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文学创造原则
2025-09-29 05:21:17 责编:小OO
文档
第八章   文学创造原则

【教学要求】了解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的区别;理解并掌握艺术真实原则、艺术概括原则的基本内含的具体要求;解艺术创造中情感把握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

一、艺术真实

(一)艺术真实:是艺术家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概括和创造性加工而形成的,相对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的形象和情景,它是对生活真实的选择、提炼和集中。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同时又高于生活真实。

(二)艺术真实的基本特征:

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2、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二、艺术概括

(一)艺术概括: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

(二)艺术概括的规律:

1、艺术概括在对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中,实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2、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过程,始终体现为主体意识对客体对象的能动性介入和把握。

第二节    情感评价

一、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文学创造正是以这样的属性,在向人们展现真理的同时,也向人们呈示着意义,并以审美情感诉诸人们的心灵和激发人们的情绪的方式,发挥着它的审美意识形态作用。

二、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一)情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求

1、高尚的品格:指情感的态度方式给社会生活作出“裁判”,蕴含着对美的守望和追求,对丑的拒斥和抨击。

2、功利的取向: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情感评价带有助益社会人生的功利性。

(二)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1、诚挚的情态:指文学作品的情感评价属真情而非假意。

2、艺术的呈示:把情感评价寄寓于“境”的创造之中,并与“理”的诠释相交融。

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一)人文关怀:“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高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二)人文与历史:文学价值取向的交合

历史理性是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描述。

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维度。

第三节    形式创造

一、文学与艺术形式

    艺术的形式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在文学作品呈现的具体情境中,内容是它的这一形式的内容,形式是它这一内容的形式,两者互为存在的条件和根据,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了。

二、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一)内容形式化:内容形式化的过程是为“思想的火光”所“照亮”的,是以审美价值追求为催化剂的。

(二)形式内容化:形式创造对内容具有价值表现上的功能,由于形式的作用,内容能得到深化或升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质。

形式创造是一个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的互动过程。

(三)艺术形式: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是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是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三、形式美问题

    各种艺术形式都具有相对的审美价值。

【基本概念】

艺术真实、艺术概括、情感把握、人文关怀、艺术形式

【思考问题】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2、艺术真实有哪些特征?

3、艺术概括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4、怎样理解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5、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6、什么说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7、阐释“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8、谈谈“有意味的形式”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译文集·第6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法]巴尔扎克.<古物陈列室>、<钢巴拉>初版序言.巴尔扎克论文学[M].五秋荣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3][苏]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的镜子.列宁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4][德]席勒.论悲剧艺术.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6册[M].人民文学出版社,19.

[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贺拉斯.诗艺[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7]王国维.人间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