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025-09-29 04:59:08 责编:小OO
文档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高华松(中学高级教师 成都市学科带头人)

21世纪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知识经济加速到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个以知识的创新与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就需要在基础教育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变革,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呼唤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问题已成为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

现在社会上存在的职业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一般性职业,其职业专业化要求不高,培训时间也不长,因而工资待遇较低;一类是半(准)专业化职业,对职业的专业化水平有一定要求,培训时间较长,因而工资待遇中等;另一类是专业性职业,它对职业的专业化水平有较高要求,培训的时间长,一般以数年计,因而工资待遇比较高,在国家和社会的地位较高,其特点是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权威性,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是这种专业性职业。但是当前我国的现状却是教师这一职业存在着替代性和非权威性,我们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具有不可替代性、权威性就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专业化水平包括:专业知识(即有教育的实践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专业的学科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能力(即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精神(即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情感(即对工作岗位有感情,事业心强)。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就学校这一层面上讲,必须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根据学校多年的办学实践经验,我认为作为学校要对教师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根据“合格――优秀――名师――专家”的培训模式。

即:一年上路,尽快在业务上站住脚,三年教学合格;教学合格后,逐步熟练班主任工作,六年成长为教育教学骨干,在校内有一定的知名度,成为优秀教师;六――九年达到能“教育、教学、科研”三肩挑,在彭州市和成都市有一定的知名度,成为“名师”;对特别突出的名师,通过压担子和进修培训,逐步成长为教育专家。,具体做法:

1、学校在制定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的同时,要引导教师对自身的专业思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作全面自我诊断,剖析自身专业发展的薄弱点和优势点,从而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点,制定出个人专业成长规划。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教师对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选择,对各专业素养的具体目标的设计,对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围绕个人目标,每学期期末召开教师座谈会,就个人制订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落实完成情况,做到分步实施,自查自纠。

    2、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引领的教育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确立已成为制约和影响一所学校办学、育人质量和档次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课堂教学实践,走的是一种实践性专业发展路径,侧重于教学经验性的自我总结,缺乏的是理论的指导与引领。教师对于专业问题往往从感性经验上加以认识,而没有上升为一种理论的高度。没有高度牵引的教师专业发展,很难自我突破,实现专业的跨越与提升。

     因而,寻求专家的引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的指导,是学校管理者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的问题。管理者应当与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建立稳固的联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智力的支持,帮助教师明晰发展的方向,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目前,我们必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总结自身办学经验教训,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逐步确立现代的基础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学校教育活动观,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尽快完成由近代学校向现代学校、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双重转变。

3、师带徒培养“合格教师”

为了加强新教师队伍建设,使新教师能够以最快速度适应学校教学实际,成为合格教师,学校采取了“师带徒”,具体规定如下:领导和青年教师多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对他们的积极方面,予以及时肯定、鼓励。指定各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其指导教师,并在适当时候安排其担任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学校要确定每学期的集中培训内容,经过集中系统学习和经验交流,使他们在教育和教学工作方面都能迅速成长进来。

4、学中干,干中学培训“优秀教师”

学校有丰富多彩的培养方式,总结为一句话即在“学中干,干中学”。

(1)赛课:

对能认真钻研业务,热心工作且有一定成效的青年教师,在业务上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一是压担子,鼓励他们承担重点班和实验班的教学工作;二是多指导,多给他们上公开课和比赛课的机会,同行及领导多听课,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在近年内成长为青年教师骨干。

(2)教学观摩:

选派骨干教师献优质课,邀请成都市教科院的学科专家和彭州市教研室领导及各学科教研员到会指导点评,并组织好全校教师听课、评课,写心得体会。

(3)创造科研氛围 实现课题引领。

    教育科研是引领教师思考教育、研究教学、提升素养的重要方式。中小学并不缺少课题研究,但课题的研究却没有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学校的课题研究被功利性所充斥,研究内容大而空,研究过程浮而虚,课题研究过多关注的是形式,而忽略其实际作用与内涵。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需要细而实、小而精,应当从教师教学实践中筛选,应当指向教师个体本身,适合教师发展实际,而研究的真正目的则在于发展教师,解决问题,而非装点门面。学校管理者应当从教师能力与潜力入手,指导教师做小课题。

(4)评选各类优秀:

在抓好常规课堂的基础上,评选各级各类优秀、先进,总结推广其经验、风格,在思想上关心、业务上支持帮助他们,巩固已取得的培养成果,使他们在各方面更趋成熟,成为青年教师的榜楷模,成为“优秀教师”。

5、抓好继续教育培训出“名师”

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加强班主任及管理队伍的建设,使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

(1)大力鼓励教师紧密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撰写论文,出版著述;

(2)鼓励更多的教师进行高学历,双学位专进修,参加高级研修班学习;

(3)加强教师现代化课堂教学手段等业务培训;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实现“四个一”工程。即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写一篇教学案例及反思报告,上一堂观摩课或示范课,作一次教育专题讲座,带一名徒弟,使他们在引领别人进步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5)以评选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有效激励方式,推广其教育教学经验、关心其生活,为教师树立学习榜样,培训出校外知名教师――“名师”。

6、建立科学实效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各类教师健康成长

(1)学校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教务处和政教处从学生、教师、教务三个方面分别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育工作进行评估。

(2)对在业务上能虚心听取老教师成功教学经验,认真钻研教材、大纲,进行教改实验,取得了较好成绩的青年,学校予以重点培养,教务处领导和学校分管领导应多听他们的课,会同政教处进行指导,争取在教育和教学两方面都有长足发展,尽可能成为成都市“优青”,“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四川省“特级教师”等实绩称号的教师。

 以人才培养为起点,以素质提高为重点,以激活用人机制为突破口,努力造就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努力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