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处坠落事故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2025-09-29 05:22:49 责编:小OO
文档
高处坠落事故/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内容提要】 高处坠落事故为“五大伤害”之一,高处坠落事故/事件发生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管理缺陷;高处坠落事故/事件的防范措施: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高处坠落事故/事件是可防可控的,只要我们杜绝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了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到位,高处坠事故/事件就可以避免。

     【关键词】 高处坠落  原因  防范措施

     建筑业的“五大伤害”约占建筑业事故总和85%,高处坠落事故为“五大伤害”之一,高处坠落事故属建筑行业多发性事故,而且致人死亡和致残率较高,引起了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因此,把高处坠落事故作为重点进行专项治理,专项治理的目的是为了杜绝和减少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杜绝和减少高处坠落事故/事件的发生,最根本的是要切实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方针,“安全第一”是指导思想和理念,要求我们在生产经营和一切社会活动中,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预防为主”是为了确保安全,杜绝和减少事故/事件,而确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处坠落事故/事件,是指:从业人员在施工活动中发生的,在距离基准面2M及以上高度坠落的事故/事件。

     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事件的部位:“四口”(预留洞口、楼梯口、电梯口、阳台口)、建筑物临边、作业脚手架、梯子、石棉瓦等轻型屋面、塔架结构和电线杆等。

     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事件的活动:高处作业,攀爬架杆,在“四口”附近、 建筑物临边和石棉瓦等轻型屋面上行走。

  一、高处坠落事故/事件发生的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管理缺陷为高处坠落事故/事件发生的原因。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由于现场管理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在施工活动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作业人员翻爬脚手架进入或退出作业面;特种作业人员(如:架子工、塔吊司机)无证上岗;延迟每天工作时间使得工人过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身体条件差或情绪不稳定;未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和穿高跟、易滑鞋高处作业等。都有可能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因而引发高处坠落事故/事件。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

     由于“四口”和建筑物临边未按要求进行防护(防护不到位);未按要求对脚手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验算,未按脚手架架体搭设方案和相关规范要求搭设,脚手架架体使用的材料不符合要求;作业层未满铺脚手板或存在探头板;未按要求设置随层和固定兜网,脚手架架体未按要求用密目网封闭,兜网和密目网的质量不合格;梯子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或稳固措施不当;石棉瓦等轻型屋面的强度和刚度较差,塔架结构和电线杆的强度、刚度或稳定性不足;气候条件差(如:大风、雨、雪、冰冻、高温、严寒 )等。都有可能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

    (三)、安全管理缺陷

     由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组织机构不健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安全管理职责不明确,安全管理人员不履行或不全面履行其管理职责;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专项施工方案针对性、指导性差,未按规定要求组织专家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未向操作人员做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未对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是否符合方案的安排和交底要求进行及时、认真检查,未对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结果(必要时应为阶段性结果,如:脚手架和防护设施)进行验收;安全教育流于形式、针对性和有效性差。

     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存在。

     二、高处坠落事故/事件的防范措施

    (一)、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健全各级安全管理机构,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杜绝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组织保证,做到层次分明、职责明确、力量充实、设施完善、领导重视。

    (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杜绝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制度保证,使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有章可循。

    (三)、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人是安全管理的关键主体,做好安全教育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杜绝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事件的基础保证。认真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三级教育”,即:入厂教育(公司级教育)、车间级教育(项目部级教育)和班组级教育,认真做好班前安全教育,要使安全教育不流于形式有针对性,要注重安全教育人性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如:利用安全警示标志、安全操作图片展示、事故案例图片展示等),营造“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氛围,使受教育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得到切实提高,使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人员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使施工作业人员认识到:“遵章守纪是福,侥幸蛮干是祸”,由“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做到“四不”,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所伤害、不侥幸蛮干。

    (四)、加强安全管理

     1、强化施工现场从业人员管理。施工现场从业人员强化是安全管理的关键主体。建筑行业属于安全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决定了从业人员的工作条件相对较差,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安全意识和知识,其身体条件和健康状况也要适宜,否则也是发生高处坠落事故/事件的因素之一,因此,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应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录用,进场后应定期做健康检查,发现其健康状况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应给予转岗或辞退;对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屡教不改者应给予辞退,以消除或减小其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不良影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重点是做好架子工队伍的安全管理工作,从事登高架设作业的人员属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现场杜绝或减少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行为,引发高处坠事故/事件的关键因素即被消除。

     2、注重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程施工前,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危险源辨识、评价工作,针对不可容许风险的危险源进行风险控制策划:制定相应的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施工方案或风险控制措施;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通过企业技术负责人的审批,符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论证条件的,应及时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并及时将风险控制策划向作业人员书面交底;应将不可容许风险的危险源,以公示牌的方式向现场从业人员告知。

     3、做好高处作业的运行控制工作。施工现场的“四口”和临边必须防护到位;在实施高处作业前,专职安全员应对作业区防护设施和照明设施的满足程度进行验收,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经安全员准许后,作业人员方可进入作业区,进出作业区的人员应从斜道(马道)上下,严禁翻爬脚手架上下;未经专职安全员批准,任何人不得挪用或拆解脚手架、脚手板和安全防护设施(防护栏杆、挡脚板、安全平网、密目网和防护门等),要保持防护设施的完好和正常工作状态;从事登高架设作业的人员(架子工)属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作业人员应按策划的安排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用品应按规定年限报废或经测试合格方可继续使用;盛夏季节应尽量避开每天的高温时段施工,并采取防暑降温措施,防止人员晕倒发生高处坠落;冬期施工降雪过后,应清除作业区积雪并采取防滑措施,防止人员滑倒发生高处坠落;石棉瓦等轻型屋面上有人员误入的可能时,应严密防护并设置警示标志;使用梯子、塔架和电线杆登高作业应系好安全带,下面应设专人监护;注重文明施工,施工作业区要做到“三清六好”,安全通道保持洁净、通畅,防止人员被绊倒或滑倒发生高处坠事故/事件

     4、加强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和验收。建筑工程施工高处作业绝大多数使用脚手架,脚手架的安全性及其防护设施的可靠性,对防止高处坠落事故/事件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脚手架搭设和防护设施安装前,应对所使用的产品、配件的质量、规格型号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在脚手架搭设和防护设施安装过程中,应及时检查脚手架搭设和防护设施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作业人员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脚手架搭设和防护设施安装完毕(有时是阶段性),投入使用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不得使用;应经常检查防护设施是否完好,确保其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使用梯子、塔架和电线杆登高作业前,安全员应检查梯子塔架和电线杆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是否安全要求,否则不得登高作业。 

     总之,高处坠落事故/事件是可防可控的,只要我们杜绝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了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到位,高处坠事故/事件就可以避免。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