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立冬节日教案
2025-09-29 05:21:17 责编:小OO
文档
立冬节日教案

【篇一:气象教案--《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的相关知识。

 2、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3、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声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教室上课,而我们的爸爸妈妈瞧看钟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时间,也不会迟到,可古代的人们呢?他们没铃声和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

 对于古代没铃声,没钟表这些可难不倒我们智慧的老祖先,他们啊!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变化特意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二十四节气。

二、新课

 1、你们知道哪些节气可以说一说?这些节气有什么寓意呢? 小组交流:

 班级交流:

 2、老师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3、二十四节气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表示季节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4、二十四节气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主要是为农民服务。因为农民种地节气很重要,这决定着农作物的生长如何,收获的优良。因为农作物生长温度等因素比较重要,而每个节气的这些因素不同。于是农民在适当的节气种适当的农作物。所以二十四节气主要对农民的种植起重要作用。

 5、节气歌

 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

 (1)读一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二十四节气歌,体会它们所代表的气候节律。

 (2)背一背:每个小组选择二十四节歌或二十四节气诗练习背一背,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记得又快又准。

 6、节气与生活

 生活中有哪些和“节气”有关的谚语或习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三、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既记住了二十四节气歌,又学到了很多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其实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学们课后的时候能主动去搜集,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篇二:沈霞《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介绍》教案】

 农大附中校本课程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介绍

 主讲人:沈  霞

 第一节 中国传统节日综述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雨水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

 五月 芒种、夏至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祖先长期生产实践的产物,它总结了天文、气象和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季节、寒暑、天气的变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春分和秋分正处春、秋两季中间,夏至和冬至正处夏、冬两季中间。这样一年可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划分为4段。综观节气同天文、气象和农时的关系──

 反映四季变化的有8个: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反映气温变化的有5个: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7个: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的有4个: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直射地球上的某些纬度为出发点,所以它属于阳历的范畴,每个节气和阳历的一定日期基本对应。如下所示:

 小寒 1月5日或6日────气候已比较寒冷

 大寒 1月20日或21日───最冷时节

 立春 2月3日或4日────春季开始的意思

 雨水 2月18日或19日───降水开始

 惊蛰 3月5日或6日────开始响雷,冬眠的动物复苏

 春分 3月20日或21日───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清明 4月4日或5日────气温温暖,天气清和明朗

 谷雨 4月19日或20日───降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 5月5日或6日────夏季开始的意思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麦类等夏熟作物颗粒逐渐饱满

 芒种 6月5日或6日────芒种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 6月21日或22日───夏天到,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小暑 7月6日或7日────正当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 7月22日或23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立秋 8月7日或8日────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 8月22日或23日───“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白露 9月7日或8日────此时节,因夜间较凉,空气中水气往往凝成露水

 秋分 9月22日或23日───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寒露 10月7日或8日 ───气温明显降低,夜间露水很凉

 霜降 10月23日或24日 ──开始降霜

 立冬 11月7日或8日 ───冬季开始的意思

 小雪 11月22日或23日 ──开始降雪

 大雪 12月6日或7日 ───降雪较大

 冬至 12月21日或22日 ──进入“数九”寒天,昼短夜长

  重要节日简介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

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第二节 春节——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

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

 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胜利后,南京临时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

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篇三:2015立冬节气祝福语】

 1、  紧急通知:立冬到啦,请立刻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添衣添被,健康饮食,合理起居,如有不从者,将会立刻冻结其银行卡账号,请各位互相转告,敬请悉知。

  2、 风萧萧兮易水寒,秋天一去兮不复返。铃声阵阵兮讯息传,日寒临雪兮冬将至。立冬寒流来袭,祝君珍重保护好身体!

  3、  立冬早知道:出行前注意擦防冻霜,关门久了稍微通风,生冷饮食注意节制,饮茶饮水温热适宜,傍晚锻炼更加可靠,早睡早起精神更好,朋友祝福不要忘掉,立冬到了向你问好。

  4、  秋天即将过去,冬天马上来临。你是否多穿衣服,你是否多喝茶水,你是否多注意天气温度的变化,你是否会想到远方的我在关心你。立冬到了,我的关心也到了!

 5、  冬天的脚步不会因秋叶的留恋而姗姗来迟,寒冷的天气不会因时光的变迁而转变方向,立冬的志向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稍作停留,深厚的友情却因岁月的积累而愈加香醇,所以念你在点点滴滴,祝你在时时刻刻,身体健康,立冬快乐!

  6、 立冬到来,哥们交代,出门在外,多把衣带,穿得厚点,不丢你脸,别乱蹬被,受凉遭罪!立冬快乐!

  7、  咚!咚!咚!立冬了,祝你有健康的身体去抵御寒冷,让我们热身起来,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准备一个好身体吧!你还等什么?先动动手指,提醒朋友立冬多锻炼、多快乐,我们一起来健指吧!

  8、 立冬到,动动脚,开开心心每一秒,立冬来,拍手high,火火热热相亲爱,立冬温馨的祝福,愿能照亮你的心境,温暖你的心窝,祝天天幸福!

  9、  立春对立夏说:动物们需要阳光。立夏对立秋说:动物们需要果实。立秋对立冬说:动物们需要冬眠。立冬对我们说:立冬马上到了,准备冬眠吧!哦~别忘了准备过冬需要的,祝过冬愉快!

  10、 立冬到了,呼啸的寒风是我对你的叮咛,满天的霜雾是我对你的牵挂,飘舞的雪花是我对你的问候与祝福:亲爱的朋友,愿你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冬季。

  11、  立冬防寒三大法宝:1.特制暖宝宝,寒冷冬天依然让你温暖备至。2.贴心小毛衣,让你有家的温馨相伴。3.当然不能少了我的温馨祝福,祝你立冬快乐,幸福永驻!

  12、  遥远的你,是否感受到我对你的思念?时间和距离隔不断我对你的情谊,时常对你的关心和问候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立冬了,注意添衣保暖,保重身体,愿你永远都开心快乐!

  13、  踏雪赏梅,放开心情丢掉心累;呼朋唤友,大醉一场共同举杯;时时惦念,发来短信思念放飞;虽然不懂吟诗作对,只愿给你送来安慰,祝福立冬健康和美!

14、 用立冬的第一份暖阳给你温馨;用立冬的第一场白雪给你喜悦;用立冬的第一条短信给你祝福:用立冬的第一份祝福送你幸福。立冬了,要健康快乐!

  15、 立冬到,天转凉,防寒保暖最重要;寒风吹,白雪飘,冬季养生记心上;朋友情,永难忘,隔三岔五常联络;发短信,送祝福,祝你冬日暖洋洋。

  16、  有一个季节,叫做冬天。有一种思念,叫做依恋。有一种经历,叫做寒冷。有一种感觉,叫做温暖。立冬到了,冬天也就不远。我要用我的思念,驱走你的严寒,用我的依恋,让你永远温暖。立冬快乐!

  17、  时间过得真快,天气越来越冷,眨眼立冬来到,停下忙碌的脚步,歇歇疲惫的心情,喝杯浓浓的咖啡,发个深情的祝福,品位暖暖的冬天,祝你立冬快乐!

  18、 立冬已至,寒气来袭,今年的工作重点我们应该放在,冬季进补上面,请朋友家里的领导同志,注意采购材料和做好相关御寒工作,立冬快乐!

  19、 我储备春晖的温暖,借助夏雨的滋润,加上秋果的甘醇,来为你抵挡冬日的严寒。立冬了,愿我的问候能给你带去温暖,让你的冬天永远阳光灿烂!

  20、 立冬到,风水寒,加衣添被莫着凉;早点睡,晚点起,藏阳蓄阴保睡眠;忌生冷,勿躁热,蔬菜水果不能少;多运动,好心情,注重养生身体棒。

  21、  太阳照,小鸟叫,我的祝福要送到;立冬寒,要保暖,生活日日要简单;空气干,水不断,脸色红润心也甜;多穿衣,勤锻炼,身体健康笑开颜!祝:立冬日,更健康!

 22、  不预约,不招呼,不商量,不留神让你汗毛直竖,冷不防让我鸡皮疙瘩,根本就不把咱俩放在眼里!这该死的鬼天气,一阵风就让你我尝到了神功!-----立冬了,注意保暖。

 23、  秋天去,冬天到,满满思念在心中;白雪飘,雨夹风,关怀短信为你送;居家里,出门中,别忘保暖穿羽绒;逢立冬,祝福送,愿你幸福包围中。祝立冬快乐!

  24、  你冷或者不冷,温度就在那里,不高不低;你保暖或者不保暖,衣服就在那里,不多不少;你收到祝福或者没收到祝福,问候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朋友立冬日,注意防寒保暖!

 25、 将我的牵挂织成围巾,将我的惦记塞进手套,将我的问候融入帽子,立冬到了,戴上这些,保你温暖一冬天,幸福一世纪。

  26、  立冬到了、就会看到洁白的雪。立冬到了、就会看到被雪洗过的太阳。立冬到了、就会看到被太阳宠爱的你。哦、好吧!我说的是雪,不是你

  27、  降温了,记得多穿衣服,天冷了,注意保护自己,入冬了,注意保暖抗冻,思念了,即刻发起联系,祝福送来,开心送给你,关心送来,温暖热你体,友谊永久在,幸福不会离。

28、 曾几何时,雪花飘洒,温暖在你我心间,又是一年立冬来到,朋友的情谊,依旧美好,立冬到来送上我的祝福,希望朋友一家团圆幸福!

  29、  立冬到,祝福到。朋友关怀不能少。多穿衣,多盖被,立冬保暖很重要;多喝水,多运动,身体健康就来到。亲爱哒们,冬天到了,替我照顾好自己哈

  30、 立冬来了,天变冷了,短信来了,心变暖了。寒风起了,大雪飘了。祝福送了,心里乐了。祝立冬快乐,幸福温暖,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31、  为了体现风度,常常放弃温度。于是风度更加意气风发,温度捂着脸悄悄的溜走。立冬节气到了,不要放弃温度,其实它也很可爱迷人,有了它冬日才能暖暖的。寒冷的季节:愿你风度翩翩,温度暖暖!

  32、 立冬已到,寒风已来,添衣保暖,严防感冒,健康饮食,适时锻炼,愿这个冬天不再冷,温暖如春,快乐幸福,生活愉快!

  33、 立冬已到,预示着冬天来到,祝福怎能缺少,温暖赠给关心的人。给你冬天里的一把火,虽然融化不了冬日的积雪。但愿你的冬天不再寒冷,暖意洋洋!

  34、 生活忙碌见面难,朋友时常记心间。立冬时节天变寒,短信问候心里暖。少吃烟酒勤锻炼,健康幸福长相伴。

  35、 立冬到了,天变冷了。我送你一个温暖的太阳,每天把你照耀,宁愿把你晒黑,也不让你感冒。祝快乐过立冬,温暖一冬天。幸福总相随,健康过一生!

  36、 冬季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念冬来冬往,朋友多多,白天夜晚,祝福连连,立冬降至,天冷情暖。立冬了,祝朋友度过一个童话般的冬天!

  37、  立冬了!动动手啊,动动脚啊,早起做个深呼吸,早早锻炼预防寒冬;出门加衣服,饭后加水果,早睡早起呀,早早一条祝福、立冬一天快乐、快乐整个冬季、从立冬的早上开始。

  38、  心情有好有坏,天气有冷有寒,季节有春有冬,风向有南有北,衣服有厚有暖,着装有厚有简,饮食有冷有热,喝水有温有冰,立冬到来,该选择那些,聪明的你看着办,愿你立冬快乐。

  39、  不明白的给别人做,弄明白的赶紧做,能即刻做的先收拾,能准备做的快执行,再不准备立冬来,北风中夹着寒和冷,棉衣棉裤加棉被,安排妥当知那里,温暖温馨在身心,立冬快乐满人心。

  40、 立冬了请做好御寒工作:有老公的抱老公,有老婆的抱老婆,暂时没有的请抱暖水壶,且勿乱抱!实在不行该换毛的换毛。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