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那燃烧一半的红蜡烛
2025-09-29 05:22:25 责编:小OO
文档
附件2

那燃烧一半的红蜡烛

——追记贵州开阳县永温乡纪委李彬

你,才走过三十四年的岁月,才刚刚燃起三十四根绚丽人生的烛光。 

  你静静地走了,走得那么突然。

  没看见万人悲咽,满是泪花的目光;

  没看见艳阳升起,冰雪逐渐融化;

  没看见坡头岭上,含苞怒放的鲜花。

  是你用生命的烛光呵,将冰雪融化,谱写着献给春天的华章。

  ——摘自《燃烧的三十四根蜡烛》

  2月12日,贵州省开阳县祥云山殡仪馆。阵阵哀乐声中,万名干部群众满怀悲痛,惜别英雄。

  一月未见太阳的开阳县,当天艳阳高照。殡仪馆周围的山上,冰雪消融,似乎在告慰英雄:安心地离去吧。

  年仅34岁的李彬,生前任开阳县永温乡纪委,在这场50余年不遇的凝冻灾害中,他坚守一线26天,没回过一次家,踏冰破雪,为百姓送去延续生命的物资。然而,他却在除夕之夜与亲人团聚时,突发脑溢血,再也没能站起来。

  在李彬的宿舍,一切还保持着原样。

  一张床、一张书桌、一个床头柜和一张木椅将仅有五六平方米的房间挤得满满的。椅子上,是三本已经看完的书;枕头下,是一本《纪检干部实用手册》;被子里,是李彬睡前用来取暖的塑料瓶,已经被烫得严重变形……

  一根燃烧了一半的红蜡烛静静地伫立在床头柜上,恰如李彬34岁的人生……

  站在一线

  李彬踏冰破雪为群众送去救命物资,却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病倒在除夕之夜

  1月12日以来,开阳县气温连续20多天持续在零下4摄氏度以下,地面积冰40毫米以上,交通、供电、供水、通讯一度中断,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住在山区的群众更是面临着挨饿受冻的困境。

  “不饿死一个人、不冻死一个人、不在安全上死一个人”;“确保人民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火烤、有病能治”;“保民生、保稳定、保安全”。关键时刻,贵阳、市,开阳县委、县果断决策,下发了“三不”、“六有”、“三保”的命令。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基层,铲冰扫雪,为群众送衣送药,始终奋战在“抗凝冻、保民生”第一线。全县共组建党员突击队109个2130人,帮助受灾群众34.4万人。县纪委将救灾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全县纪检监察干部纷纷深入灾情最严重的地方,以实际行动做群众的贴心人。

  作为永温乡委员、纪委,李彬深深知道,这个时候是群众最困难、最需要他的时候。26个日日夜夜,他把5岁的女儿放在亲戚家照看,与同样忙于抗灾的妻子仅靠电话联系,始终坚守在抗灾前线。白天,他上路铲雪除冰,走村入户调查群众受灾情况,为村民及时发放抗灾救灾物资;晚上,回到乡里开乡镇干部碰头会,汇报总结当天的工作进展情况,并进行抗灾调度安排。

  就这样,26天在忙碌中度过,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记录:

  1月20日,李彬与乡长到永温街调查市场上生活用品的供应和价格情况。

  1月26日,李彬负责运送一批物资到几个村,车被阻在半路上,李彬和同事 一道肩挑背驮把物资送到村民家中。

  1月28日上午,李彬带领全乡干部职工冒着冰雪在高金公路上除雪凝。冰天雪地里,他浑身冰水泥浆,手上、脸上多处红肿,双脚被雪水浸湿。

  2月5日,李彬徒步6个小时,走了15公里去安大村蚂蟥箐组看望村民郑州德,并调查受灾情况。

  2月6日,大年三十,万家团圆。早上7点,酣睡的李彬振作精神,从乡3008号宿舍的床上挣扎着爬了起来。头一晚,又忙到凌晨两点才休息。

  8点,乡干部照例召开碰头会,布置当天的工作。李彬今天的工作是与几名同事一起去他包村的安大村,为几名困难群众送慰问信和蜡烛、米、油等救灾物资。安大村是永温乡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山村,受灾严重。

  车子开到一半停了下来,前面的路车子过不去了,5个人扛着物资徒步前行。“今天东西少,走快点,抓紧时间回来,再去看看其他村。”李彬催促着,扛着大米,在前面领路。

  艰难跋涉两个多小时后,李彬一行进入村中。蜡烛、米、油……一件件赈灾物资送到了困难群众的家中。

  在村民李绍武家,李彬从自己的钱包里掏出100元钱:“拿着,买点年货。”李绍武有些犹豫,他知道这是李彬自己的钱,“,太谢谢了。”

  下午4点半,李彬回到了乡。“时间还早,去坤建村看看吧。”李彬招呼着同事。

  “柴油不太够,恐怕要影响群众看春节联欢晚会了。”在坤建村毛力沟组唯一拥有发电机的丁志强家,李彬看了看油桶,转身上车回乡。 

  6点整,李彬送来了75公斤柴油。丁志强并不知道,这个抬着油桶、一步一滑地把柴油送到家里的是乡里的纪委,他以为李彬是村里请的工人。

  夜色渐浓,李彬一行回到乡里。街上的爆竹声不时响起,年味越来越浓,他给妻子杨春秀打了个电话。

  “他说乡里要加班,不能回来陪我们过除夕。他还说,凝冻结束后,要到县城给我们娘俩买新衣服。”杨春秀怎么也想不到,李彬这次不能兑现诺言了。

  他实在太忙了:查岗,准备总结会的材料,了解党员干部的健康情况,为生病的人送药……但他忘记了,自己的降压药已经很多天没吃了。

  在乡大楼走廊上,永温乡许忠看见一脸疲惫、头发和胡子上结满冰碴子的李彬,便对他说:“今天是年三十,你回家看看吧。你老父亲今年两次做手术住院时你都没回去。”

  “不行,不行,这时候我怎么能走!”李彬坚决不同意。

  许忠再三劝说,最后不得不下命令:“这是任务,回去看看,这就走。”李彬只好答应,边上车还边说:“你们等着我吃年夜饭啊,我去去就回来。”

  晚上9点半,李彬踏进家门。

  年夜饭余温尚存,李彬吃了第二顿饭,此时距第一顿饭已经超过12个小时了。然而,一碗饭吃下去没多久,就全吐了出来。二哥李朝林见状,连忙送他去医院。

  车上,神志不清的李彬嘟哝着:“我要回永温,回乡里值班。” 

  李彬再也没有起来,这句话竟成永诀。

  最讲原则

  在纪检监察岗位上,最讲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的决定,是李彬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

  “单从性格因素考虑,最适合李彬的岗位,应该就是当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许忠说,“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没有不良嗜好,为人正派。最大的特点,就是讲原则。”这也是接触过李彬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

  永温乡纪检监察室主任简兴宇讲述了这样一桩事:2007年底,永温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期间,李彬接到群众举报,安大村某干部拉票贿选。顾不上周末回家,李彬立即组织人手展开调查。

  “有人出面请李彬吃饭,想私下了结此事,他严词拒绝。”简兴宇说,“事后,就连被处理的村干部都说,李彬不愧是纪检,太讲原则了。”

  在此期间,李彬乔迁新居。按照当地风俗,收点礼金,并不过分,李彬却默不作声,悄无声息地搬了家。

  妻子杨春秀或许更清楚李彬的内心想法,“其实也有人知道我们要搬家,来打听日期,李彬总搪塞说‘还早’。私下里,李彬告诉我,自己是纪委,要是同事都来送礼,以后的工作就不好做了。”

  1月26日,有一批救灾物资需要送到安大村的几名农户家。许忠说:“车子开到半路进不去了,有人建议,干脆放到村委会,让村干部送下去。”

  李彬硬是不同意,“他说,上级要求必须送到农户手里面。既然有要求,就绝对不能含糊。”许忠说,“在李彬的坚持下,几名干部分头步行进村,一家一户送到。”

  即使在亲人面前,李彬一样是个“讲原则”的古板人。

  然而,对李彬的“讲原则”,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受灾期间,柴油不仅价格飞涨,而且还很紧俏。李彬的妹妹有一辆车,可是没有油,派不上用场,她想起在乡里“当官”的哥哥。没想到,听说妹妹想通过他的关系买点柴油,李彬拉下脸,严肃地说:“现在大家都需要柴油,如果都像你这样,你找他也找,那怎么行!”就这样,看到村民丁志强家没有柴油发电,他亲自把油送到丁志强家;而对妹妹的请求,他却毫不留情,最终没有给妹妹一滴油。

  扳着指头,许忠一五一十地数出李彬在乡里分担的工作。“本职岗位是管全乡的纪检工作,除此之外,他还分管远程教育、党建、组织人事、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工会,同时联系信访。”许忠说,“担子重,他却从来没说过一句累。”

  “不管是什么工作,李彬都以‘讲原则’的态度对待。”许忠说。

  永温乡委杨启成把李彬称作“工作中的好搭档、生活中的好兄弟”。

  “乡里的主要领导干部都有自己联系的村,李彬主动选择了全乡最偏远的安大村。”杨启成说,“他是个特别踏实肯干的干部,不管遇上什么事,总是身先士卒,不讲条件。”

  李彬病倒的2月6日清早,杨启成还体会了一回“亲如兄弟”的温暖。临出门前,他跟李彬一道弄早餐吃,“翻了半天,只有一盒方便面、一碗甜酒粑。我不喜欢吃甜食,李彬执意把方便面让给了我”。

  “其实,李彬自己也不爱吃甜的。”杨启成说。

  牵挂百姓

  群众利益无小事,李彬把老百姓当成最亲的人,始终牢记“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

  “李彬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宗旨,践行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承诺。”

  2月14日下午,贵州常委、省纪委王正福来到李彬家中,看望李彬的亲属。看见客厅里面竟然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王正福不禁心酸。

  在李彬的心里,为群众服务永远是第一位的。

  2007年1月,李彬被任命为永温乡委员、纪委。

  李彬上任后抓的第一件事,是在全乡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

  永温乡地处深山,山高路险,群众办事非常不便。出身农家的李彬深知群众办事的难处。

  由于本乡没有先例,李彬带领各村干部和相关部门人员前往开阳县冯三镇堕秧村取经。“这个村开展得早,有经验。李彬问得非常详细,每个细节都深入了解,并认真做笔记。回来后,亲自设定了方案。”简兴宇回忆道。

  “群众动嘴,干部跑腿。”这是老百姓对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的形象说法。据介绍,代理制推行以来,他们已为群众代理了3370多项事情,深受群众欢迎。

  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李彬还带头办理。2007年9月的一天中午,李彬从办公室出来,突然看到一位老大娘在乡门口徘徊,面露难色。他随即将老人领到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并询问老人有什么事。

  先为老人倒上一杯热茶,再搬来一把椅子,李彬耐心聆听老人的叙述。原来,她是坤建村哨上组村民廖福群,已有76岁高龄。她想申请办理丈夫的死亡抚恤费手续,但由于年龄大、不识字,不知到哪里办。听明来意后,李彬顾不上吃午饭,迅速拿着相关证件跑劳保所、村委会,及时帮老人办完了相关手续。 

  李彬常说,“群众的事情比天都大。”担任乡纪委以来,他认真处理来信来访,每一个信访件,他都一一过问。 

  去年7月,安大村新坡组部分群众到乡纪委反映村里退耕还林花椒苗补助款没有足额发放一事。李彬得知后,冒雨带领相关部门人员深入安大村调查了解。途中遇到被大风刮倒的几棵大树横在路上,车辆无法前行。有人就说,天下着雨,路又滑,干脆改天再去。李彬当场反对:“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们来找我们,就是信任我们,我们就要尽快处理好,拖不得,一定得去。”冒着雨、踩着泥,步行3公里路,李彬一行走访了10多户群众,了解到事实并作了妥善处理,饿着肚子回到乡时,已是晚上10点多钟了。

  “李彬平时非常节俭,我们都叫他‘老抠’,但对老百姓,他大方得很。”许忠告诉记者,李彬经常自掏腰包,几十元上百元的,他都毫不犹豫地接济贫困群众。

  “我不太会说,但工作一定要做好,把平凡的工作做好,让群众满意。”这是李彬的心声。

  熟悉李彬的人,总是将他与“倔强”、“肯下笨功夫”、“直来直去”拴在一起。李彬用实际行动感染和鼓舞了每一个人,用真情和热血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李彬走了,走得太突然。

  年迈的父母还在盼着他踏雪归来,享受天伦之乐;温柔贤惠的妻子,还在等待他兑现诺言;天真活泼的女儿,再也看不到亲爱的爸爸……

  34根蜡烛在燃烧,那代表34个年轮的烛光,让坚冰消融,让春天靠近,让大爱无疆。李彬,用34年生命的力量,谱写了人生最壮丽的篇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08-3-4)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