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 |
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 2. 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3. 掌握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 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2.用油镜观察细菌和酵母菌染色装片。 3. 学习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能。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细菌三型、酵母菌染色装片;显微镜、香柏油、擦镜液、擦镜纸;试管、培养皿、移液管、纱布、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 (一)显微镜油浸的使用 1.将显微镜置于平稳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为4cm,坐正。 2.调节光源:将低倍物镜转到工作位置,把光圈完全打开,聚光器升至与载物台相距约1mm左右。转动反光镜采集光源,光线较强的天然光源宜用平面镜,光线较弱的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宜用凹面镜,对光至视野内均匀明亮为止。观察染色装片时,光线宜强;观察末染色装片时,光线不宜太强。 3. 低倍镜观察染色装片 首先下降镜台,将酵母菌染色装片置于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将观察位置移至低倍镜正下方,镜台升至距装片0.5cm处,适当缩小光圈然后两眼从目镜观察,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至发现物像时,改用细调节器调节到物像清楚为止。移动装片,把合适的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 4. 高倍镜观察染色装片 眼睛离开目镜从侧面观察,旋转物镜转换器,将高倍镜转至正下方,注意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再由目镜观察,仔细调节光圈,使光线的明亮度适宜。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使物镜清晰为止。将最适宜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不要移动装片位置,准备用油镜观察。 5. 油镜观察染色装片 提起镜筒约2cm,将油镜转至正下方。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镜头的正下方)滴一滴香柏油;从侧面注视,小心慢慢降下镜筒,使油镜浸在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乎与装片接触,但不可压及装片,以免压碎玻片,损坏镜头; 将光线调亮,从目镜观察,用粗调节器将镜台徐徐下降(切忌反方向旋转),当视野中有物像出现时,再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如末找到物像,必须再从侧面观察,将油镜降下,重复操作直至物像看清为止。仔细观察并绘图;再次观察提起镜筒,换上细菌三型染色装片,依次用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观察,绘图。重复观察时可比第一次少加香柏油。 6. 镜检完毕后的工作 下降镜台,取出装片;清洁油镜,油镜使用完毕后,须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再用擦镜纸沾少许擦镜液擦掉残留的香柏油,最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干残留的擦镜液;擦净显微镜,将各部分还原。将接物镜呈“八”字形,不可使其正对聚光器,同时降下聚光器,转动反光镜使其镜面垂直于镜座。最后套上镜罩,对号放入镜箱中,置阴凉干燥处存放。 (二)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 1.用单层报纸螺旋包扎移液管。 2.用两层报纸包扎培养皿。 3.用四层报纸包扎试管。 4.做棉棉塞 五、注意事项 1.使用油镜必须按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再用油镜观察。 2.上升镜台时,一定要从侧面注视,切忌用眼睛对着目镜,边观察边上升镜台的错误操作,以免压碎玻片而损坏镜头。 3.使用擦镜液擦镜头时,注意擦镜液不能过多,以防溶解固定透镜的树脂。 4.注意保持显微镜的洁净,对金属部分要用软布擦拭,擦镜头必须用擦镜纸,切勿用手或用普通布、纸等,以免损坏镜头。 六、实验报告 分别绘制油镜下观察到的三类细菌的形态,注明物镜放大倍数和总放大率。 七、问题和思考 1.用油镜便于观察细菌的依据是什么? 2.使用油镜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3.当物镜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和油镜时,对照明度有何要求?应如何调节? 油镜的基本原理 一、实验目的 1. 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 2. 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3. 掌握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 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2.用油镜观察细菌和酵母菌染色装片。 3. 学习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能。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细菌三型、酵母菌染色装片;显微镜、香柏油、擦镜液、擦镜纸;试管、培养皿、移液管、纱布、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 (一)显微镜油浸的使用 1.将显微镜置于平稳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为4cm,坐正。 2.调节光源:将低倍物镜转到工作位置,把光圈完全打开,聚光器升至与载物台相距约1mm左右。转动反光镜采集光源,光线较强的天然光源宜用平面镜,光线较弱的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宜用凹面镜,对光至视野内均匀明亮为止。观察染色装片时,光线宜强;观察末染色装片时,光线不宜太强。 3. 低倍镜观察染色装片 首先下降镜台,将酵母菌染色装片置于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将观察位置移至低倍镜正下方,镜台升至距装片0.5cm处,适当缩小光圈然后两眼从目镜观察,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至发现物像时,改用细调节器调节到物像清楚为止。移动装片,把合适的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 4. 高倍镜观察染色装片 眼睛离开目镜从侧面观察,旋转物镜转换器,将高倍镜转至正下方,注意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再由目镜观察,仔细调节光圈,使光线的明亮度适宜。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使物镜清晰为止。将最适宜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不要移动装片位置,准备用油镜观察。 5. 油镜观察染色装片 提起镜筒约2cm,将油镜转至正下方。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镜头的正下方)滴一滴香柏油;从侧面注视,小心慢慢降下镜筒,使油镜浸在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乎与装片接触,但不可压及装片,以免压碎玻片,损坏镜头; 将光线调亮,从目镜观察,用粗调节器将镜台徐徐下降(切忌反方向旋转),当视野中有物像出现时,再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如末找到物像,必须再从侧面观察,将油镜降下,重复操作直至物像看清为止。仔细观察并绘图;再次观察提起镜筒,换上细菌三型染色装片,依次用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观察,绘图。重复观察时可比第一次少加香柏油。 6. 镜检完毕后的工作 下降镜台,取出装片;清洁油镜,油镜使用完毕后,须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再用擦镜纸沾少许擦镜液擦掉残留的香柏油,最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干残留的擦镜液;擦净显微镜,将各部分还原。将接物镜呈“八”字形,不可使其正对聚光器,同时降下聚光器,转动反光镜使其镜面垂直于镜座。最后套上镜罩,对号放入镜箱中,置阴凉干燥处存放。 (二)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 1.用单层报纸螺旋包扎移液管。 2.用两层报纸包扎培养皿。 3.用四层报纸包扎试管。 4.做棉棉塞 五、注意事项 1.使用油镜必须按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再用油镜观察。 2.上升镜台时,一定要从侧面注视,切忌用眼睛对着目镜,边观察边上升镜台的错误操作,以免压碎玻片而损坏镜头。 3.使用擦镜液擦镜头时,注意擦镜液不能过多,以防溶解固定透镜的树脂。 4.注意保持显微镜的洁净,对金属部分要用软布擦拭,擦镜头必须用擦镜纸,切勿用手或用普通布、纸等,以免损坏镜头。 六、实验报告 分别绘制油镜下观察到的三类细菌的形态,注明物镜放大倍数和总放大率。 七、问题和思考 1.用油镜便于观察细菌的依据是什么? 2.使用油镜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3.当物镜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和油镜时,对照明度有何要求?应如何调节? 油镜的基本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