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诗歌鉴赏要从词句入手理解诗歌语言的意蕴,体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诗歌的“炼字”、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诗人的语言风格三个问题。
项 目 | 说 明 和 举 例 | |
诗 歌 的 炼 字 | 炼 形 容 词 | 一般形容词。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塞上城堡地势险要,突出环境孤苦,饱含征夫的悲切愁绪。周密《高阳台·寄越中诸友》:“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写怀友,以“轻”字描状梦魂,有绵邈之思。 重叠式形容词。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青青”二字的叠用,突出了城池荒芜、人烟稀少的凄凉情景。 色彩形容词。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碧”、“红”相映,表现西湖荷花的姿色风韵。 拟声词。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潺潺”形容雨声,渲染了春夜寒意袭人的气氛,烘托了词人从忘却身份、一晌贪欢的梦境回到真实人生时的凄凉心情。 |
炼 动 词 | 一般动词。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写出了蓬勃的春意。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不说“照”而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字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时具有神奇的功能。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形容词转成动词的“老”、“肥”,将莺雏与梅子的变化与风雨联系起来,在句中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 | |
炼数量词 | 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数枝”,改为“一枝”,与“早”意入扣。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数”字表明风笛声悠远长久,把惜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
炼 虚词 | 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空”二字写出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 |
诗 歌 的 语 言 特 色 | 隽 永 与 雄 浑 | 隽永:意味深长。李煜的《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描写江南秋色,抒发游子秋思,境界寥廓,意味深长。 雄浑:雄健浑厚。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早低见牛羊。”描绘北方草原的风光,苍茫、壮阔、充满浩然之气。 |
平 淡 与 绮 丽 | 平淡:素淡质朴。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绮丽:鲜艳美丽。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写出了花朵的盛密,蝶莺的繁忙,全诗色彩艳丽,纤细稠秾。 | |
直 白 与 含 蓄 | 直白:直露率真。汉乐府民歌《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篇女子自誓之辞,表示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女主人公火一样的热情,急于表白心迹的情态,使这首诗具有十分感人的力量。 含蓄:蕴藉不露。同是李白的送别诗,有的直白,有的含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得欢快,可谓直抒胸臆。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则含蓄蕴藉,描绘出一幅行者已远离而送者犹伫立的画面,足见其依恋之情。 | |
沉 郁 与 豪 迈 | 沉郁:低沉顿挫。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的描绘,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慨,写得感情悲壮,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 豪迈:气势盛大。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借写打猎,抒发了词人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气概豪迈。 | |
诗 人 的 语 言 风 格 | 诗 人 的 语 言 风 格 | 孟浩然:恬静浑健。《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王维:静逸恬淡。《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高适:慷慨悲壮。《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岑参:雄浑奇伟。《白雪歌》:“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李白:飘逸洒脱。《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杜甫:沉郁顿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白居易:平白清新。《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刘禹锡:清新隽永。《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又晴。” 李商隐:清丽俊逸。《安定城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杜牧:含蓄绰约。《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欧阳修:清丽明媚。《戏答元珍》:“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柳永:缠绵悱恻。《雨铃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苏轼:旷达豪迈。《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李清照:婉约凄切。《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陆游:雄浑奔放。《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辛弃疾:气势雄壮。《永遇乐》“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姜夔:凊妙秀远。《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风 格 的 多 样 性 和 变 化 发 展 | 一位诗人,常常以一种风格为主,兼具其他,体现出风格的多样性;或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风格,体现风格的变化发展。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主要有田园诗和咏怀诗。他的田园诗,如《归园田居》等,以朴素的语言和淡远的笔调,描绘田园风光和逸隐生活,表现悠然自得的心境,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上的“田园诗派”。然而,在陶渊明的内心深处,仍然蕴涵着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如咏怀诗《读〈山海经〉》,寄寓着诗人的理想和感慨,反映了诗人精神风貌的另—方面。 |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①。
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解析:此二字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山中寂寥的景象,衬托出作者禅寂的心境。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2005年春季上海卷)
[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元·盍西村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1.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 的盛况。
2.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
答案:1.元宵。2.“涌”字生动地表现了流水的动态以及岸上彩灯数量之多,江水倒映着两岸的彩灯,如同蓬莱仙境一般。“乱”字写出香烟缭绕、随风飘扬的热闹景象。“飞”字写香烟、笙歌似乎飘然而上天宇玉楼,形成幻觉般的境界。
解析:1.由观灯等习俗看出是元宵节。2.要注重作者的“炼字”技巧,不仅要写出某词在曲中的含义,还要把表达效果写出来,对这个动词的巧妙运用做出恰当的评价。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黑龙江、吉林、广西等地区用)
邯郸冬至夜思家①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①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
解析:冬至佳节,本该和亲人一起欢度。然而,诗人在邯郸的客店里,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抱膝灯前影伴身”正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
四、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后面的题目。(2006年上海卷)
[黄钟] 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2.“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B 2.“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解析:这首小令通过感慨历史的兴亡盛衰,表现了作者勘破世情、厌倦风尘的人生态度和放情烟霞、诗酒自娱的恬淡情怀。下载本文