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细菌课件说课稿
2025-09-29 05:02:03 责编:小OO
文档
《细菌》课件说课稿

各位师大家好,我是0902班的彭云通,很高兴有这个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我参评的课件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我们都知道,细菌的个体非常微小,通常情况下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尤其是细菌的生殖过程更是很难通过语言来描述,在本节课选择课件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比较容易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提供了多幅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在制作课件时都着重体现了这些方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与动植物细胞作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二、学情分析

由于班内学生成绩相差悬殊,且初二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容易转移,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血生,不失时机的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的直观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 

2、目标导向法: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发现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 

3、推理法:培养学生学会辩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二)学法:

1、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石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比较法:通过分析细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细菌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比单纯的观察更进一步。

四、教学过程(课件演示过程)

本节通过让学生体验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周围细菌直接引入新授内容细菌的发现,在制作课件时对文字的出现用自定义动画作效果体现了课件的审美性。在这张幻灯片里我突出了两个知识点一个是列文虎克制作显微镜发现细菌、一个是巴斯德通过曲颈瓶实验证实细菌不是自然产生,在介绍时我分别用了两个超链接一个是图片一个动画演示实验,不仅体现课件的科学性,也帮助同学们了解认识细菌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第二张幻灯片介绍的是第二部分内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也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细菌个体微小,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看到,所以我在这里设计里三种不同电镜下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并分别就不同形态举出了实例,比如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等,接下来我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问号处我做了链接,链接到细菌结构模式图,并在模式图中对鞭毛和荚膜这两部分结构分别链接了动画,是学生建立更直观、立体的认识。最终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第二个问题是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点,在这部分我链接了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我把他们放在一张幻灯片中容学生们比较,并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分别填写比较表格,通过比较也解决了第三个问题“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突破本节难点。

第三部分是细菌的生殖这部分我除了在幻灯片中呈现书中给出的细菌生殖的电镜照片,还加入了细菌的生殖过程的录象,并在这部分设计完成书中的技能训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决了本节的难点,让他们知道细菌生殖速度之快,从而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使学生对细菌生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接着再介绍芽孢的形成结合前面所学,就使学生们对细菌的哪些特点让它们分布如此广泛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在新授部分完成后就要对学生课堂所学及时巩固、练习、评价,在这里我设计了小竞赛让同学们自己出题互相提问,又出了三道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完成巩固练习。体现了课件的实效性。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件的全部内容。我深知课件不是简单的书本内容的照搬,它重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的知识点的提炼与体现,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用最简洁的文字与最直观的表达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本节的内容,把课件制作与录象片相结合,充分运用好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这也是我在制作课件时所遵循的原则。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