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必须简要说明其内含)
1.教育技术研究方法:P2
就是人们为深刻认识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现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等(3分)。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是一门方学科,是一门为进行理论研究和进行科学认识活动提供途径、手段和工具的学科(1分);它的研究对象是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规律、方法和工具,所涉及的内容广泛(1分)。
2.文献研究法:P4
文献研究法就是有关专业文摘、索引、工具书、光盘以及Internet教育信息资源等文献的检索方法以及鉴别文献真伪、发挥文献价值与创造性地利用文献的方法。
3.社会调查法:P4
就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从中获得来自社会系统中各种要素和结构的直接资料的一种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的不同,社会调查法可分力访问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调查等多种方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经常使用问卷调查法。
4.实地观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
5.实验研究法:P4
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方法。
实验研究法的基本要素是实验者,即实验研究中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主体;实验对象,即实验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实验环境和手段,即实验对象所处的社会条件。
在教育技术实验研究中,实验环境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活动的特定社会条件;其实验手段就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刺激、干预、控制、检测实验对象的活动。
实验研究的过程,就是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6.数学方法:P4
所谓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
7.思维方法:P5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8.规律:P10
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联系,它决定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必然过程。这种联系是稳固的,只要具备它发生作用的条件,它所支配的事物发展过程就会重复出现。
科学研究就是要对事实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分析,通过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分析方法等去寻找能正确地,或近似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的规律。
9.量的研究:P21
也可以说是量化研究,引用一定的数学方法,通过变换来判断研究对象诸因素的关联,最后用数值来表示分析研究的结果(2分)。是对于对象的属性进行数量上的分析研究,是对于事物量的关系的研究(2分)。主要应用于具体研究方法中的收集数据与分析数据两个阶段(1分)。
10.质的研究:P25
“质的研究是产生描述性资料的研究(Taylor & Bogdan,1984),描述的内容包括人们说的话、写的字和可观察的行为“ 。——从研究产生的结果表述(1分)
“质的研究是指任何不是由统计程序或其他量化手续而产生研究结果的方法“(Anselm,Strauss and Juliet Corbin,1990)。——从产生结果的方法来表述(1分)
“质的研究方法是从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环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科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2001)。——从研究活动的特征(3分)
11.定性研究:是关于事物性质的研究,是根据研究者的认识和经验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一现象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3分)。定性研究能够有意义地处理教育过程中那些难以用定时方法描述的因素,从而在总体上掌握研究对象性质的基本情况(2分)
12.干扰变量:P45
除了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外,另外一些引起对象因变量变化的其他影响因素,它使研究者无法作出正确判断与解释,称为干扰变量。
13.抽样:P91
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其目的和作用在于科学地挑选总体的部分作为总体的代表,以便通过对这局部的研究,取得能说明总体的足够可靠的资料,准确地推断总体的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或规律性,为了使统计推断正确可靠,抽取的样本对于总体来说必须具有代表性(5分)。
14.行动研究(卡尔与凯米斯 1986定义):P205
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和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法是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和实践、对问题情景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在反省采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对买践工作的了解、情境(或组织内)之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而有成效(5分)。
15.学习反应信息分析法:P249
就是通过应答分析器一类的专门装置或以普通多重选择方式命题的试卷或问卷,收集各种学习反应信息,并做出分析判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以应答分析器为手段,分析的结果以S-P表、S-P线和集体反应曲线的形式表示。它不仅可以用于课堂信息分析,还可以用于进行教育质量管理,标准测验题的编制以及试题难度、效度的检验分析,以及文字或视听教材的评价,它是教育技术研究中的有效方法之一。
16.反应时间信息:P251
17.T-R平面分析:P265就是以平均反应时间T为横坐标,以某问题正答人数R为纵坐标所构成的平面(3分)。在T坐标上,以限定停止回答时间te 为上限,在R坐标上,以全体应答人数N为上限,取te/2和N/2位置为中点,得到四个象限(2分)。
18.系统论方法:P438
系统论方法是指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和改造客观对象的方法,要求人们从整体的观点出发,全面地分析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此系统与他系统的关系,从而把握其内部联系与规律性,达到有效地控制与改造系统的目的(3分)。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教育技术研究要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以及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亏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地处理和研究问题的目标(2分)。
19.控制论方法:P442控制论是研究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共同规律和控制方法的科学,它舍弃了具体系统的具体控制方法,而去探索它们的普遍本质(2分)。
控制论方法是根据自动控制系统随周围环境的某些变化来决定和调整自己运动的特点,它着重从信息方面来研究系统的功能,研究所有可能的行为方式和状态及其变动趋势,而不是研究系统此时此地的行为。
20. 黑箱:P463
黑箱是从英文“Black box“意译过来的。功能模拟的黑箱,是指我们一时无法直接观测其内部结构,或者完成某一特定的认识任务而不必要直接观测其内部结构,而只能从外部的输入和输出去认识的现实系统。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要求每个知识点都有必要的说明,特别是涉及到原则等题型。)
1、简述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任务。P10
答: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任务就是以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研究活动的过程和资源为对象,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科学事实,探索规律,建立系统理论,以期能对教育技术应用的资源和过程作出科学的解释、控制和预测。因此,教育技术研究要完成如下的基本任务。(3分,以下各1分,要点完整得全分)
(1)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科学研究是一个从事实上升到理论的过程,这就需要首先收集、揭示事实材料,并进行整理和加工,从中概括山它的规律,形成定律,定理和原理,在这基础上建立系统理论,故收集事实材料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上作任务。
(2)探求科学规律:科学研究就是要对事实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分析,通过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分析方法等去寻找能正确地,或近似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的规律。
(3)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科学理论的建立是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理论是以科学的方法所获得的一套有组织的系统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对客观事物现象进行解析、控制和预测。
2. 简述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作用。P13
答:科学研究方法是人们进行科学认识的主观手段。黑格尔认为:“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观方面的某个手段,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发生关系。“ 科学研究方法是能够发挥科学认识的主体,即研究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主观手段,是科学认识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不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就得不到反映客观规律性的科学真理。因此,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分,以下各1分)
(1)教育技术学研究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
(2)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使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程序规范化;
(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是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的桥梁;
(4)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丰富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内容。
3、现代技术手段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作用。P16
(1) 信息资料检索查询手段;
(2) 实验情境创设和实验刺激手段;
(3) 观察手段;
(4) 记录、存贮与重现手段;
(5) 信息处理与分析手段。
4、简述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意义。P18(每一小点1分,总结1分,)
答:
(1)有效地提高观察能力;(2)使观察、实验结果更客观真实;(3)使观察、实验更为准确,定量化;(4)使教育研究资料能有效地被记录、存贮与重现;(5)使教育技术研究数据处理手段发生根本变革;总之,··(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