝、王晓睿12名学生被评为大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少先队员。

7.2007年6月,经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评选,在第七届“星星河”全国少

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集大型画集《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第十卷)珍藏版参选作品中,共有60名学生获奖。其中,徐晶荣获美术特等奖,邱彤等8名学生获得美术一等奖,王若晗等13名学生获得美术二等奖,莫菲等20名学生获得美术三等奖,王岳洋等16名学生获得美术优秀奖。赵世博获得书法二等奖,刘润光获得书法优秀奖。

8.2007年6月,经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PHE国际青少年书画大会评选,在

第七届PHE国际中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大赛中,共有39名学生获奖。其中,李膳泽获得一等奖,秦梦获得二等奖,李诗昆等9名学生获得三等奖,周奥等25人获得优秀奖,朱嘉木等3名同学获得纪念奖。

9.2007年6月,经龙人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委员会、《辅导员》杂志社评选,在第五届《龙人杯》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有71名学生获奖,其中王岳洋等39名学生获得金奖,刘朗等27名同学获得银奖,贺冠举等13名学生获得铜奖,王思琪、吴松泽获得优秀奖。

2008年学校学生获奖情况。

1.2008年6月,在第六届《龙人杯》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活动中,

共有97名学生获奖。其中,于跃、张宁等32名学生获得金奖;徐文浛、宋佳音等31名学生获得银奖;袁小萱、韩博等26名学生获得铜奖;李澳、李高等8名学生获得优秀奖。

2.2008年6月, 张雯、陈俊杰、孙志波、刘加奇、初大为、张淇、王汉卿、

张经纬、田文博、王雪瑶、孙健嵩、谢子博12名同学在2007-2008年度被共青团大庆市教育系统委员会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3.2008年6月,时艺宁、赵世博、原  朝、高思懿4名同学在2007-2008

年度被大庆市教委评为大庆市文明学生。

4.2008年4月, 在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2008

年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中,共有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其中,胡瑞麒等44人获得一等奖,刘思含等11人获得二等奖,武宣辰等9人获得三等奖。 娄海宁等人获得省级奖励。

5.2008年1月,在大庆市举办的“中华魂”读书演讲活动中,四年四班初

大为同学获得优秀奖。

6.2008年1月,李雨诺同学在第29届奥林匹克之旅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展

示活动中,《赛马》获得少儿A组民乐二胡银奖。

7.2008年6月,在第六届小学“希望杯”数学邀请赛中,张宁、苏启迪、

徐听、冯久勍、李宽、兰明皓6名同学均获得四年级三等奖。

(四)通过课题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教师参与课改和创新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引领,有效地提高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和床寻教学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006年——2008年教师获奖情况:

1.2006年1月,孙立娟的课题《新课标下如何做一名教师》在全市小学课改经验会上交流,荣获一等奖。

2.2006年1月,经黑龙江省教育学会评选,在省第23次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会上,岳小庆、杨冰、张琼、姜海鸥、冯莹华、徐京兰的论文被评为二等优秀科研成果,郭爽、孙丽恒、王莉颖获得三等奖。

3.2006年5月,经大庆市教育学会小学英语教学专业委员会评选,在2006年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中, 刘晓梅、李丽、李丽华、杜杰、张琼同志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06年12月,孙丽恒、李静在2006年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均荣获大庆赛区一等奖。

4.2006年5月,经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评选,在组织和辅导第五届“星星河”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暨大型画册《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第九卷)参选作品中,王莉颖、项金英老师荣获一等辅导奖,郭爽老师荣获二等辅导奖。

5.2006年6月,经全国中小学课程导学研究会评选,在全国中小学课程导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上,学校教师提交的30篇论文、教案、录像课获奖。其中,论文:一等7人,二等11人 ;教案:一等5人,二等3人 ;录像课:一等4人。

6.2006年6月,经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初等教育研究部、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评选,岳小庆、冯莹华被省课题领导小组专家组评为“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实验与研究》先进个人。冯莹华、郭爽、孙丽恒、张琼的论文收录在《小学生素质评价》一书中。

7.2006年6月,孙立娟在大庆市小学校本教研推进会上做的专题讲座受到好评。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评选活动中,孙立娟执教的《我是什么》一课,被评为小学语文学科优质课一等奖。

8.2006年6月,在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第五届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孙立娟与其他四位教师获得三等奖。

9.2006年7月,在大庆一中第十届“红烛奖”教研活动中,侯利、姜海欧、李春艳、王桂芹被评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课改示范课”一等奖。公庆杰、孙立娟获活动性德育课一等奖。侯利、郭爽、梁丽薇、项金英、姜海军、徐京兰、彭小波、曹华、张海鹰、李春艳、吴中霞被评为小学组“优秀教学设计”。

10.2006年11月,邱红同志制作的多媒体教育软件《海底世界》荣获“黑龙江省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讲评竞赛一等奖;徐莉制作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荣获二等奖。

11.2006年11月,经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中国教研网评审,张琼的录像课获得三届全国优质教育成果教学录像类一等奖,李晶辉获教学设计三等奖,项金英获教案类一等奖,冯莹华的论文获一等奖,郭爽、孙丽恒、李静、彭晓波等7人的论文获二等奖。

12.2006年12月,经大庆市教育局评选,岳小庆、郭秀荣同志在近几年的实验教学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

13.2006年12月,候丽同志执教的《小明的一天》一课在大庆市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研讨会上交流。

14.2006年12月,经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评选,有14位老师在“全国首届中小学教师新课程课件创作技能评比活动中获奖。其中:李静、徐京兰(姜全有)获得一等奖,岳小庆获得二等奖,姜全有、张琼、冯莹华、彭小波、姜海军(姜海鸥)、孙丽娟、杜杰获得三等奖,另有4位教师获得优秀奖。

15.2006年12月,在全国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大赛中,共有19位教师获奖。其中韩晶、李新颖、刘月英、徐艳虹、张荣霞、李贺获得一等奖,冯晶等11人获得二等奖,马桂华、姜海鸥获得三等奖。

16.2007年4月,经大庆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评选,在全市小学第二届“教师综合素质大赛”活动中,邱红、杨晓芳、姜海鸥、共庆杰、孙立娟、徐京兰、韩晶、李新颖、王桂芹、罗勇、王莉颖、杨冰、李岚、奇金爱、孙丽恒、李静16位教师荣获说课一等奖。

17.2007年5月 ,经大庆市教育学会小学学科教学研究会评选,在全市小学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活动中,李军艳、包淑巧、郭秀荣、奖券友、李丽华、李丽、刘晓梅、张琼、姜海军、刘晓兰、王国玲、侯丽、冯静、彭小波、邵春颖、姜海鸥16位教师荣获2006—2007年度学科先进个人。

18.2007年5月,经中国教育学会新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组、小作家协会小天鹅少年作家班评审,在2007年度小天鹅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卢艳等30名教师荣获优秀辅导奖。韩桂英、李贺、邵春颖等3名老师的作品荣获教师组一等奖,孙秀英等8名教师的作品获得二等奖。

19.2007年6月,在第五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中,侯玉萍、徐莉、赵德媛、罗勇被评为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 

20.2007年6月,经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评选,在组织和辅导第七届“星星河”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集大型画集《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第十卷)珍藏版参选作品中,王莉颍获得一等辅导奖,郭爽获得三等辅导奖。

21.6月,经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PHE国际青少年书画大会评选,项金英老师在第七届PHE国际中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大赛中荣获三等辅导奖,郭爽获优秀辅导奖。

22.2007年6月,经龙人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委员会、《辅导员》杂志社评选,在第五届《龙人杯》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项金英、郭爽均荣获辅导二等奖。

23.2007年4月,经大庆市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委员会评选,罗勇同志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数学学科优质课一等奖。

24.2007年5月,经中国教育学会新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组、小作家协会小天鹅少年作家班评审,在2007年度小天鹅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卢艳等30名教师荣获优秀辅导奖。韩桂英、李贺、邵春颖等3名老师的作品荣获教师组一等奖,孙秀英等8名教师的作品获得二等奖。

25.2007年11月30日,经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评选,孙丽恒老师的作品在第二届“全国英语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小学教案组三等奖。

26.经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研网评审,邱红、王桂芹(2)、苑淑珍、项金英获2007年全国优质教育成果教学录像课一等奖;罗勇、徐京兰、杨冰的录像课获得二等奖。

27.2008年3月,杨冰、孙丽恒、袁淑珍、徐京兰、王莉颖、郭爽、陈蓉、徐艳虹的教学成果在黑龙江省教育学会第二十五次优秀科研成果专题评审中荣获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8.姜海军、徐京兰、徐莉、邱红完成了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办公室举办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

29.2008年6月,项金英、郭爽荣获第六届《龙人杯》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辅导二等奖,王莉颖获得辅导三等奖。

30.2008年4月, 在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2008年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中,杜杰获得优秀辅导教师一等奖,李丽、李丽华、孙丽恒、张琼、李静获得优秀辅导教师二等奖。

31.2008年6月,在黑龙江省第六届中小学教师基本技能展示活动中,李岚获得小学体育组一等奖,杨冰获得小学体育组二等奖,并均获得优秀指导奖。项金英获得小学美术组一等奖。

32.2008年6月,李岚《障碍跑》一课、杨冰《快速跑》一课均在黑龙江省课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被评为体育学科优质课二等奖。

33.2008年6月,在第六届小学“希望杯”数学邀请赛中,张志梅、孙秀英、曹华、李春艳等7名教师均被评为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

34.2008年8月,李晶辉、姜全友、罗勇、张志梅、岳小庆、张琼、应天利、孙丽恒、姜海军、关桂芹、姜永臣、彭晓波、孙秀英、张荣霞、杨冰主持的课题成果被大庆市教育规划领导小组评为教育科学研究一等奖。邹艳华、苑淑珍、梁丽薇、公庆杰、徐京兰、赵文治主持的课题成果被大庆市教育规划领导小组评为教育科学研究二等奖。

35.2008年6月,在全省小学新课程优秀课例评选活动中张志梅执教的《辨认方向》一课,被评为数学学科优质课二等奖。张荣霞执教的《搭石》被评为语文学科优质课一等奖。

“十一五”创新智能课题成果完成情况

2007年“创新智能教学课题”成果统计

序号姓 名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获奖等级
1冯莹华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论文
2公庆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3姜永臣开放作文教学 孕育创新能力

论文
4姜海鸥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5徐  莉

新课程下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6代爱玲在课外阅读中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论文
7周成洁也谈“自主、合作、创新”论文
8李春艳加强数学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科素质论文
9孙秀英教师引导者作用如何发挥论文
10李新颖浅谈创新智能教学中的提问设计论文
11韩  晶

改变教师的教学观,构建科学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论文
12郭  爽

让兴趣成为美术教育中 培育创新精神的有益桥梁

论文
13王金玲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14李晶辉开放的课堂点燃智慧的火花论文
15刘晓梅探索新课程标准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论文
16李  丽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论文
17孙丽恒小学英语教育中多元智能的运用论文
18张  琼

英语创新学习论文
19杜  杰

新课程下探索口语交际教学模式论文
20刘晓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
21邵春颖改革语文教学   培养创新精神

论文
22李  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论文
23姜  旭

轮信息技术的开放性教学论文
24李晓楠论信息技术的“以学定教”论文
25王彦峰论生物教学中“生物学语言”的培养论文
26关桂芹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
27李双林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论文
28徐艳虹尝试情景教学,促进自主学习论文
29罗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设计说课设计
30彭小波《荔枝》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32孙立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33孟凡磊《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34梁丽薇《荷叶圆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35冯  靖

《四季的脚步》创新智能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36杨  冰

《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37韩  晶

《 葡萄沟 》录像课

录像课
38李  静

英语录像课录像课
39王莉颖学画中国画——猴子

录像课
40罗  勇

方向与位置录像课
41邱  红

翠鸟录像课
2008“创新智能教学课题”成果统计

序号姓 名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获奖等级
1岳小庆浅谈新课标准视野下的在读教学策略论文
2王莉颖培养创新能力从课堂入手论文
3冯晶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论文
4姜全友利用网络环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论文
5徐京兰读记结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论文
6罗勇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论文
7邱红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8苑淑贞激发情感,促进朗读——例谈小学语文课堂朗读之技巧

论文
9梁丽薇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论文
10王淑香积累——孩子成长的翅膀

论文
11韩  晶

北风和小鱼案例
12郭  爽

钓鱼案例
13王莉颖节节虫案例
14姜全友电脑帮你成画家案例
15李静Module 4 It’s ned案例
16姜永臣地球爷爷的手案例
17徐京兰引领学生感悟燕子飞行之美案例
18罗勇搭配中的教学案例
19邱红梅花魂案例
20岳小庆背影案例
21岳小庆匆匆课堂实录
22郭爽蛋壳画课堂实录
23冯靖荷花课堂实录
24姜全友用计算机制作板报 

课堂实录
25姜永臣酸的和甜的课堂实录
26苑淑珍秋游课堂实录
27代爱玲识字五课堂实录
28王淑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
29徐艳红小动物过冬课堂实录
30梁丽薇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
32郭爽面具设计教学设计
33王丽颖学画中国画—猴子

教学设计
34冯靖荷花教学设计
35韩晶比尾巴教学设计
36姜全友认识“画图”教学设计
37姜永臣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38徐京兰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39邱红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40苑淑珍花钟教学设计
41代爱玲我不是弱小的教学设计
42王淑香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43徐艳红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44岳小庆可爱的草塘课件
45冯靖四季的脚步课件
46韩晶北风和小鱼课件
47姜全友计算机基础知识 

课件
48姜永臣穷人课件
49徐京兰欢乐的泼水节课件
50罗勇辨认方向课件
51邱红翠鸟课件
52徐京兰画风《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阶段成果交流会现场课
53罗勇辨认方向《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阶段成果交流会现场课
七、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惑或问题

1.虽然全国上下在推行素质教育改革,但始终逃不出应试教育的模式。质量是学校的声誉,分数是老师的饭碗。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敢放手去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担心质量上不去,会受到学校考核评介的影响。

2.大班化教学,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课堂上创新智能课堂教学属于开放性教学,40分钟的课堂怎样合理分层?教师怎样处理来自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信息,做好反馈?怎样充分调动学优生的智慧来辅助学困生,才能真正让学困生吃得好学优生吃得饱,并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

3.学校教师骨干力量较为薄弱,缺乏专业的引领,教师研究积极性有待加强。

(机关小学课题组 李晶辉执笔)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