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园区涉及的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且生产工艺装置、存储装置及设施的类型众多,包括储罐、反应器、塔(釜)、压缩机等,这些装置一旦发生事故,影响范围较大,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类型也较多;而且石化区内危险源之间、企业之间可能相互影响,产生事故的连锁反应,使其风险具有连锁性、扩张性。应急响应的快慢和救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事故后果。
多数化工园区平时有计划地组织所属应急救援队伍在所负责的区域进行预防性检查和针对性的训练,保证应急救援队伍熟悉所负责区域的环境和条件,既体现预防为主,又为事故发生时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做好准备,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战斗力,保证应急救援顺利有效进行。加强对企业的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平时从事生产活动,在紧急状态下能够及时有效地施救,做到平战结合。保证常态的管理部门在应急状态下迅速转为非常态管理机构(平时与战时的转换),支持快速响应和决策,建立快速响应的职能转换机制。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我国化工园区基本建立了分级响应机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实行分级协调指挥。任何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应一方面立即向本企业有关应急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事件时间、地点、简单经过等规定内容;另一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企业有关应急部门应根据现场人员报警信息、监测仪器仪表的监测信息等做出该事件是否属于企业级响应。如果判定是企业级响应,应立即组织企业有关应急人员开展抢险与救援工作,并同时向化工园区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如果在抢险救援过程中需要提高应急响应级别或增加救援力量,应立即向化工园区应急指挥中心报告,由其做出提高应急响应级别或增援抢险与救援力量的决策。
应急响应指挥中心应研究、分析现场人员报警信息、现场监测仪器监测信息等,将分析结果与事先建立的各种事故后果影响分析案例进行比对,必要时须咨询有关技术专家,做出响应决定,应立即将事故警报转传上级应急指挥中心,由其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与判断;如果应急协调指挥分中心做出启动预案决定,就应立即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开展抢险与救援工作,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单位的有关人员应主动配合应急协调指挥中心的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工作。应急协调指挥中心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事态进一步扩大,那就需要向上级请求增援应急力量或提高应急响应级别,由应急协调指挥中心做出提高应急响应级别或增加应急救援力量的决策。
此外,我国绝大多数化工园区都建立了园区、园区企业的应急预案体系,并建立了预案管理、备案制度等;并设立应急救援专项资金。有些化工园区的经济发展较好,用于安全生产应急领域的经费相对较为充足,化工园区的消防站、医疗站等公共应急基础建设、应急响应系统建设及维护等资金来源主要靠化工园区专项发展资金。上海化学工业区、天津临港工业区等绝大多数化工园区都采取此种方式保障应急救援资金。下文介绍大亚湾石化区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应急体系建设。
大亚湾石化区
广东省惠州大亚湾石油化学工业区(简称大亚湾石化区)位于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于2001年开始建设,2009年进行了扩区,由原来的27.8km2扩至约65km2,包括石化产业区、精细化工区、纯洲港区、荃湾仓储区。石化产业区现有中海惠州炼油、中海壳牌等多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入驻,石化产业区充分依托中国海油和中海壳牌的大炼油、大乙烯项目,规划发展炼油、芳烃下游、C2下游、C3下游、C4下游及炼化副产品。荃湾仓储区位于荃湾港东侧,以成品油及化工品的储运为主,涉及集装箱转运和粮油加工等产业。精细化工区为规划区域,规划集中发展专用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塑料加工产业,完善石化区的产业链。
大亚湾石化区建设集中展现了我国沿海地区的综合优势,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石油化工的独特条件。随着中海壳牌95万t/a乙烯、中国海油1 200万t/a炼油等大型石化项目的投产,园区已经形成石化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成为国内最著名的现代化石化工业区之一,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石化项目投资商入园投资。截至2011年底,石化区吸引了13家世界500强企业入园,石化区已落户项目67个,石化上中下游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经过发展建设,大亚湾石化区聚集了包括中海惠州炼油、中海壳牌、普利司通等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储存和运输的众多项目。大亚湾石化区内34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其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过程中涉及到的危险物质共118种,主要易制毒化学品有甲苯、硫酸、丙酮、乙醚、盐酸、丁酮等。就应急能力建设,目前,大亚湾石化区设置了惠州大亚湾区石化工业应急响应指挥中心,内设应急平台。应急响应指挥中心负责对大亚湾石化区内的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道路交通、消防火灾、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以及市政抢险等突发事件,进行统一处置。
加强石化区消防装备配备 为消防队伍配备大功率远距离泡沫消防车及高喷消防车,以满足远距离喷射灭火要求;配备水控摆动移动炮,用于大型油罐火灾扑救;配备大功率汲水消防车,以防止供水系统损坏或供水不足时,从附近水源就近取水;配备涡喷消防车,用于吹散、稀释、洗消事故现场的有毒气体,强制通风、驱散有毒烟雾和火场降温。
建设大型公共事故应急池 在突发事故状态下,承担泄漏油品或液体化工品,以及消防污水的收容,防止泄漏物质和消防污水进入水体和海域,避免造成大范围的环境污染。
建设应急物资库,加强应急物资储备 明确应急物资管理机构,储备方式方法,制定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加强应急资源整合 整合石化区各类应急资源,包括各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应急物资,对其名称、数量、类型、存在位置、有效期限等信息进行统计,并报告给应急管理和指挥部门,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调用;加快建设应急平台基础数据库,实现石化区安全生产日常安全管理、危险源监管、预案管理、应急演练和培训,以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总结评估等功能,满足石化区对生产安全日常综合监管和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协调指挥需要,实现石化区应急平台与石化区企业,以及惠州市及有关部门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
洋浦经济开发区
洋浦经济开发区内危化品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和建设项目增加,成为海南省重大危险源最集中的地区。开发区管理局针对石油化工等高危行业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的特点,整合区内资源,发挥系统效能,统筹规划,分期建设,采用现代科技,把区内各种单一的电子监控和协调机制纳入一个统一的管理指挥平台,逐步建立健全开发区一体化联合应急体系(一体化中心),在发生或即将发生各类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早发现,快速响应,科学处置,有效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保护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建设应急预案体系是一体化中心运行应急救援指挥的依据。洋浦经济开发区制定了包括《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在内的多项能够指导一体化中心应急救援指挥的预案。区内各办事处和企业均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报应急一体化中心备案。应急一体化中心对所有的应急预案进行集中管理,减少预案的管理层次。开发区一体化中心在建设实践中,从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救援组织建立、装备配备及人员培训、应急演练等方面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灾害,由开发区应急指挥中心启动全区性“一体化”应急预案指挥救援。
机制建设
根据国家有关应急救援指导实行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企业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开发区从建设出发,整合、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一是与企业协商对应急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使用,使应急规模由分散到集中,应急力量由弱变强;二是吸取与应急有关的社会力量,让保险、银行等公司也参与一体化建设和管理,共同投入,共享一体化建设成果。
一体化中心建设将、消防、安监等职能部门统一起来,对企业进行实时有效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通过一体化中心的现代化手段,在运行机制上集应急管理、应急指挥和应急救援于一体,使中心具有日常监管、应急处理等多种功能;同时整合的执法资源,加强对危险源的监管,提高的执法效率。同时一体化中心实行企业操作模式,对区内的救援实施免费服务。
应急平台建设
开发区一体化应急平台是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以有线和无线通讯系统为纽带,以接处警系统为核心,集成地理信息系统、移动目标定位监控系统、计算机辅助指挥CAD、图像监控系统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等为“一体化”系统。能快速、及时、准确地收集、处理和存储实时突发事件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以多媒体(文字、声光、影像等)方式显示各类信息,通过各种基础数据有机集成,实现信息上传、采集、录入、管理、分析、决策、指挥和处置全过程的快捷灵敏,科学高效。
一体化中心将安全生产和消防等应急平台整合,将日常监管工作与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相结合。要求区内大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和金融机构等重点单位率先建立和完善各自相对的应急监控系统,并与一体化中心平台对接联网,实现公用信息数据在全区范围内交接共享。一体化中心的应急平台能实时对全区重点企业、重大危险源、公共设施场所、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港口、重点保卫单位等进行全程电子监控和信息采集处理,能够在发生或即将发生各类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有效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
洋浦开发区一体化中心设综合管理办公室、应急指挥处、应急救援处3个部门。中心的重大事项,由和各大企业组成的联席会议决定。一体化中心的建设、日常管理等费用分别由开发区管理局和企业按比例投入。中心集中部分企业消防救援车辆和器材,统一调配使用,产权为企业所有,实现资源共享。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